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虽然英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自然诗在16世纪初就已经出现,但自然诗的真正兴起却是在18世纪初.当时流行的田园归隐诗孕育出了后来的自然诗,这其中比较有名的自然诗人包括蒲伯、温切尔西夫人、戴尔珀以及戴尔等人,这些诗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自然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勃是初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典雅,尤其以赠别诗与怀乡诗见长.文章从王勃的怀乡诗与赠别诗产生的生活背景及其特点等方面分析了王勃的这些诗.  相似文献   

3.
华莱士·斯蒂文斯是美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派诗人之一。他常常被称为"诗人的诗人"或"批评家的诗人"。他的诗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对意象的使用。意象的丰富使他的诗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象征体系。斯蒂文斯惯用的意象有如荒野和坛子,海洋和歌,乌鸫和想象的方式等。仔细观察,这些意象都是对立的。荒野,海洋,乌鸫这些都是属于大自然的,是自然的创造。而坛子,歌这些都是属于人为的,是人类艺术的创造。这些对立的意象构成了斯蒂文斯诗歌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即艺术和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在斯蒂文斯很多的诗中都有体现。本文试图分析斯蒂文斯的著名诗篇《罐子轶事》来探讨他笔下艺术和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傅燮诇,是灵寿傅氏家族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自幼才思广选,创作了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他传世的诗集中五、七言古诗有七十一首,这些诗既有古体诗的一般特征,又体现着近体格律诗出现后古体诗的流变——诗人在创作时故意使用“拗句”使之平仄对仗,同时一部分诗还具有乐府诗的特点.对他的古体诗从体裁角度进行细分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古体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伦敦》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的一首著名短诗。从格律角度分析该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主题思想和情感。这首诗中使用了特点鲜明的格律技巧,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更具表现力,从而深化了诗歌主题,突出诗人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清人汪森的<粤西诗载>收入自秦汉至明末游宦桂东的88名诗人在桂东创作且吟咏桂东的诗作212首.没有收进<粤西诗载>的游宦诗人和歌唱桂东的诗词还有很多.从这些游宦诗人在桂东的文学书写,可以读到各时代诗人的诗心,诸如迁谪之情,隐逸之念,用世之心.他们对桂东地理、风土、政治的记录,是研究桂东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重要史料,他们的诗作为桂东文学的繁荣增添了绚烂多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魏野是宋代的隐逸诗人,其送别诗由于浸润了诗人的气质和情怀而风采独具.独特意象的选取、别样情怀的流露、隐士形象的自我展示、苍茫和淡远意境的营造,这些构成了魏野送别诗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与同时代及其前代诗人的创作相比,杜甫的口号诗的基本特点是:将时事打入创作当中,拓宽了口号诗题材领域,提高了口号诗的诗品,且数量多,多七绝。这些创作特色既与时代创作风尚有关,也体现了诗人自觉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历代诗人对毛延寿颠倒妍媸的批判,宋代诗人从统治者、和亲政策、女祸、人生命运等角度切入,对毛延寿进行了截然不同的解读,表现出了谅解与同情.这些解读主要受到宋代文人优越的境遇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理学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反映了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作为表达诗学现念的基本手段,选诗和理论阐述互为表里,共同建构起唐五代诗格的体系架构,僧人诗格也是如此.通过对选诗时段、所设门目、典范诗人的统计分析可知,僧人诗格在个性差异之外,表现出相当明显的类别共性.这既为解读唐五代诗格开启了方便之门,也为彼此的理论互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曹操四言诗最为出色,其四言诗对《诗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本论文着重从曹操四言诗歌的内容、体式、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来阐释曹操四言诗对《诗经》的继承及创新。  相似文献   

12.
"兴"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是古人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借此言彼、托物寄情的诗歌创作方法."兴"源于远古人类的原始思维方式,产生于原始宗教的祭祀文化.它保留了人类的原始思维属性和原始文化形态,在文学上的最初特征表现为单纯的起句、起韵与起情,"兴"在诗中起烘托与象征主观情绪的作用,是一种情感性的意象.  相似文献   

13.
张籍是中唐时期伟大的乐府诗人,现存诗433首.通过对其诗用韵情况进行分析,运用与<广韵>和王力考证的隋-中唐音系进行比较的方法,可以看出张籍诗歌用韵的一些特点,这对研究中唐时期的实际语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籍是中唐时期伟大的乐府诗人,现存诗433首。通过对其诗用韵情况进行分析,运用与《广韵》和王力考证的隋一中唐音系进行比较的方法,可以看出张籍诗歌用韵的一些特点,这对研究中唐时期的实际语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歌谣是一种方言的文学,陕西近代歌谣中保存了不少近代陕西话的语音资料,是研究陕西方言很好的素材。本文以《陕西近代歌谣辑注》为底本,兼及民国时期《歌谣周刊》的部分陕西歌谣,分为"合音与分音"、"声、韵母的音变"两部分展开讨论,揭示近代陕西歌谣所反映的方言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16.
《海燕之歌》是高尔基散文诗的代表作品,就思想性和艺术性而言在世界散文诗长廊里均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俄语修辞学的基本概念为依托,从语音修辞手段和语义、句法辞格的角度出发,探寻续篇作品的语言特色,并试图揭示语言对表现作品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朱秀文 《海外英语》2012,(6):217-218
Having drawn widespread attention and appreciation,Robert Frost’s poem—The Road Not Taken is known to be rich in thematic sensation and meaning.In exploring the enduring charms of this poem,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it on the phonetic level in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stylistics through which the poet enhances the aesthetic beauty in sound.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关雎》诗的修辞艺术,古今学者均未于之深究,只是在《关雎》赏析的文章中才稍有涉及。实际上,《关雎》一诗的艺术成就是巨大的,其艺术特色是丰富多彩的。本文仅拟就其语音及词语修辞艺术加以探讨,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9.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的诗作名篇,文辞优美,手法娴熟。此诗在翻译过程中,涉及了典故、诗译文进行了比词用语、人称、口气等诸多微妙而不易传达的方面。文章对《葬花吟》三种英较,除着眼于以上难点外,还讨论了形美、音美的传译,以及三位译家各自的翻译动机、翻译追求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体诗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鲜明的节奏上,其生成策略是利用汉字音节的特殊性来形成诗句的顿、逗、韵脚等节奏因素;使汉字的平仄、音调有规律或者周期性地进行变化,从而造成音韵上的和谐优美,达到音乐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