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阶级形式的国家自夏代产生以后,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国与国之间交往频仍,形成了中国古代各诸侯国之间的国家关系及处理国家关系的政治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催生了先秦国家关系哲学思想,即“为政以德”、“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禁暴除害”。这些哲学思想对和谐世界的提出和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提供深厚的哲学基础和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2.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在《国家与革命》这部光辉著作中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建立一种‘秩序’,来使这种压迫合法化、固定化,使阶级冲突得到缓和。”依据列宁的观点,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压迫农民阶级的机关。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在封建国家中,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方分设官职以掌兵、刑、钱、谷等  相似文献   

3.
在这里我们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演变的总趋势表述为“三分归一统”。这个“三”和“一”不是从地理上说的 ,不是从国土的行政区划上说的 ,例如“三国”、“南北朝” ,而是从人们的社会阶级划分说的 ,从不同的政治势力集团的存在说的。不同的三个政治势力集团在斗争中的演变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的主要内容。三者的斗争及其结局决定了中国的命运。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 :“由于无产阶级的领导 ,根本地改变了革命的面貌 ,引出了阶级关系的新调度……”史实是这样的。中国共产党于 1 92 1年 7、8月间成立后 ,随即领导开展…  相似文献   

4.
王、张、江、姚“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的需要,近几年来,在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上,散布了不少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奇谈怪论,搞得人们思想上混乱不堪,行动上无所适从。否定政治和经济的统一,就是他们的一个重要手法。对此,必须严肃批驳,彻底澄清。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列宁选集》第三卷第370页)“政治,不论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823页)经济则主要是指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经典作家在不同地方所使用过  相似文献   

5.
政治常识前言指出,要理解和把握政治的科学含义,必须着重弄清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明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斗争,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那么,全书是如何论述这三对基本关系、如何阐明这三个基本观点的呢? 一、根源并服务于“经济”这一基础 政治常识全书所涉及的政治现象,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都是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这一经济基础服务,都是为了维护一定阶级的根本的经济利益。 首先,一定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基本情况是由这个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状况决定的。也就是说,各阶级由于对生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政治的物质实体,到政治的实践活动,再到对政治的抽象,对政治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的关系,认为政治是一个阶级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实现本阶级根本利益的全部活动。衡量一个组织、一个干部是否讲政治,就是看其活动是否有利于巩固人民的政权,是否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阶级关系问题,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都是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课题。正如列宁指出的:“阶级关系,——这是一种根本的和主要的东西,没有它,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第二百四十页)在革命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又是不断变化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及时明了这种变化,以便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去夺取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1987年新版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是在1978年和1981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过渡性教材。经过认真阅读,我们认为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大量删节了对奴隶起义、农民战争的过多叙述,注意正确地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用于中学历史教材之中。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它认为阶级的斗争、发展、灭亡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研究历史上各阶级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讲述阶级之间的斗争都是非常必要的。但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发挥人民教师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在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就明确地把旧中国属于小资产阶级的“中小学教员”看作是无产阶级的“最接近的朋友”,是革命的依靠力量。1939年他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文中指出:“在长期的和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  相似文献   

10.
列宁说:“在国家问题、国家学说、国家理论上,会随时看到各个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看到这个斗争在各种国家观点的争论中、在对国家的作用和意义的估计上反映或表现出来。”战国中期,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夺权与反夺权的斗争进入激化阶段。儒家代表人物孟轲为了维护和恢复奴隶主贵族的反动统治,继承孔老二的衣钵,  相似文献   

11.
在探讨这个问题以前,必须先确定,《资本论》的对象,指的不仅是叙述的对象,而且是研究的对象。因为《资本论》的整个逻辑过程,实质上是研究客观对象并在观念上全面地能动地反映这一对象的过程。那么,如何理解这一对象?对它的研究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一 恩格斯说过:“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因此,必须这样来理解《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很清楚,“资本论”之“资本”,就是反映这种阶级关系的生产关系。但是,资本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并不是直接  相似文献   

12.
电大教材《中国古代史纲》(下)(李培浩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7月版)212页:“土地为,库伦(氏族)公有,牲畜为阿真勒(家庭)私有。”显然编者没有搞清楚“库伦”和“阿寅勒”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库伦”也叫“古列延”是蒙语“gureyen”的译音,本意为“圈子”并不是什么氏族,而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集体游牧方式;“阿寅勒”(ayil)在《元朝秘史》中释为“营”是一种在氏族社会解体过程中开始产生,到了阶级社会最后形成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游牧形式,“库伦”与“阿寅勒”这两种不  相似文献   

13.
1.列宁说:“在多数情况下,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P.71(1)“现代的文明国家”是指建立了民主政治制度由政党掌握政权的国家,即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不包括古代的君主制国家和现代的极少数没有政党和禁止政党活动的国家、“政教合一”的国家、“军人统治的国家。”(2)“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政党与阶级的关系,另一层是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原来的人类共同体就演变为阶级社会。到了近代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就产生了政党。政党是由一定阶级或阶层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所组成的,是阶级斗争的产物,阶级是政党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说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是他的功劳。他说:“我的新东西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一)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二)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三)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对阶级斗争的贡献在于揭示了阶级存在的社会根源、阶级斗争发展的根本规律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正如列宁指出的,“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就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因而也就是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敌对阶级之间,存在着根本利害冲突,存在着你死我活的斗争。它们之间的斗争,由于双方力量对比的关系,有时会显得缓和一些,但不可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秦汉以来,又把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16.
《殽之战》选自《左传》,题目是后人加的。《左传》是编年史,它以鲁国的纪年编次,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矛盾斗争。《彀之战》选自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下面就这篇文章谈几个问题。一、殽之战的前前后后。《殽之战》记述了秦郑之间、秦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前面说过,《殽之战》是从一部编年史  相似文献   

17.
国人是两周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他们能左右国君的废立,卿大夫的存亡,国家的命运。这样一个阶层的阶级属性怎样?目前史学界一般都认为:国人是一个自由平民阶级。对于这一点,笔者有不同看法。所谓国人,按一般定义,指居住于周王国和各诸侯国国都内及卿大夫受封采邑的“都”、“邑”中的居民,他们是周族奴隶主阶级的同宗族人,来自同一个血统的自由平民。西周灭商之后,在东土广大地区实行“封藩建卫”,作为王室的屏障。据《荀子·  相似文献   

18.
战国时期,随着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的变化,中央集权制出现。郡县制的确立,使得西周、春秋以来以宗法分封为特点的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组织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新的形势下,新的官僚制度代替了以往的贵族世卿世禄制,各大诸侯国也分别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制。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国家的地方行政组织是郡、县,郡、县的行政和军事权力都控制在国君手里,国君直接任命郡、县长官并加以考核。县以下有乡、里、聚(村落)或连、闾等基层组织。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统治机构从国到郡,从郡到县,从县到乡有系统地分布到每一个角落,层层控制着整个国家。  相似文献   

19.
政治卷     
《考试》2001,(11)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在1945年重庆谈判中,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围绕军队问题和政权问题展开激烈斗争。国民党要求:“你交给我军队,我再给你民主”。共产党则指出:“什么时候中国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政府,中国解放区的军队就交给它。”这场政治斗争表明: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民主和专政是对立统一的 C.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D.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人类正在进人信息时代,互联网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日益密切。据此回答第2一4题: 2.“金税工程”是利用覆盖全国…  相似文献   

20.
崔志中 《学周刊C版》2010,(8):145-145
《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动时期。在奴隶制崩溃和封建制彤成的过程中,各个诸侯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兼并战争和复杂的政治斗争。纵横游说之士成了当时外交和政治舞台上非常活跃的人物,他们被称为“策士”或“纵横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