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每届奥运会控制记者人数约21000名,其中文字记者约5500人.可以说,奥运会是一个集纳全球优秀媒体人才、展示媒体职业精神和专业水准的检阅台.尤其是微博时代,这种职业精神和专业水准的高低优劣被放大到了极致.你的出色报道很可能瞬间传遍天下,同样,你报道的瑕疵也可能会被人们一再提及.  相似文献   

2.
灾难报道,最能体现媒体的新闻专业精神。公众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社会需要关注什么等等,都需要媒体把握和释放。这就需要新闻的专业精神。所谓专业精神,就是要有对灾难的敏锐洞察力,客观真实理性报道,新闻重点突出,而不是面面俱到,一哄而上,不加选择的情绪化。这样的报道,只会不得要领,杂乱无章,使公众对灾难的了解变得茫然。  相似文献   

3.
龚武彦 《新闻前哨》2009,(11):77-78
作为企业新闻媒体,必须为企业叉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然而,企业媒体新闻报道程式化、公文化、简报化、材料化等倾向较为严重,会议报道干瘪无味,人物报道人为拔高,专业报道晦涩难懂.新闻文本缺乏感染力、生动性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媒体达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笔者认为,企业新闻媒体必须有效解决好“文以载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郑保卫的《新闻精神论》一书的学习和研究,认为王克勤的调查报道都遵循着新闻专业主义的原则,并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新闻精神的要求:一是科学精神;二人文精神;三是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5.
西方新闻自由语境中的"新闻专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产生历程及其"公共服务"的信念,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加强了新闻从业者对自我职业形象--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心理需求.另外还论述了当前实现新闻专业主义的障碍,包括政治势力对媒体的影响;资本势力对商业性媒体的控制;"信息自助餐"报道模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郭亚萍 《今传媒》2014,(6):55-56
灾难事件因其突发性、重要性和冲击性等特点使得灾难报道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电视媒体在直播报道灾难新闻时更加强调真实、客观、理性和专业精神。我国的电视媒体在报道突发灾难事故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雅安地震期间电视媒体的直播报道为例,分析了我国电视媒体灾难报道的痼疾,并强调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周啸天 《新闻界》2004,(3):18-18
随着新闻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媒体人才供需的市场化,目前媒体已不缺乏能够胜任信息收集和消息报道的记者,而迫切需要能从事深度报道、新闻评论及专业类新闻报道的人才;媒体对人才的聘用,已不限于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早已广泛使用如文史、经济和法律等专业的毕业生。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种议论:新闻专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新媒体勃兴和专业媒体人、自媒体人非常活跃的环境下,舆论场一方面呈现开放的态势,便于人们及时传递信息,也有利于监督社会不良现象,另一方面混淆其中的许多不实信息、甚至谣言又纷纷登场,使受众陷入“真相困境”.作为媒体单位和媒体人面对这种新情况、新问题,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秉持专业精神,把握好芜杂信息的处理原则,决不做不良社会情绪的推手和发酵剂.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人们迫切期待获知更多信息。以往在单一事件中较为活跃的自媒体此次“退居二线”,未能提供更多让公众感到“解渴”的信息。而专业机构媒体由于具备专业的素材收集能力,调查采访能力、信息呈现能力,在疫情报道中凸显了自身的价值,也给新闻从业者以信心,更充分证明新闻专业精神在融媒体时代的不可或缺。以武汉“封城”为标志.疫情防控的应急机制被充分激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职业化及其相关命题--新闻专业主义、中国新闻职业化进程、新闻职业精神--研究现状的扫描,发现西方新闻职业化的理论成果较多,专业主义备受关注;国内新闻职业化研究显得相对零散,评价标准不一:新闻职业精神研究往往流于表面,缺乏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1.
吴菲 《今传媒》2011,(8):60-61
中国地市级电视媒体受技术水平及行业政策的限制,长期处于夹缝生存的状态。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其生存处境更加艰难,弱势地位加剧,娱乐势头难挡,媒体道德沦丧。该篇文章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出发,探讨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和专业精神对中国地市电视媒体生存发展的启示意义。结论认为,尽管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并非主导新闻观,但作为一种职业理想,其在不断建构和消解中体现出极大的理论价值。中国地市电视媒体唯有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才能有效应对生存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信力是主流媒体赢得公众信赖的能力,是媒体的生命。但近年来,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出现下滑,现在是时候去重视媒体公信力建设了,是时候去花大力气提升媒体公信力了。本文从媒体公信力下滑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通过重塑新闻专业精神,将有利于媒体公信力建设,甚至可以说是当前媒体建设最迫切的任务,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抓手。  相似文献   

13.
公信力是主流媒体赢得公众信赖的能力,是媒体的生命。但近年来,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出现下滑,现在是时候去重视媒体公信力建设了,是时候去花大力气提升媒体公信力了。本文从媒体公信力下滑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通过重塑新闻专业精神,将有利于媒体公信力建设,甚至可以说是当前媒体建设最迫切的任务,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抓手。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评论作为传播人们的思想认识的一种文体,科学精神对其至关重要.但是,新闻评论缺乏科学精神的现象却比比皆是.一些新闻评论,不真实、不客观、信口开河、人云亦云,根源之一就是新闻评论缺乏应有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要求人们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评价问题而非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实现科技强国,媒体肩负着传播科学的使命,如今省城媒体的科普宣传现状如何?近期,笔者重点关注了省城9家媒体的科普报道,现圈其亮点,指出其不足,以期引发媒体深化科普报道,弘扬科学精神,满足公众科普需求,从而提高大众科学素养,助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齐静 《新闻世界》2012,(5):227-228
2011年11月8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了一则新闻《妻子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丈夫躲隔壁“忍辱”一小时》,国内多家媒体对此转载并加以报道,短时间内引起舆论哗然,因该报道引发的社会对媒体职业精神的质疑并没有结束。笔者认为,媒体有必要以此为契机,对新闻采访及报道方式加以规范,切实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电视新闻报道也进入了"新时代",要改粗放为集约,对品质提出更高的追求,呼唤专业精神,坚持内容为王,打造专业的新闻团队,着力打造新闻美好荧屏。  相似文献   

18.
调查性报道能否获得媒体的重视,主要取决于盘旋其间的政治、商业、专业逻辑之间的博弈.当前,政治逻辑层面,官媒关系从控制、管理到合作;商业逻辑层面,调查性报道正成为媒介竞争的利器;专业逻辑层面,经济自主将进一步提升媒体从业者的专业意识.在可预见的未来,调查性报道或将成为一种政府接受、媒体青睐、受众认可的报道样式.  相似文献   

19.
要做一名优秀的财经记者,不仅要有专业的积累,还要有勤奋的精神、深度的思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体表现在:努力成为报道领域的“行家”、永远带着“问号”去采访、与采访对象建立长久的信任关系、站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去报道.唯有如此,媒体才能有效引导舆论,才能真正做到对社会有益.  相似文献   

20.
科学精神的形成标志着人类进入理性社会。人们通过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来认识世界的规律。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报道需要科学精神的指导。本文分析了新闻报道中科学精神缺失的表现,即缺乏求真精神、缺乏实证精神、缺乏质疑精神、缺乏纠错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