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证明:心理素质是人赖以发展的基础和获取成功的关键,而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儿童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它包括(1)情绪积极向上。积极的情绪状态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界定的健康标准的具体内容是:(一)身体不虚弱,没有疾病:(二)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良好: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状态、行为反应与心理适应能力等。心理素质主要是指自尊心与自信心、意志品质、创新意识与竞争意识、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神、自律能力与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1)社会适应能力强。主要是指人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3.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界定的健康标准的 具体内容是:(一)身体不虚弱,没有疾 病。(二)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良好。心理 健康主要是指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状态、行 为反应与心理适应能力等。心理素质主要 是指自尊心与自信心、意志品质、创新意 识与竞争意识、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 神、自律能力与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三) 社会适应能力强。主要是指人的心理发展 水平,特别是意志力、抗挫折能力、竞争 意识、合作精神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与自我  相似文献   

4.
李青梅 《西藏教育》2008,(10):47-48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中小学教师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要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为社会所容纳,并具有创造的思想,广泛的生活兴趣、融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进取精神、稳定的工作热情。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状况不容乐观,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关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桑小红 《考试周刊》2014,(75):171-171
儿童的心理发展在少年期(12-14岁)和青春期(14-18岁)是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初中阶段,这个时期是个体生理迅速发育直至达到成熟的一段时期。该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著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险期。在这一阶段培养的心理素质,从个体来讲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从群体来讲关系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兴衰。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学会自觉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健康的情绪,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对身心的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方面。一直以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广泛的关注,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甚至被忽视。事实上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教师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积极的情绪情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理念。  相似文献   

7.
高三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要发挥引导作用,汇集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方法,积极推进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实践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与标准界定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含义;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它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9.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并不仅仅是身体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适应良好。”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它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理解健康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健康具有整体性,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健康。2.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等诸方面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3.健康有不同的水平。人们往往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因此,不但要消除身体、心理上的疾病,更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的心理状态。4.儿童正处于发展阶段,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身体的发…  相似文献   

10.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课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学校都开设心理课.如何提高心理课的教育效果呢?这就要求心理教师在心理课上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进行学习,在健康和积极的情绪体验中自觉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一、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心理处于健康正常状态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班主任在进行道德灌输时,如果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尤其忽视了对学生不平衡心理状态的疏导,学生就不可能处于健康积极心理的常态。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必然包括心理素质的教育,失去了它,思想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等均难以协调和谐发展. 具有健康的心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这已得到国际上的普遍重视,已经成为衡量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健康的心理状态又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本条件.许多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 10%- 3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轻者造成学生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调;重者则引发各种疾病,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和关注.如何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3.
郭校梅 《考试周刊》2010,(35):223-224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心理健康极其重要.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重任.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包括热爱学习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评价自我、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真切而实际地感受各种情绪等.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则表现为厌学心理、人际关系紧张、自卑、偏执等.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当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冯玮 《贵州教育》2009,(17):21-22,26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完好状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潜能而进行教育活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赋予儿童健康以新的含义,即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全的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广泛讨论有关素质教育的问题,其中也已涉及到如何对儿童进行深层品质培养。一般认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应该包括以下四点;情绪健康并能适度自我调节;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与年龄相符。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中介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交互作用的社会化过程。因此,将心理素质的培养视为儿童素质教养的核心,是教育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心理健康极其重要。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重任。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包括:热爱学习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评价自我、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真切而实际地感受各种情绪等。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则表现为厌学心理、人际关系紧张、自卑、偏执等。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当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的心理素质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早期性、广泛性和长期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心理素质的形成很关键的取决于儿童时期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作用。父母的心理素质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情绪表现、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8.
杨绘 《广西教育》2013,(26):26-26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不稳定期,教师必须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认为,美术教师应该利用美术学科独特的优势去帮助学生调适心理、健全人格,实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行为心理医学的发展,对健康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概括为: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无缺陷和疾病,而且还要有一个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儿童的心理健康指: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在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学生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