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继忠 《考试周刊》2010,(48):186-186
高中化学教学要体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精神,要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传统教学过程教师直接将结论式的知识授予学生,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以学生记忆科学结论的多少为教学目标,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只讲教法,不讲学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没有发挥的空间,个性发展受到限制。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重视科学过程及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及价值观。因此,生物课堂探究教学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缺陷提出的,因而它有着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特征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怎样在一节有限的课堂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身能力,取得教学成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共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高效课堂就是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一节有限的课堂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到最多的知识。掌握最好的学习方法.取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就如何创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与做法.希望抛砖引玉.共同取得教育的发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所要求的能力,不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而是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和改组能力,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力.也就是说,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的实施就是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新过程,这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体,以学生素质整体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  相似文献   

6.
刘明生 《考试周刊》2012,(14):139-140
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描述和表达,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它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究者"的位置上,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设生物教学情境,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大环境,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大力推广,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新教材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渗透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方面知识,具有学科间的融合性和延展性.努力让学生在课内获得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和谐统一发展,是我们在新课标理念下追求的最终教学目标.数学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如何让学生在愉快的数学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黄厚义 《文教资料》2010,(35):143-144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优化情境创设,有益于提高课堂效益,增强课堂教学实效。优化教学情境创设,应以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以贴近学生生活为支撑点,以尊重学生情感需要为发展点,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落脚点。通过激发道德情感,学生能强化道德认识,润泽性情,在情理交融中,在思考碰撞中,在生成知识、培养能力中,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温玉娟 《成才之路》2013,(11):90-90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课堂的实质就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能习得新的知识、发展能力、掌握方法、体验情感和态度,并形成价值观等内容。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怀疑、批判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来发展自己,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因此,创设高效语文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主动参与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要求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为核心。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知识,要创设各种适宜学生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和思维方法,培养他们从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呢?我以为: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途径。现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林东 《广西教育》2009,(20):45-46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所设计的学习环境。在数学教学中,新课引入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实验需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更需要创设情境。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广大教师共同的追求。高效课堂是建立在学生浓厚兴趣与主体参与的基础上,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要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情境教学法,避免了单纯的知识讲解,而是将抽象而枯燥的知识寓于直观而形象的事物之中,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调动  相似文献   

13.
韩焕萍 《考试周刊》2010,(27):173-174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要目标。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4.
段红艳 《学周刊C版》2014,(7):154-155
情境教学法将知识与具体的场景和活动结合起来.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是学习数学的内在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展开主动的探究.在探究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更加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情境教学有效性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关心与探讨的重要课题。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提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需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相似文献   

15.
关从胜 《教学随笔》2014,(10):20081+81
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课堂就像是一个舞台,讲课就像是一场表演,他要做的就是带领每一个同学走进节目,体会到表演中的真谛,获得自己的认识。每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如何在这段时间内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住足够多的知识技能,这就需要任课老师不断进行探究,寻找出最佳的教学模式,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王国薇 《小学生》2013,(10):34-34
复习单元的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并着力引导学生整合知识点去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挖掘各单元知识点的联系,对教材重新整合,化零为整,把他们融入到一个共同的载体中去,并贯穿整节课的始末,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自身的观察思考总结了如何让有效的情境创设为复习课护航。一、情境创设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新授课要达到的目标下学生能概括、总结各知识点,并能形成一个体系,达到综合运用的能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首先要考虑本节课所想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因此,整堂课  相似文献   

17.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渲染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它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知识,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简言之,情境教学以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推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感课程改革将给我们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因此我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放在课堂上,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最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19.
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教学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升华学生情感的一种教学方式。恰当的教学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不在于他人的直接传授,而在于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建构.这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挑战,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创设好的物理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起重要作用.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