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樊建州 《科教文汇》2011,(36):10-10,19
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仍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传统的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靠系统讲授来实现的,现在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启"和"发"的内容正是教师要教的内容,关键是要抓住火候,不要超前。否则就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就不能达到让学生感到"豁然开朗"的目的,就不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效果。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相似文献   

2.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内涵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是学生认识的客体,主体是学生自己。在最优化的教学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在新时期的形势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转变教学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过去,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教师心目中没有学生的现象很普遍,教师只管授教,在教学中大量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将知识装入到学生这个容器里去,学生则想办法通过各种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住教师教的现成结论。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钥匙在教师手中。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统帅教材,而且还要研究和掌握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创设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情境,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和驾驭知识。  相似文献   

5.
关于参与型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学院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在教育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高等职业学院体制管理改革和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涉及到对整个高等学校管理、建设以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认识.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是通过调动学生自己的智力参与和主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教师必须抛弃陈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把学生看做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法时坚持学生主体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教学生养成"读"、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讲"、"想",广开思路、勤动手、会复习获得主动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范贤仁 《科教文汇》2009,(36):33-33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素荣  宋绍飞 《今日科苑》2009,(22):218-218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由"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的活动,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鼓励学生观察、发现、并且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个性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姜立英 《科教文汇》2009,(11):124-124,130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而建构主义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的是"学"。尽管高职学生不是社会的精英,但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具备再学习的能力。学校教育只是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一个再提高的平台,而数学的学习过程正是形成这一"再提高平台"的重要构件之一。以"学"为主的数学学习过程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特点 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具有以下3个基本特点,即明确的专业目的性、明显的探究性、一定的前沿性,这些特点使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认识活动不能仅局限于教学人类已有的知识范围,而应将科学研究活动归属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认识范围。这样,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就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以教学为主,并且融教学与研究、学习与发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的过程。是一个由“教”向“不教”转变的过程,一个由传授向独立认识转变的过程。其特殊意义在于把科学研究引入人才培养过程,科研成为高校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万世文 《科技风》2011,(11):180
教学过程虽说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过程,但学生的"学"更重要。学生是学习认识过程的主体,学生真正掌握预设教学内容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若只注重教师教法的改进,而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师教法的改进,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冉秀竹 《科教文汇》2009,(35):79-79,85
众所周知,简单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所以要想教师教得不辛苦,学生学得不痛苦,那就得"简单"地教"简单"地学。让教师不辛苦学生不痛苦的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简单的教学就是这样一个遵循自然规律传授给学生知识不折腾学生的过程;它是一个在教学中不说多余的话,让教师的每句话都有效算数的过程;是要对所教学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了极致,然后用简单的言语和方法表述出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在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指孩子在充分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后,自觉、主动地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不足的一种能力。自学能力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因为孩子从学校和父母那里得来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有研究表明,现在知识更新或者增加一倍只需要几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孩子在他们的一生之中必须时刻学习,才能保证跟上时代的节奏。  相似文献   

14.
何勇 《科教文汇》2009,(6):168-168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在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指孩子在充分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后,自觉、主动地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不足的一种能力。自学能力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因为孩子从学校和父母那里得来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有研究表明,现在知识更新或者增加一倍只需要几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孩子在他们的一生之中必须时刻学习,才能保证跟上时代的节奏。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一词本就是一"教"一"学"两种行为的统一,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受教的对象,是"学"的主体。我们的教学行为只有在二者相互配合,良性互动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任何一方教学过程中的脱节都不能是教学活动圆满的完成,传统的教学理论大多强调两者中的一方的重要性而忽略另一方。叶圣陶的"善教说"启示我们不仅要"教",还有"善教",不仅告诉我们教师自身修养的重要性,还指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理应得到充分的体现和提高,本文旨在探讨这一点对中小学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课堂教学重要一环的作业练习,我们不能把它仅仅看作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而应作为学生主体的生命活动和发展过程来认识,其内容不能局限于课内,也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惟一的形式。作业练习要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满足学生活泼好动、渴望自主,希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一、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作业单一、机械枯燥乏味的练习形式,使作业形…  相似文献   

19.
李志 《科教文汇》2011,(32):109-109,129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向互动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对职高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职高历史教学中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激发课堂活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职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薛振军 《科教文汇》2012,(20):118-118,169
学习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是我校最大的办学特色。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培养学生对历史时间概念的敏感,提高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与揭示历史规律的能力,都要由教师的教引导学生的学,学出规律,练出能力,才能做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要求和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