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央视心理访谈栏目播出《乖巧的小魔头》中的主人公小民“不玩就写不成日记”一语道破了现代家庭某些家长因教育方法不当而引发的尴尬局面。父母含辛茹苦地为孩子操劳,反而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素淡如水,甚至出现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曰渐“萧条”,同时也透视出一些孩芋内心的独自.他们对现实生活充满强列的渴望。他们渴望自由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好像父母是他们生活的“桎梏”。  相似文献   

2.
让孩子自己往前走——婴幼儿自立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立是个体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和能力。而我们常听一些父母抱怨如今的孩子依赖性太强;媒体上也曾出现“中学生不会剥鸡蛋皮”、“大学生父母陪读”的惊人消息。养子不教,谁之过?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忍心或怕麻烦不愿让他们独立做事。孩子大了,父母想让他们自立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缺乏自立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做了父母之后,就学会了隐忍。尤其是很多年轻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情绪再不好也会以微笑面对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认为父母天生就是该这么“好”的,而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关爱。因此我认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得让孩子明白你的付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玩“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家长扮演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父母不妨把孩子的种种表现予以复制,如挑食、任性、撒娇等等。因为是游戏,孩子会很投入地想方设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麻烦”。孩子虽然小,但是只要与他真诚地沟通,他们完全可以理解父母为他们付出…  相似文献   

4.
当前。许多孩子俨然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想要什么,家长给什么,无节制的娇宠使许多青少年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他们把父母的辛劳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是在为父母读书。为此,随州市一中把感恩教育作为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必修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孩子家长也希望他们能够把成绩提高,从而考入较好的中学;还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具备专长,所谓“艺多不压身”。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父母们就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知识提高成绩和培养技能。  相似文献   

6.
中山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学生一周五天在学校度过,只在周末和父母相聚。对于父母而言,“孩子的校园生活愉快吗”“孩子与老师、同学关系如何”“孩子是否认真学习”等问题是他们特别关心的。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在青春期、叛逆期,不乐于与家人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有些孩子,缠人、闹事、小题大做,占用了大人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被称为“难缠”孩子。他们的“难缠”行为往往会让父母大为恼火,父母不光是嫌孩子缠住自己,更担心的是孩子独立性太差,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生活。面对这样的孩子,在照顾他们生活的同时,父母要怎样做才能让他们的心理逐渐自立起来,让父母从被“缠”的状态里解脱出来呢?  相似文献   

8.
潜江市教育局利用暑期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三谈心”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一是与负责抚养的“隔代老人”谈心。全市各学校的所有教师对这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家访,了解这部分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帮助家长纠正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行为。二是各班老师与本班留守学生谈心。了解这些孩子的心理状况,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给予这些孩子学习、生活上更多的关爱,让这些孩子感受更多的温暖。三是让留守学生与父母谈心。要求学生给在外务工的父母写信或打电话,汇报自己在学校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让在外的父母放心。  相似文献   

9.
郭红 《山东教育》2008,(7):95-95
我们做父母的,在希望做孩子的“良师”时,更应该想想怎样成为他们的“益友”。因为,父母要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就会对父母更有依赖感,更倾向于和父母交流、沟通。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交流是很珍贵的,在交流中亲情会不断加深,孩子对于父母会更加敬重和热爱,他们对于父母所做的事情,尤其是为了他们而做的事情,也容易理解,那么,“代沟”也将更少产生。因此,父母不能只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还要想到和孩子在心灵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10.
两年的小团体训练 ,老师们感到实验班学生在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 ,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 ,老师们也发现学生在家庭内的人际交往还有缺陷 :他们与父母不能很好地沟通 ,有事不愿与父母商量 ,父母的话听不进去 ,对父母不够礼貌。尤其是父母离异后正在重新组建或者已经重新组建家庭的孩子 ,他们对“新爸爸”、“新妈妈”不接受 ,有隔阂 ,要么不理不睬 ,要么故意找碴闹别扭……面对这些孩子 ,我们老师能用“小团体”训练帮助他们吗 ?由于“小团体”训练是通过创设情景 ,让培养对象在特定的情景里体验人际关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面对竞争白热化的大学招生和异常紧张的就业市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极为关注,他们时刻怀有危机感,因此总希望孩子是最优秀的。即使在公立学校读书的学生,家长也要求他们取得好成绩,因而给他们布置了大量课外作业。为了孩子日后求职时处于竞争的优势,相当多的父母给孩子“另开小灶”,将每天课后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要他们学打击乐、拉小提琴、修高等数学、练习合唱、踢足球等。有的父母为了子女上业余辅导班而减少自己的工作。45岁的玛格丽特一家住在普利茅茨,儿子马克斯14岁,女儿贝特茜在读6年级。玛格丽特这样描述他们家庭的业余时间:“每…  相似文献   

12.
《宁夏教育》2009,(7):155-156
1.居高临下。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教育者自居,即便父母的批评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也会“口服心不服”。因此,父母和孩子说话尽量做到语气和善,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2.求全责备。毕竟孩子还小,当他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不够好时,父母不应苛刻地对待他们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当孩子进入中学,你会发现孩子不再是以前的乖宝宝了。他们不再愿意做父母的“小尾巴”,不再把父母的话奉为圣旨。他们更喜欢与同龄人呆在一起,更喜欢参考同龄人的意见。因为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会与同龄人在一起,他们不得不考虑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得不面对同龄人施加的种种诱惑。此时孩子也就进入了我们常说的“少年叛逆期”。可是,少年毕竟还是孩子,思想很单纯,所以,家长一不留神,孩子就会与一些“问题少年”混在一起。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呢?以下是一些国外的家庭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给出的建议,来看看吧!家长教孩子如何面对来自同龄…  相似文献   

14.
编前语:“家校沟通”是我们这期继续讨论的内容。北京光明小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了孩子的父母与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配合的重要性。他们采取了种种措施,用一些很好的方法,使家庭与学校形成了合力,为孩子的顺利发展铺平了道路。我们选发了三位老师在“家校沟通”方面的好的想法和做法。同时我们还欢迎读者继续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有些学生的父母认为,孩子上学了就可以万事大吉,就全交给老师管了。我想说,学生父母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为了孩子,家庭和学校要产生“共振”,也就是协同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一致,首先是教育标准的统一。如果学生的父母与老师教育的标准不统一,老师教一套,学生的父母说另一套,就会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混乱,从而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父母与老师协同一致,共同为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将其深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辈子。其次是教育方法的一致。这就要求学生的父母和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统一,基本做  相似文献   

15.
曾经有一家国际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了一次名为“最受你尊敬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美国13所高中的1005名学生,日本巧所高中的1 303名学生,中国内地22所高中的1 2201名学生。美国学生最尊敬的人物抖溶第一的是父亲,第二名是乔丹,第三名是母亲。日本学生最尊敬的人排第一的也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第三的是坂本龙马(倒幕维新志士沁中国学生没有一人将父母列入受自己尊敬的人物前十名。埃菲社从北京发了这样一条电讯:“中国的父母自以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家,他们批评西方国家的家庭缺乏亲情,但是他们却无法阻止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最近对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成功。在中国,不少父母力图通过他们的孩子来实现自己末能实现的理想。他们望子成龙,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能够超过所有的同学,成为佼佼者。然而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往往超出孩子的能力,以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心。个别孩子由于不堪巨大的学习压力而被迫走上了绝路。这种教育制度把孩子当大人对待,完全剥夺了对他们今后成长必不可少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16.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孩子就很沮丧,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一家医院的医生或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也好啊,在这个社会,即使那么小的孩子,也懂得“势利”二字。于是孩子很努力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孩子的父母很高兴。他们家住的条件并不好,厨房是公用的。孩子早晨醒来,听见母亲和邻居拉家常,嗓门很高很大,充满着喜悦和激…  相似文献   

17.
《家长》2013,(5):4-4
在11岁孩子的心目中,偶像可以是娱乐明星、体育明星,也可以是历史伟人、模范标兵,但汉阳德才小学某班学生小红却说,她的偶像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因为他们有父母宠爱,每天不用“培优”。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孩子天真活泼、聪明可爱,无一不是父母的“娇娇儿”。他们既给父母带来了无穷的幸福和欢乐,同时也难免让父母担忧。有的父母发现孩子原本白嫩、光滑的皮肤,渐渐变得干燥、粗糙,尤其是四肢外侧比较明显,少数孩子背部皮肤也是这样。干燥皮肤伴有散发或成片的“疹子”,严重者出现类似青春痘的“黑头”,形成似“鸡皮”,但一般无痒或疼痛等不适,有的孩子因此夏天不敢穿着短袖衣裤。有些孩子的指甲薄似蛋壳,甲板表面出现纵沟、横纹或小凹点,严重者头发变成灰色、质脆、易脱落。有些细心的家长还发现,孩子夜晚在暗处视物不清,患了所谓的“鸡…  相似文献   

19.
近日,班主任在班会上组织学生为父母做件简单的事情,让他们当面对父母说“声谢谢”。并从“说谢谢”开始,培养孩子感恩社会、老师和父母的感情。这个活动意义不同寻常。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对他的付出是相当大的。但有的孩子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连说一声“谢谢”也不肯。有的孩子在校园里大手大脚地挥霍,全然忘记下岗父母的艰辛;有的子女有了工作和收入,却还向父母伸手,常“常啃老”“、吃妈”;有的子女虽然肯给父母钱用,却很少“回家看看”……“感恩教育”真不该缺失,因为只有知道感恩,才可能懂得回报。如果连一句“谢谢”…  相似文献   

20.
常有孩子埋怨父母“没能耐”,不能给自己最好的生活,比如汽车接送,出国旅游,做小留学生……他们在与同学的比较中,产生不满,偶尔父母教训几句,他们就反唇相讥:“我是不优秀,那你们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