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哲学“究天人之际”的根本目的是趋“善”。“彰善瘅恶”(《尚书·毕命》)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基本使命。“善”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无上价值目标,又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伦理价值基础。孔子倡导“有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乃至全部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善人”即有“善德”的“君子”。孔子说:“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见。”(《论语·述而》)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就是求善的学问,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则是培养“善人”的学说。  相似文献   

2.
每一种道德教育计划都与某种道德哲学有着逻辑上的渊源关系。教师作为道德教育计划的实践执行主体,无疑也有着自己的道德哲学,并对道德教育实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最终决定道德教育的方向和具体运作。教师的道德哲学在道德教育实践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经验性倾向较重,而相对的理性水平较低,也就决定了其对道德教育实践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学术扫描     
樊浩在《“冲动形态的伦理”与道德教育的哲学范式》(载《中国德育》2006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 无论是道德哲学体系还是道德教育体系,都存在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十分重要的形而上学问题:伦理精神至少有两种形态——思维形态或认知形态的伦理和冲动形态的伦理。认知形态伦理基于人的“认知能  相似文献   

4.
每一种道德教育计划都与某种道德哲学有着逻辑上的渊源关系.教师作为道德教育计划的实践执行主体,无疑也有着自己的道德哲学,并对道德教育实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最终决定道德教育的方向和具体运作.教师的道德哲学在道德教育实践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经验性倾向较重,而相对的理性水平较低,也就决定了其对道德教育实践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作为道德教育的对象,不仅把伦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结合了起来,而且把两门科学与关于人的一般哲学学说及其方法联系了起来。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整体“框架”作用决定了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决定了必须建立相应的道德教育哲学对道德教育做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西方道德哲学的视野中说明当今社会在对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两种典型困惑,试图通过对西方道德哲学发展路径的全面解析为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新的理论依据.道德教育既要避免对道德进行抽象的、知识性的理解,又要超越道德的相对主义所带来的不确定的价值秩序,最终在交往道德教育中、在“主体间性”的理论视野里激发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找到一种既能认同、践行多种道德内容,又能在文化多元和道德冲突中信守道德信条并勇于承担道德责任的教育方式,因此,从西方道德哲学的视角,分析道德教育既是哲学的重大课题,又是道德教育的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 :(一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产生的道德哲学基础 ;(二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仁爱、孝悌、道义与利益的教育 ;(三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主要进行的原则和方法是重视道德知识的学习 ,做到因材施教 ,并在此基础上重视主体的主观努力和修养自觉  相似文献   

8.
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一)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产生的道德哲学基础;(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仁爱、孝悌、道义与利益的教育;(三)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主要进行的原则和方法是重视道德知识的学习,做到因材施教,并在此基础上重视主体的主观努力和修养自觉。  相似文献   

9.
对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是研究道德教育的两个基本领域。道德心理学研究道德发展是什么的问题,道德哲学探讨道德发展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在我们为道德教育找到一个合理的基础之前,必须把心理学上的“是”和哲学上的“应该”这两类研究结合起来;因此,我的通篇论文将试图从这两个角度表达我的看法。道德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是价值观的相对性问题:是否存在着儿童应具有的普遍的价值观?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以最近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存在着普遍的道德发展阶段。这些成果帮助我们得出了一种道德教育的哲学——把道德教育看成是对道德发展的促进而不是直接传授一些固定的道德准则。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既是心理学的、又是哲学的道德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0.
樊浩 《中国德育》2006,1(5):7-12
在现代性文明中,无论是道德哲学还是道德教育,都过度冷落甚至消解了“冲动形态的伦理”,由此导致伦理精神无的放矢。现代道德教育必须实现哲学范式的转换,建立一种融“认知形态的伦理”与“冲动形态的伦理”于一体的、由“认知形态的伦理”走向“冲动形态的伦理”的道德教育形而上学体系。对伦理精神形态的健全、伦理冲动的民族形态的把握、伦理精神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的细致而深入的探讨,是建立道德教育的合理哲学体系的三个基本学术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以科尔伯格为首的现代道德教育理论,猛烈地抨击了传统道德教育理论,即道德灌输理论。一时间,“灌输”成了愚昧的独裁专制作风的代称。其实,人们这样对待传统德育理论是不公正的。赫尔巴特是传统德育理论的开山祖师,他的道德哲学,即他对道德的认识,决定了他所倡导的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他的道德哲学是五种道德伦理观,他认为每个人都应有“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与报偿”等五种永恒的美德,这是“巩  相似文献   

12.
哲学的沉思是一个民族所应有的学风。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而对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分析对现实德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析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的道德哲学及其道德教育观,并在对其评价中从新的角度对现代的德育工作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道德哲学、道德心理学乃是理智地探讨道德教育的两个基本领域”已是当今道德教育理论家的共识,而道德心理学则是“近年来对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作出了最大贡献的一门学科”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从道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构建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论,拟定道德教育的计划、完善道德教育的实践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道德心理学对学校德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就当代道德心理学的研究对学校德育研究的意义作一粗略的概括,并就目前国内德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坚持的原则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作者首先分析了“树魂立根”这一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指出了“树魂立根”这一德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对高校艺术教育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高校艺术教育属于“深层审美教育”,它与“树魂立根”的道德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艺术教育促进“树魂立根”的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指出必须放弃功利主义的德育观,在艺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树魂立根”的道德教育及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试论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哲学是一个尚待深入探讨的领域。本文从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意义、使命、作用及作用范围等几方面,阐述了道德哲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在崭新的存在论基础上确认了人的既具有内在超越性的自然法导向,又具有道德力量的“良心”是“生命需要-生命固有的本真驱动力(‘慈’)”,它为道德的现实化提供动力,为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提供内在的本然性的应然性的普遍尺度,为美德和规范提供价值基础,它是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的根基。进而,“立心”,即对这种良心及其功能与表达的认识、激活和强化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性环节。上述“良心”理论、“立心”理论和“立心”这一基础和关键性环节的缺失是当前道德教育“失根”危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卢梭是法国18世纪伟大的教育家。他针对当时封建教育的弊端,基于“性善论”道德哲学观、唯物主义感觉经验论和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提出了“消极”道德教育思想。卢梭虽然主张到青春期才进行道德教育,但在青春期以前仍然应当注意培养儿童的道德习惯,发挥教育者的榜样作用,避免环境对儿童道德品质的消极影响,这些主张对现今的道德教育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道德哲学是一种个人意义上的道德哲学,具有理性与经验性并存、自觉性与习常性共在的特点。教师的道德哲学成为学校道德教育隐蔽课程的最基本构成要素是逻辑与现实的必然。在学生看来,教师的道德哲学甚至比正式的道德课对道德问题更具解释力,因此其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的道德哲学对于道德教育任务的完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作为道德教育的隐蔽课程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罗素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除了哲学家、数学家等身份之外,还是一位重要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活动家。罗素建立了他的新道德哲学,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尤其是关于儿童道德教育的思想充满着智者的魅力,对我们进行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书讯     
《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出版该书由武汉理工大学潘建红副教授撰写,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5个部分,依次是:导论、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困境与追寻、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的相关性、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的理念旨归、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的体系架构。作者认为,现代科学技术与人及社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现代科技发展与人之间的双重效应日益凸现:一方面人离不开科技,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另一方面,人必须认真审视科学技术的哲学基础以及科学文化观,以保证现代科技在“为人”的道路上发展。作者以现代科技发展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