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角钱     
肖复兴 《阅读》2014,(Z6):18-19
<正>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相似文献   

2.
刘绪源 《阅读》2015,(14):4-5
我初中二年级时,“文化大革命”席卷而来。那时,一切好听的歌都被认为是坏歌,一切好看的电影都被称为“毒草”,几乎所有的书都被称为坏书。全国掀起了烧书的热潮,把家里的书不管三七二十一搬出来烧掉,被认为是“革命行动”。我头脑一热,就把自己从小爱看的书都搬来了,扔进熊熊烈火里,觉得自己和旧思想、旧文化决裂了,心中有一种虔诚的痛快。可是,没过多久,我就觉得生活中少了些什么。虽然那时成天开批判会、参加游行,忙忙  相似文献   

3.
1965年,炎炎夏季的一天,母亲突然被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夺去了生命,去世时年仅36岁。那天的情景我永生难忘。当天下午,一名警官来到家里,希望我父亲能同意医院使用母亲眼睛上取下的动脉瓣膜和角膜。我完全惊呆了。医生竟然要解剖我的母亲,并把她交给别人。我这样想着,流着泪跑进了房间。  相似文献   

4.
一罐果酱     
那年.我丢了工作,而此前,父亲所在的工厂就已经倒闭。我们全家只有靠妈妈为别人做衣服的收入生活.有一次妈妈病了,没法干活。因为没钱付电费,家里的电线被电力公司截断:煤气公司也停了家里的煤气。要不是因为健康部门出于公共卫生的原因制止了自来水公司.  相似文献   

5.
孙占军 《阅读》2011,(6):11-12
我出生在甘肃陇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姥姥就下地劳动了.只把我自己扔在家里。饿了,我就上锅里拿块大饼,渴了,就在大缸里喝瓢凉水,困了,不知道依偎在什么地方就睡一觉。那时也没有好玩的,除了追狗打就是和泥玩。  相似文献   

6.
孙毅 《阅读》2007,(9):13-14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  相似文献   

7.
窗前的母亲     
肖复兴 《阅读》2009,(7):19-20
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相似文献   

8.
包饺子     
蔡木芷 《阅读》2015,(Z2):39
过年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我们家里也充满了喜气与欢笑。外公笑着对我说:“可可,咱们包饺子吧!”“太好啦!”我欢呼起来。以前家里包饺子我都是张嘴吃现成的,这次我可要亲自参与呢!我把韭菜、豆腐干等切成馅泥儿,放进盆里,搅拌均匀。然  相似文献   

9.
赎妹妹     
袁哲浩 《阅读》2014,(20):18
一想起那天发生的事,我就觉得对不起妹妹,因为她被我押给了别人。那天,妈妈上班去了,给了我十元钱,让我和妹妹买零食吃。一拿到钱,我立刻拉着妹妹冲向我最爱的肉丸店。“想吃什么?尽管点!”我冲着妹妹潇洒地挥了挥手。“真的?哥哥真好!”妹妹一听,乐得又蹦又跳。  相似文献   

10.
韦芃 《阅读》2009,(7):46-47
妈妈的生日快到了,我想送给妈妈一份生日礼物,就是对她说一句:“妈妈,我爱你!”可是,就那么生硬硬地说出来,真是太尴尬了,于是我便开始想办法:写在贺卡上,但如果她看不到呢;发短信,可我又没有手机,偏巧爸爸这几天出差在外。  相似文献   

11.
刘亚婷 《阅读》2014,(19):24-24
<正>罗杰是我同学,性别"男女分不清"。她是常州人,眼睛虽然小,但是个头很高,让我带着大家去认识一下她吧!温柔女面一个星期天,我去罗杰家玩。一进门就看见她穿着一件漂亮裙子,这真是个特大新闻。她脸上化了一点淡妆,白色的裙子在风中飞舞,多像一位仙女啊!她手拿一面小镜子,温柔地说:"刘亚婷,你来了。"我  相似文献   

12.
江李瑞麟 《阅读》2009,(9):30-31
我的奶奶住在乡下老家。每到农闲的时候.爸爸就会接奶奶到南京住几天。从小我就感觉奶奶的眼睛不太好,一到晚上,奶奶走路总是磕磕碰碰的。长大后,爸爸告诉我,奶奶患有“夜盲症”,天一黑,没有了光线,奶奶就看不见东西了。  相似文献   

13.
易佳和 《阅读》2014,(47):26-26
<正>刘老师是我们班的美术老师,每当我听到"嗒、嗒、嗒"的高跟鞋声音时,就知道刘老师来了。她那些叫人眼花缭乱、各式各样的新潮衣服,总能吸引别人的眼球,但最令人印象深的,还是她那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和精妙绝伦的画作。有一次,刘老师为我们介绍了  相似文献   

14.
舍与不舍     
谷一如 《阅读》2014,(47):27-27
<正>1999年12月26日,随着"啊呜"一声,一只全身雪白的小狗来到了人世间,她被取名为"小白子",后来成了我的好朋友。她比我大三岁,所以在我一出生时,就一直陪伴着我。不知不觉中,我们一起生活,一起玩耍,已经度过了十二个春秋,如今的她已有14岁。"高寿"的她,视力已明显衰退,听力更是不行,不管我如何叫唤它,只要我不在它正前方,她就一点  相似文献   

15.
一位做心理医生的朋友给我讲过一个病例:有个女博士童年时因家庭变故和奶奶住在一起,她的痛苦和烦恼从小就无人倾诉,以致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虽然她总是成绩很好,但直到考上博士,她的生活中依旧是忧伤多于快乐。后来她因无法排解内心的苦痛而向我这位朋友求医。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以后,她的自闭似乎有所改变。可正当这位医生准  相似文献   

16.
我很高兴     
李蓓 《阅读》2014,(39):38-38
<正>一位老师问他的学生:"你们当中有谁让别人高兴过?""我,老师。"一个小男孩说,"我昨天就让我的奶奶高兴了。""好孩子。现在告诉我们,你是怎样使你的奶奶高兴的?""我昨天去看我的奶奶,在她那儿呆了三个小时。然后我跟她说:‘奶奶,我要回家了。’她说:‘好的,我很高兴!’"  相似文献   

17.
一个女孩问做心理咨询师的我:“怎样让同学们都喜欢我?”我对她说:“喜欢是一种感情。感情没有无缘无故的。经常帮助别人,别人就会感到你对别人的价值。因此,帮助别人就是给别人一个喜欢你的理由。”女孩一边点头一边说:“是的。”“微笑也是一种很好的交际方式。”我说,“心理学发现人们最容易给微笑以回报,这几乎  相似文献   

18.
倪墨扬 《阅读》2014,(Z6):41-42
<正>童年是快乐的,童年的梦想是五彩缤纷的,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小时候,跟着当老师的妈妈去学校,看见老师对着坐姿端正的同学们"夸夸其谈"地叙述着自己的见解,望着那些崇拜的眼神,这时,我梦想自己是一名老师。我在想:站在讲台上,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听你讲话,多幸福呀!渐渐地,我长大了,成了一名小学生,一名妈妈的学生。妈妈老师总是面带微笑,说话柔柔的,真好听!周末,妈妈还常带一名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来家里吃饭,我发现我的同学这个时候总是那么开心。这时,我在想:学生像喜欢爸爸妈妈一样喜欢老师、爱老师,做老师真好!  相似文献   

19.
奶奶的爱     
张晓玉 《阅读》2023,(ZA):71-72
<正>奶奶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她像一个音乐家,拨弄着时光的琴弦,奏尽了岁月的沧桑。她虽不是我的全部世界,但却是满心都放满了我的人。我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她陪伴了我整整六年。到了上小学的年纪,爸爸决定接我到城里去住。临行前一晚,奶奶为我缝制了一个布娃娃。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当时奶奶灯下缝娃娃的场景。微风拂过,窗帘翩翩起舞,灯光泛黄,奶奶坐在床头。她的双手微微颤抖,半眯着眼睛,  相似文献   

20.
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是一部伟大的精神悲剧。剧中女主人公布兰琪的悲剧结局给观众和评论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带来了诸多关于其疯癫根源的疑问和不解。关于她的悲剧命运,评论界观点不一。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入手,分析布兰琪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从而得出结论:正是布兰琪本我和超我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