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试题要求: 认真阅读下面的素材,根据素材: 一、写一则消息,不得超过500字(占35分); 二、为所写消息制作标题,须有引题、主题和副题,并分别加括号注明(占15分), 三、依据素材内容,自选一角度确定题目,写一篇杂文,不超过600字(占50分)。 素材 □陶汉章 近期热心的朋友在重庆图书馆查找到了我在1939年写的书.翻开书页上面印着:《游击战术纲要》(书名)  相似文献   

2.
试卷评析     
本刊今年第11期发表了新乡日报社招聘采编人员的新闻写作试卷.这里发表的是这次招聘考试中写得比较好的一篇消息和一篇杂文,供有兴趣根据试卷提供的素材和要求,练习新闻写作的读者参考.试卷要求是:①根据所给素材写一则不超过500字的消息;②为所写消息制作标题(含引题、主题、副题);③依据素材,自定题目,写一篇杂文.下面我们根据要求,参照这里发表的消息和杂文,做些评析.  相似文献   

3.
试题要求:认真阅读下面的素材,根据素材:一、写一则消息,不得超过500字(占35分)。二、为所写消息制作标题,须有引道、主题和副题,并分别加括号注明(占15分)。三、根据素材内容,自选一角度确定题目,写一篇杂文,不超过500字(占50分)。王恒杰病倒了。这可是致命的病呀,肺癌,医院确诊已经到了晚期。现在,医生宣布的最后期限已经过去,王恒杰仍然顽强地活着。身长接近1.80米的王恒杰躺在病榻上,瘦得仿佛柴状,但他忍受着每次说话时的疼痛和气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王恒杰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1957年他毕业  相似文献   

4.
这个素材原是一篇通讯(已有改动),约有2600字,主要是写尹盛喜大碗茶商贸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发展过程。要将这篇素材改为一篇400—500字的消息,不能只是简单地从文字上进行压缩,而应当根据消息的要求重新进行改写。消息和通讯都要写事物的变动,但消息更强调写事物的最新变动。改写所提出的发稿日期是1988年12月15日,因此,改写的第一步就是要以这个日期为基准,寻找出这篇素材中所提供的最新变动。分析这篇素材,可以发现这种最新变动有如下几个:  相似文献   

5.
本刊第8期发表了大河文化报招聘采编人员的新闻写作试卷.这份试卷和本刊今年第5期发表的河南日报社1995年度新闻写作试卷,属于同一个类型,都是要求根据素材写一则消息,并为所写消息制作引题、主题和副题.同时,根据素材内容,自选角度,写一篇杂文.将这两份试卷进行比较,并参照本刊今年第6期发表的分析第一份试卷应当怎么做的《看清价值所在,抓住新闻要件》一文思考,第二份试卷应当怎么做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我先后有三十多篇言论在省以上杂志、报纸上刊出,其中有三篇言论还分别被评为省市好新闻奖。有人问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素材可以写言论呢?我认为写言论如同写消息、通讯一样,也需要深入采访,关在屋  相似文献   

7.
新闻业务试皿(共三题,都是必答题。第一、二题每题30分,第三 题为40分)为什么说我们的报纸、广播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按消息写作的要求,分析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文。(全文附后)为某青年报撰写一篇短评。(要求:由考生自定标题,副标题是“学习蒋筑英、罗健夫同志”.全文在一千字以内。)《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析华社长江前线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二时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波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问。国民党反动派经苦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践,遏…  相似文献   

8.
一位文学大帅是这样议论写文章的:素材积累得愈多,动手时方能游刃有余,妙笔生花。新闻界更是有种说法,叫做“七分采,三分写”。我以为,上述两种说法虽有“写文章”、“写新闻”之别,但都精辟地点出了一种“动笔之前须下功夫”的真谛,也有人称此为“功夫在文外”。 回忆采写《OK,黑色公主!》。(见《新疆军垦报》10月10日一版)的经过,细细体味连夜成稿时的思绪,我实实在在地尝到了“七分采,三分写”的甜头,进一步感受到了练好“文外功夫”的重要性。 临时接到独家采访阿根廷青年摩托车环球旅行家艾里米奥·斯科托的任务后,我的脑海旋即翻动:这是一次不易遇到的采访活动,机会难得;很可能没有补充采访机会,要力争一次采访成功;因语言不通,事前掌握的东西又少,采访难度较大。同时,新闻敏感驱使我马上做出判断:作为一名准备用10年时间(已经8年)环绕地球旅行的人,肯定在各国都会受到欢迎,那么,广大读者普遍想知道的,不外有三:一是斯科托是何许人也?即有关主人公的来龙去脉;二是主人公环球旅行8年中的主要经历和引人的轶事;三是主人公来中国后在北京、乌鲁木齐等地的感受和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内蒙古党委《实践》杂志社副总编辑巴图仓来信: 近期看到第23期(总235期)上的“港澳台之窗”栏目中登有一则消息,标题是《席慕容写<大雁之歌>》。文中引用席慕容的话,几处提到“蒙古”二字,而且消息一开始也提到了“蒙古”二字。我理解全文中提到的  相似文献   

10.
读到《新闻知识》今年第3期上《精彩别致尽得风流——消息[民主兴杂文盛]赏析》一文,有些不同意见,写出来供大家议论参考。新华社记者这篇消息写得确实别致,结构自由,文字活泼,取材尤见刻意创新。这无疑是应当肯定的。但我认为有一点重要的缺憾;作为一篇评奖活动的消息,只在末尾带一句“评出一、二、三等奖共25篇”,这样写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新闻记者是个“杂家”,这不仅指知识面要广,而且指新闻写作的手法要多。 我们通讯员也应当向“杂家”努力,学会新闻行当的十八般武艺。这样的好处是: 一、不浪费素材、采访中得到的素材很多,有时写一篇稿用不完。如果只会写消息,其他素材岂不白白浪费掉了? 二、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通讯员一般是从写消息开始的,但新闻的表现形式很多。如果多练几手,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都尝试一下,也许你会找到自己的写作优势。 三、有利于提高写作兴趣和水平。一种写作方法用的多了,难免单调。只有多种形式交替使用,才能不断丰富你的文采和词汇,锻炼你的思维,提高你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像勤恳的渔民、辛劳的樵夫、繁忙的采购员的满载而归,当记者采访回新闻素材的时候,那愉悦之情也自不待言。但对前者来说,可以暂告段落或就此完结的事情,对于记者却意味着,仅仅是完成了一次工作的前半。他必须毫不停歇地进入下一道工序——写作。 当一名会打枪的兵 新闻作品的体裁有消息、通讯、言论、特写、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记者要将他采回的素材加工成哪一种产品呢?按说,应当是“因材定体”。适于写消息就写消息,适合写通讯就写通讯。但我们敢说,所有新闻素材都毫无例外地可以加工成消息。因为消息是最能体现新闻作品特点与功能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体裁。甚至我们有时干脆就把消息叫做新闻,说新闻就指的是消息。消息作为新闻家族的一个成员,他的名字竟可同全家族的名称通用,足见其在整个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根据同一素材写了两篇习作:一是动态消息,一是简讯。起初,我写的是近300字的动态消息。在送审时,新闻干事说太长,像这样不甚太突出的事件只能写个简讯之类。于是,就又改成了不足百余字的“豆腐块”。虽然我改成了简讯,但总觉着不过浪,总觉“豆腐块  相似文献   

14.
汤世英同志撰写的“消息写作漫笔”本期发的是第六讲。前五讲是:一、《新闻是报纸的主要文体》(载1984年第一期);二、《真实——新闻的生命》(1984年第三期);三、《以事明理——新闻写作的基本特征》(载1984年第四期);四、《短小精炼》(1984年第五期);五、《迅速传播新的信息》(1984年第六期).  相似文献   

15.
我爱好新闻。业余一有空就写点稿子。因之,隔三见五,时有“豆腐块”文章见诸报端,集腋成裘,时间长了,算来竟有九百多篇。 我在物资流通部门工作,稿件内容多与物资储运有关。搞物资报道困难多,归纳起来有三:一是物资用语难懂;二是物资技术内容难写;三是稿件在非专业报刊上难见报。因此,在实际采写时,首先注意,要抓住“活”字,取材、构思、形式都力求灵活多样。比如,筛选素材就分清类别,灵活掌握,取其之优,合理选用,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据素材的不同情况选用适当体裁形式,或写成消息、通讯,或写成科普小品等。这样,那些难懂的东西也就会变成群众读得懂学得会的新闻信息。一次,我采访签订物资经济合同的事儿,素材十分丰富,但直接报道“经济合同”不行,我把它写成《“下海”须学法规,预防失足“溺水”》的稿件,被《西安日报》刊用了。其次,要多留心,  相似文献   

16.
我是位离休干部,年已花甲。热爱写些新闻稿件,常主动去“找拾”新闻报道。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多在家中:一是不能及时听到消息;二是不能及时看到文件;三是不了解单位的具体情况。当我听到消息,看到文件,早已时过境迁,机关及基层的通讯员已将突出、典型的重要新闻报道出去了。在此情况下,心情苦恼,是停还是写?思想斗争激烈。最后结论:要坚定意志,树立信心,坚持写下去。我开始采取“找拾”新闻的办法:一是从新闻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前提,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一种职业性的调查研究.不少有经验的业内人士都有"新闻报道是七分采三分写"的体会,可见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根据自己对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和采访实践,我认为新闻采访对记者来说,要有"耳聪、目明、口巧、脑活、腿勤"等五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报纸是新闻纸,报纸上的新闻体裁理应消息唱主角。然而就目前来说,新闻界显然对消息的现状不甚满意。一是一般化的消息多,生动可读的消息少;二是长的消息多,短的消息少;三是通讯多,消息少。于是许多新闻单位采取措施,提倡写消息、写短消息,实际上是在呼唤消息主体地位的回归。由此可见,写好消息、写短消息并非轻而易举,否则就用不着大力提倡了。消息主要在于叙  相似文献   

19.
为把消息写短,建议实行“四删”: 一删不必要的背景。有的消息背景太多,喧宾夺主。如某村多少户、多少人、多少亩地,某厂哪年哪月建厂、哪年哪月生产什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如何如何等,一写就是几百字。二删不必要的“认识到”。有的消息在提出问题之后、列举措施之前,总爱来上一段“这个单位的领导认识到“如何如何”。其实,这些“认识到”往往是人所共知的政治术语,或空泛的理论概念,无助于提高消息的思想性。三删重复事例。消息中的事例贵精而不贵繁,应该是以一当十而不能以十当一。举一个事例  相似文献   

20.
一篇消息能否抓住读者,首先取决于新闻导语,有时甚至取决于导语的最初几个字。毛泽东同志曾经就说过:“我看新华社的消息看第一句,第一句看不下去,就不看了。”笔者以为,将导语喻为“新闻的生命所在”一点也不过分。近年来,就笔者所看到的一些新闻导语来讲,至少有三个最常见的毛病:一是概念化,言之无物,没有具体内容。二是公式化,就是用一个模式去套多种内容,不是以内容来决定形式,而是形式窒息内容。这些导语给人往往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第三是冗长。有的记者写的导语运用了成串的数字,繁琐庞杂,令人不知所云;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