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书神     
书神周明荣小时候,我们几个伙伴总喜欢围着徐老三转悠。年过花甲的徐老三年轻时曾随一支船队四处漂泊,并在大军下江南的炮火中立过功。然而叫我们小伙伴感兴趣的是他那些似乎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他说他的故事都是听说书人讲的,说书人是从书上看来的,他还神秘地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2.
李荷卿 《小火炬》2011,(10):10-11
科林是一个年轻的说书人,走街串巷到处为别人讲故事。他的故事讲得特别有趣,人们都非常爱听。他走到哪里.人们就聚到哪里。听完故事,大家会把硬币扔进他的帽子里,科林就以此为生。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58):21-22
师陀小说《说书人》中的主人公,也就是说书人,是一个足以令我们为之动容的悲剧形象。他的悲剧源于时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战乱环境使他注定是一个不被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接纳的孤独者。作者采用独特的局限型叙事手法,讲述情节质朴简单、人物和情感却震撼人心的故事。说书人形象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他自身所具有的精神品质,更在于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深深震撼着我们。  相似文献   

4.
老三的秘密     
“生活永远不会如你想象的那样,生活是一场又一场的故事。结尾总是出乎意料。”老三斜靠在宿舍上铺的床头,拿着一本英文版的大部头名著,居高临下地看着我们,目光呆滞,语出惊人,这也是他的一贯作风。我们习以为常,丝毫不为所动。于是,他换了个舒服的姿势,重新沉浸到他的世界中。  相似文献   

5.
王建华 《现代家教》2000,(12):56-57
据报载,某地监狱的一批犯人即将刑满释放。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悔过自新,回到社会上重新做人,监狱领导特地请了当地有名的养殖大王三兄弟来演讲。老大老二分别讲了自己的艰苦创业史,而老三只讲了他父亲一生勤劳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晚上,海海趴在爸爸的膝头,要他讲故事。“好吧。”爸爸答应一声,便开始娓娓地讲起来,他讲的是《快乐王子》。海海睁着乌溜溜的眼晴,听得很认真。爸爸讲完了,海海缠着爸爸:“再讲一个吧!”爸爸想让儿子锻炼锻炼,便笑笑说:“今儿咱俩轮换着讲吧!我已讲了一个,等你讲一个后,我再讲。”“好!”海海一口答应。可是,讲什么呢?他眼睛一眨巴,对了,就讲《丑小鸭》吧。海海忘了这故事还是爸爸前些日子讲给他听的。海海学说书人样子清清嗓子,便开始讲起来。他  相似文献   

7.
正李海又在考试的时候作弊了,英语老师气呼呼地把他交给了班主任徐老师。徐老师放下手中正在批改的作业,恨铁不成钢地望着李海。但是,徐老师没有训斥他,而是用一种舒缓亲切的语气说:"李海,老师给你讲一个故事好吗?"徐老师微笑着,轻声细语地讲述着,"很多年前,也有一个和你一样喜欢耍弄小聪明的孩子,他特别讨厌考试,遇到考试,他的独门暗器就是作弊。"李海渐渐抬起头。很明显,他对这个故事产生了兴趣。"那是一次普通的语文测验。语文老师照例将试卷发下来后,便站在讲台上看大家答卷。一道阅读分析题难住  相似文献   

8.
午饭后的自由活动时间,优优拉着我的手说:“徐老师,给我们讲故事吧!我想听故事了。“于是,我就坐在孩子们不自觉围成的一个小圆圈里讲起了故事。故事讲的是一只小熊不喜欢睡午觉,经常在游戏  相似文献   

9.
呼唤家访     
在我的关于小学生活的全部记忆里 ,老师家访是最美好温馨的镜头之一。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描述老师家访的情景 :“徐老师常常在晚饭后 ,走出那间阴暗狭窄的小屋步行到我家———我家住在村头 ,离学校很近。我家院里有一棵枣树 ,我们———徐老师、我的父母和我便在枣树下聊天。大多数时候是徐老师先与父母说我的学习 ,讲到缺点 ,我的心咚咚乱跳 ;听到夸奖 ,浑身洋溢着幸福……之后 ,常常是我们师生二人相对而坐。星光淡远 ,夜色宜人。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徐老师讲文学 ,讲作家的故事。扑 ,有枣子砸下来 ,正落到我或者徐老师的头上 ,徐老师摩…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2007,(13)
5月12日晴今天的班会课,班主任"婆妈帅哥"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婆妈帅哥"经常给我们讲故事,但我们知道那些故事要么是虚构的,要么就是历史书上的,他从来没有跟我们讲过有关他自己的事情,任何一点都没有提起过。  相似文献   

11.
李红卫  章义 《学子》2004,(4):30-30
我的姨大是名火车司机。在他七十寿诞的家宴上,他给我们讲了他和一个“疯女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正> 我是说书人。据说这是一棵树写的故事,说的是一个离家出走的王子和他离了婚又和好的爸爸妈妈的故事。后来人们砍这棵树时,从树顶上掉下来这本书,里面的字是用绿墨水写的,一开头就是:  相似文献   

13.
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中曾写下这样的片段: 他坐在破旧的窗台上,讲起了柯南道尔的故事,故事中的惊险覆盖了我们心中的恐惧.接着,他讲了凡尔纳讲的奇妙的故事,雨果讲的令人感伤的故事,梅里美讲的让人痴想的故事.他叙述的时候,我们不再惊恐地四处张望,不再慌张地想要寻找蜡烛,甚至不再期待电灯重新亮起来.这个大孩子讲的别人讲的故事,像温暖的手臂搂抱着我们,陪伴我们被遗弃的、支离破碎的长夜.时间、若有若无的时间被叙述填满了.  相似文献   

14.
<正> 这个月,说书人阿甲给大家带来了一尊《天使雕像》。啊,说错了,应该是“一本”!呵呵,开个玩笑啦。这本书讲的是一对小姐弟离家出走的故事。事先声明啊!阿甲一点也没有怂  相似文献   

15.
今天为大家讲盲人摸象的故事。老二、老三,好消息!外国使节献给皇上一只狮子,皇上邀请我们“去看”呢。我们是盲人,去了也看不见。嘿嘿,皇上开恩,允许我们摸狮子。我们一摸不就知道狮子长什么样了嘛。大哥,好像大家都离狮子很远呀。当然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格靠近狮子。哈哈,  相似文献   

16.
王均香 《山东教育》2005,(15):35-35
我们班孩子非常喜欢听故事,总是缠着让我讲:为了帮助幼儿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午间活动时,我给孩子们讲了《瓜瓜吃瓜》的故事。故事大意:瓜瓜喜欢吃西瓜.他嫌妈妈买的西瓜小,不甜,扔到窗外。姥姥送西瓜给他吃,却因为瓜瓜扔的一块西瓜皮而摔倒,怀里抱的大西瓜摔得粉碎。故事讲完后,有的小朋友眼中泪花闪闪,为姥姥摔倒而难过,为瓜瓜吃不到大西瓜而伤心。  相似文献   

17.
徐訏是位文坛全才,小说、新诗、散文、戏剧都有很高的成就,小说更是声誉斐然.徐訏擅长描写传奇故事,他的小说充满浪漫色彩,情节富有戏剧性.但他的小说并不仅仅在写故事,而是通过故事来写生命的哲理和宇宙的玄奇,传达出徐訏对艺术美和人性之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儿子曾帅从小就是一个故事迷,每晚睡觉前总要缠着我们给他讲故事、念儿歌,枕着一个个童话、一首首儿歌才能入眠。给他讲了一年的故事之后,我们便鼓励他自己讲故事。起初,我们让他复述听过的故事,讲得不够完整的地方,我们再帮他补充,以加深他对故事内容的记忆,对情节的把握。后来我们便培养他自己创编故事或儿歌,有意识地激发他稚嫩而独特的想象。为了调动儿子“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采取了给儿子发“稿费”的办法,只要是他自己独立创作的故事或儿歌,经我们审核认可,每个故事、儿歌发给3角钱的“稿费”,而且当场兑现。并规定,他挣的稿费…  相似文献   

19.
一、指读故事我的儿子常问从小喜欢看书,在他一岁多时,我便给他订了份《婴儿画报》,画报上鲜艳的图画、简单有趣的故事,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每次给他讲故事时,我都有意识地指着书上醒目的汉字,儿子听得很认真。后来儿子熟悉了这些故事,便经常讲给我们听,我同样要求他指着字讲,儿子很乐意。慢慢地,指读故事成了习惯。两岁左右时,他已能指读(其实是背诵)大量儿歌、故事,别人看了都惊讶地说:“认识这么多字啦。”我不禁暗笑,其实他并不识字,指读的速度也常常与口述不相吻合。然而不久,我发现儿子的确认识了许多汉字。果真是…  相似文献   

20.
章回小说起源于在茶馆酒肆中给顾客说书的人。说书人就是讲故事的人,他们讲的故事往往比较长,不能一次讲完,另外为了吸引顾客天天来照顾生意,就有意识地把故事分为很多次讲完,每讲一次就叫一回。讲完一回之后,为了吸引顾客下次再来接着听,总是要在结束前设个悬念,然后以"欲知后事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