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滚烫的镜头     
一部由北京晚报和同心出版社全力推出的抗“非典”《白镜头》,在北京乃至全中国展开抗击“非典”(SARA)全面决战的时刻,全速上市。这部以实录“抹不去的非常记忆”为己任的中英文对照摄影诗集,以新闻人的时效感来  相似文献   

2.
面对突发“非典”疫情的严峻形势,中国出版集团党组及全体员工积极冷静应对,在做好防治“非典”工作的同时,保持出版发行工作有序进行。人民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等及时出版了《中国“非典”阻击战》和《吃出一个强健的肺》等图书。集团组织开展了“表达敬意、奉献爱心”图书捐赠活动,向北京市防治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赠送优秀图书近30 000册。  相似文献   

3.
邵薇 《军事记者》2004,(11):19-19
去年非典肆虐期间,报章评论多集中于呼吁透明的公告制度、抨击不良的卫生习惯、讴歌英勇的医护工作等,而刊于《解放军报》5月22日副刊《长征论坛》栏目的《“神医”哪儿去了?》,无疑不属于这类“典型”的评论。它的“非典型”思路虽然冷僻,却曲径通幽,揭示了同样“典型”的道理;伪科学终会在科学面前现出原形,人类要战胜病魔、挫折,所依靠的只能是科学、制度和自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无声胜有声     
这是3年前在抗击“非典”时期产生的一幅优秀新闻漫画作品.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中国大地.此时.我国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大无畏精神.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其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一时期.我国的新闻漫画工作者也创作出了一批歌颂医务人员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抗击非典的报道中,《让我听听女儿的哭声》(原载《邯郸晚报》2003年4月29日一版,作者肖丹)脱颖而出,先是被河北省委宣传部评为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后获河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抗击非典新闻作品一等奖,之后又劲势冲向全国,一举摘取了全国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奖,授奖于中宣部和中国记协,这在全国地市级媒体中属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6.
春暖花开时节,“非典”疫情突发,一时间抗“非典”成了全国最大的事。决战5月的大致脉络是月初突发疫情,一线吃紧,救危抢险。到中旬全面防控和各方协同支援开始升温。下旬以后疫情开始日落。综观《人民日报》5月的全程策划,顺利完成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起于疫情突发,承于全民抗战,逐渐转向正常报道,合于民族精神大发扬。  相似文献   

7.
一个冠状病毒出现在深蓝色的画面上,并迅速向四周蔓延。随即,跳出一行白色的字“中华民族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白字渐去,屏幕上出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看望医务人员的图片,他们面带着笑容,充满信心。“同舟共济战胜非典”八个金黄色粗体大字闪进画面,镶在图片上———这是人民网制作的抗击“非典”大型专题《同舟共济战胜非典》的动漫形式标题。《同舟共济战胜非典》从4月份推出两个多月来,这一设计独特新颖的专题标题,陪伴着网友走进人民网抗击“非典”报道库中,寻觅自己需要的信息。这一规模宏大的新闻专题,凝聚和体现着人民网编…  相似文献   

8.
悠然说南山     
《中国广播》2005,(4):58-59
回首2003广东抗击“非典”这段感天动地的历史,人们将永远不会忘记一个人。他的名字,他所代表的精神,已经成为广东抗击“非典”的一面旗帜。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请听广东台记者钟翠萍、徐婉玲、万准、王坚、孙景燕采制的新闻专题:《悠然说南山》。  相似文献   

9.
慷慨赴征途4月10日上午,我接到黄泽民副总编的电话,说报社打算让我带队,和陆铁琳、王燕松一起赴广东采访医务人员抗击非典的有关情况,问我意向如何?我二话没说,立即表示:“没问题。”说实在的,当广东非典硝烟燃起的时候,我和报社许多同志就一直关注那边的报道。4月上旬,听说非典已入侵京城。在此非常时刻,能上一线,  相似文献   

10.
消息类一、消息(12篇)1、全军紧急选调医务人员支援北京决战非典。作者:江宛柳;刊于4月28日一版;编辑:夜班。2、炮兵学院硕士毕业生杜名俭怀揣9项科研成果二次进藏。作者:余世国;刊于6月17日一版;编辑:刘兴安。3、武警三峡水电部队鏖战十年创世界水电史奇迹。作者:刘彦军、张建军;刊于6月8日一版;编辑:吕志勋。4、8万元长城卡四处“碰壁”。作者:李玉刚、林云安;刊于4月11日三版;编辑:曹瑞林。5、石家三兄弟免试读硕攻博。作者:熊峰、张余;刊于6月4日二版;编辑:刘兴安。6、“学习型军营”演绎几多变化。作者:沈海荣、许岩胜;刊于5月5日一版;…  相似文献   

11.
5月上旬,正是非典疫情开始波及江苏的紧急关头。徐州市市委书记徐鸣深入各基层单位检查防非措施落实情况。在丰县王沟镇,当地干部汇报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坐车返乡途中有些咳嗽发烧,怀疑自己得了“非典”。虽然离家还有50多里路,但他立即下车步行,走到村头,口渴难忍的他大声喊来妻子,让妻子送一杯水放在村口的大石头上,嘱咐妻子离远点。他喝了水,说道:“我可能得了非典,这就上医院去,你们多保重。”说完便去医院隔离了。徐鸣书记被这件事深深地打动了。5月9日,《徐州日报》发表了徐鸣书记亲笔撰写的新闻言论《做有情有义的徐…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三昧》2006,(11):F0003-F0003
1953年生于山东省金乡县。1971年业余写的一篇很不起眼儿的小稿在《兵团战士报》发表后与新闻岗位结缘,由团报道组举荐当上了报道干事。1979年选调到《屯垦戍边报》社,后更名为《农垦报》  相似文献   

13.
一等奖(1篇):全军紧急选调医务人员支援北京决战非典(刊于4月28日)。作者:江宛柳;编辑:刘明学。二等奖(2篇):炮兵学院硕士毕业生杜名俭怀揣9项科研成果二次进藏(刊于6月17日)。作者:余世国;编辑:刘兴安。士官凌仕江的散文入选今年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刊于6月10日)。作者:夏洪平、邹陈东;编辑:何鸣鸿。三等奖(3篇):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启程(刊于4月2日)。作者:涂学能、田源;编辑:田源。第三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成功(刊于5月25日)。作者:刘程、范炬炜;编辑:贝骁。军事医学科学院成功研究出非典快速诊断技术(刊于4月17日)。作者:刘义强、孙…  相似文献   

14.
李鸿谷 《青年记者》2006,(15):49-51
“亮出你的额头来!”进入北京羊坊店西路,那个被央视新闻评论部称为南院的三楼《新闻调查》办公室,在这里呆了有些年头的“老人”庄永志望着柴静,直截了当地说:能不能变变你的发型?这是柴静《新闻调查》生涯的第一天。“非典”来了柴静进入《新闻调查》的第一天,制片人张洁在权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传媒相继推出了一批以人物心态为主线的新闻作品,其代表作有孟晓云的《大户心态篇》、刘蔚的《汉城决战的最后四十秒》、吕晓琦的《“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等。这些作品,都获得了全国好新闻奖,新闻界评价甚好。和报纸刊物比,广播、电视的访谈性报道则更为突出,常见一些记者将话筒伸向采访对象的嘴边,  相似文献   

16.
延频  林晓鸿 《今传媒》2003,(4):57-58
为了配合抗击“非典”斗争的深入开展,许多文化单位和文艺家不甘落后,积极行动起来创作反映抗击“非典”斗争的文艺作品,开展相关的文艺活动,声势之大、阵容之强是过去没有过的。中央和省市报刊纷纷以《为抗击“非典”放歌》、《抗击“非典”:文艺为国人打气》、《“非典“时期文化关注什么》等为题,对此作了一系列报道。读了报纸上已经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6月12日举行“改进突发事件报道 研讨会”。全市主要媒体负责人和记者代表总结、交流了上海媒体在“抗击非典”和“伊拉克战争”等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得失,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上海市各新闻单位代表近百人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交流了贯彻实施《关于做好本市突发事件报道的若干意见》的思路和方  相似文献   

18.
3月24日的《温州都市报》以《(非典时期的爱情)并非爱情》为题登载了一则消息,报道了浙江温州籍男模陈某给媒体来电,称在荷兰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奖的一幅《非典时期的爱情》摄影作品存在着严重失实,侵犯了他的名誉权。他就此已向法院起诉,要求作赔偿精神损失,恢复其名誉。  相似文献   

19.
5月9日《报刊文摘》转载一条新闻,标题抢眼:《李光耀夫人被隔离》,待到看内容,不过是“据《环球时报》4月30日报道,4月3日,李光耀夫人因肩膀僵硬,到国立中央医院检查。她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超声波扫描。没想到,6天后,李家接到中央医院的电话,告知为李夫人做超声波检查的医生被发现感染非典,要求李夫人必须在家隔离观察10天”。为什么说这条新闻的标题“抢眼”呢?李光耀何许人也,新加坡前总理现“资政”,其社会地位、国内外威望,不是总统胜似总统,不是总理胜似总理,那么他的夫人当然不是第一夫人胜似第一夫人,这样人物的新闻,竟出现“被隔离”…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2003年抗“非典”期间播发的广播新闻特写,报道山东人民对遭受“非典”肆虐的北京人民的慷慨支援和热情救助。作品写了这样几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