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红霞 《阅读》2007,(1):20-21
现在,爱看书的同学越来越多,同学们读的书也越来越多。可能很多时候家长、老师会告诉你们:一般的书只要大致浏览就可以了,遇到好的书,才要认真地读。那么,什么是认真地读呢?当然,一字一句细细地读是“认真”地读,遇到好  相似文献   

2.
书呆子     
陈昭沁 《阅读》2013,(10):27-27
一读起书.我就会忘记周围的一切。 有一次,我在房间里专心致志地看着《安徒生童话选》。奶奶要出去买菜,就大声说:“昭昭,看好炉子上烧的粥,我马上回来。"我一边看书一边说:“好的,您放心吧!”我捧着书继续津津有味地看着,眼前一会儿浮现出两个骗子正在小声嘀咕着什么.一会儿又浮现出皇帝竞光着身子大摇大摆地走在大街上……  相似文献   

3.
范锡林 《阅读》2007,(4):4-5
Reading story will begin…我从小就喜欢看书。那时候的书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多,但是有一种书却不少,那就是小人书,也叫连环画。  相似文献   

4.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但我觉得,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下面几个关系。厚与薄。会看书的人常能把一本薄薄的书看厚。翻开《时代广场的蟋蟀》,第一句"一只老鼠正望着玛利欧"就会引起他的遐想,玛利欧是谁,在干什么,老鼠注视的目光中隐含着怎样的  相似文献   

5.
薛伊帆 《阅读》2007,(6):24-25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尤其是上小学后,每天至少读一小时的书,已成了我的习惯。每当看书看得入神的时候,废寝忘食也就成了常事。读书,可以从中体会到无数种滋味。有些滋味,甚至可以说是"说不清,又道不尽。"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对读书的感受,那就是:我阅读,我快乐!  相似文献   

6.
陈林 《阅读》2014,(43):28-29
<正>每一篇作文都是写出采的,但是谁写出来的,有时候却说不清楚。有孩子要说:"作文当然是我写出来的!"如果我们回答这样几个问题,就能理解了。这篇作文确实是你想写的吗?这篇作文是不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或者感情?这篇作文是不是已经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思想或者感情了?好的作文一定是自己"想"写的。这个"想"由谁来断定?当然是由作者来定,因  相似文献   

7.
读以致用     
一个成语叫“学以致用”,意思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我这篇文章的标题,将“学”改为“读”——读以致用,意思是:为了实际应用而读书。当然,读书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今天,我是一名有50多本著作的作家、学者。我之所以能在文学创作和研究方面取得一点业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阅读成就了我。我小时候,开始作文总写不好,觉得写作文很难,并由此产生了惧怕心理。后来在外地教书的父亲给我寄来了两本书,一本是《模范作文》,一本是《新尺牍》(书信集)。我认真反复地读了这两本书,将书里的“好词好句”乃至“好的段落”摘抄在小…  相似文献   

8.
书虫T型台     
《阅读》2012,(12):F0002-F0002
嗨,大家好!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看书的女孩,熟悉我的人都叫我“小书虫”。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只要有空,我都会拿出书来尽情地享受阅读的乐趣。我爱看的书很多,每个月,我都会去书店买几本回家。我还订阅了许多种报刊杂志,像《阅读》、《我们爱科学》、《儿童文学》等都是我每个学期必订的。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我喜爱看书!  相似文献   

9.
朱国来 《阅读》2015,(10):22-23
最近,小萝卜头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作文总是写得干巴巴的,一点儿也不生动,让人读起来索然无趣。于是,他向小书虫请教。小书虫说:"其实,你可以向文学作品多学习啊。瞧,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字里面,常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会把自己‘装扮’得很精彩呢。""出彩"方式一:插上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10.
吴建英 《阅读》2014,(Z7):21-23
<正>随着课改的深入,"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精神也得到响应。然而,从现状看,一部分语文教师仍不知如何引领学生读整本书,学生阅读仍呈现出零散、无序和随意的状态。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近年来着力进行"整本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给予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大的启示:只要多阅读,多加思考,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就要求教师要摒弃过去满堂包讲的做法,让学生以读悟语,以读悟情。但是,多读固然可取,假若不会读也是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合理地运用以读代讲,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写作文,往往出现写法雷同的现象,尤其是写人物,总是千人一面,万人一词。如何才能教学生写好人物呢?那就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也是中学阶段作文教学的一项最基本的训练任务。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因为只有写熟悉的人你才能对他的性格特征、外貌、习惯、品质等有所了解。这样你才会有东西可写,也才会写好。写人,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即写他在做些什么,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内心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写他在一件事面前,在与别人交往中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  相似文献   

13.
佚名 《阅读》2012,(10):9-10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入厕,入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能看书。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最可惜的是带出来的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出差时也同在家里一样,躺到床上后必然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  相似文献   

14.
杨春 《阅读》2012,(6):1
在我们平日的读书活动中,常有同学一本书拿到手,很快就能读完。但是,当你问他书中的一些问题时,他则不知所以然了。快速地把书读完,只是阅读能力强的一种表现。快速阅读,往往理解不深,记得也不牢,收获就不大。难怪有的同学发出这样的慨叹:"我书读了那么多,可作文水平就是上不去,为什么多读书没有用呢?"  相似文献   

15.
童年读书梦     
陶六一 《阅读》2008,(6):1-1
我很小的时候。就渴望读书。小学三年级时.看着那些高年级同学津津有味地捧着小说书阅读,我十分羡慕。我觉得自己已经认识了好多字.也想试着读那样的书。终于,我借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便如获至宝地读起来。下课读,吃饭读,有时甚至在上课时也要偷偷看上几眼。到了夜里,该睡觉了,我还是忍不住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偷偷地读。  相似文献   

16.
房志荣 《阅读》2015,(8):20-22
有一件关于作文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次,同学们正兴致勃勃地准备外出春游,一个学生突然说了句:"回来肯定又要写作文了!"一说到这个话题,刚刚还阳光灿烂的同学们脸上马上阴云密布,一位同学去问老师要不要写,得到肯定的回答时,同学们失望的表情溢于言表,有同学说宁可不去春游也不愿写这种无聊的作文。这个故事很好地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作文中没有儿童,儿童没有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生作文多数情况是老师出题目,学生写,最后老师批改。由于老师没有切身的体验,便很难给学生以切合实际的引导和指点,多是隔靴搔痒、纸上谈兵。用这样的方法来要求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太难了。由此,不少教育工作者提倡教师要写“示范作文”。对此,我很赞同。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的动笔,或是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是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的确,几年的“示范作文”实验使我体会到:写作文时,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也越大。因为老师可以从实践中直接获取经验,直接体味写作的甘苦。  相似文献   

18.
尤梅 《阅读》2011,(3):20-21
明明是学校的小记者,他非常喜欢阅读,常常手不释卷。特别是明明写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范文来读给大家听。明明为什么能写那么多的佳作,大家决定向他“取经”。  相似文献   

19.
“读中学写”能否运用到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去?通过近两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一、明确低年级作文教学的任务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  相似文献   

20.
黄清云 《阅读》2016,(Z3):53
大家好,我叫黄清云,来自靖江市城北小学五(1)班。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烦恼:一写作文就感到无话可写,只有绞尽脑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写出来,但写出来的作文却是干巴巴的?我以前也是如此,但发生了一件事,它改变了我无话可写的囧状。去年暑假一个中午,妈妈有事出去了,她让我和爸爸一起睡午觉。虽然我最讨厌睡午觉了,但母命难违,只好乖乖地躺了下来。过了一会儿,爸爸就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