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名况,又称荀卿,后人亦称之为孙卿子,战国末赵国人(今山西安泽)。荀子约生于公元前335年(一作公元前307年),其主要活动时期大概在公元前282年到前238年,最后隐居楚国兰陵,著书数万言而卒。荀子一生游历各国,作为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好学者,荀子批判地继承了孔子的儒学,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超越了孔子。  相似文献   

2.
初识经典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当时的人们尊称他为"荀卿"。《荀子》这部书是荀况晚年为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编写而成的。现存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是春秋战国之际的一部总结性的学术百科全书。荀子学识渊博,文采过人,他在承继孔孟的学术思想之外,更是能吸收各家之长加以综合提升,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荀况     
荀子名况,又称荀卿或孙卿,战国时赵国人,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杰出的法家。他的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313年至公元前238年,大致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半个多世纪中。他长期在当时的文化中心稷下学官(在齐国国都临淄)讲学,曾去过燕国,并到秦国做过考察,晚年在楚国的兰陵(今山东峄县)担任地方官。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的著作很丰富,现存《荀子》一书,共有三十二篇,是汉朝刘向整理后又经唐朝杨倞编定的。  相似文献   

4.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约生于公元前280年,卒于233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问不及韩非。韩非口吃,不善于口头谈吐,而善于书面著述。他继承了荀子讲究“刑”的思想,又杂采了老子的“术”、商鞅的“法”、申不害的“形名”,成为先秦一位集法家之大成的思想家。他的政治主张受到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秦始皇的赞赏,入秦后,由于李斯、姚贾的嫉妒下狱身亡。  相似文献   

5.
三、荀子的《劝学》荀子(公元前286—238)名况,又被称为荀卿、孙卿,战国时赵(今山西安泽县)人,是战国后期的一位思想家,著有《荀子》一书。荀子吸收了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学派(主要是儒、法两家)的观点,综合研究,建立了一套以儒家学说为体,  相似文献   

6.
《成相篇》是荀卿的晚年作品,写于春申君黄歇已死(公元前二三八年)之后,他本人废居兰陵的时期.他以当时流行于民间的通俗的文学形式,概括地总结了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和主张.就《成相篇》的思想内容说,可以说这是荀卿政治思想的一个纲领.清人郝懿行说过:荀卿“本图依托春申,行其所学;迨春申亡而兰陵归,知道不行,发愤著书,其旨归意趣尽在《成相》一篇,而托之瞽蒙之词以避患也”(见王先谦《荀子集解》“考证上”).这个评语是有根据的.因此,从荀卿这篇晚年所写的带有总  相似文献   

7.
一、生平荀子名况,号卿。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年。战国时赵国(在今山西安泽一带)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大师,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年  相似文献   

8.
荀子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生活年代约在公元前998--239之间。他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代表,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大师。他的著作收集在《荀子》一书中。旬子提出了较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当时流行的一种迷信思想,认为一切都是由上天的意志决定的,上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荀子认为天是客艰存在的物质性的东西。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①这就是说自然界(天)有其客艰的规律,不以社会上人事的好坏为转移,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天,他还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②说明气候的  相似文献   

9.
<正>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韩王室宗族,韩王歇的儿子,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子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子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他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史记》记载,秦王嬴政读了韩非子的文章,极  相似文献   

10.
刘晓平 《语文天地》2011,(15):37-38
荀况,亦称荀卿,后世尊称荀子,战国后期赵国人。生卒年月不详,他是战国末期与孟子齐名的儒家大师,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有《荀子》一书传世。作为先秦时期最杰  相似文献   

11.
荀子论教师     
荀子,名况,时人尊称为荀卿,战国后期赵国人。他与战国中期的孟子并称为儒家大师。荀子虽属于儒家学派,其实他对以前各种学派的思想都有所批判、继承和发展,成为先泰诸子中的一位集大成者。他的宇宙观具有某些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他反对迷信,认为“天行有常”,不能随人的主观愿望而  相似文献   

12.
荀子(约公元前三一三年——前二三八年),名况,当时人称他为荀卿或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法家学派著名的理论家和思想家。他为了宣传法家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各国,东到齐、鲁,西入秦、陇,南至楚、汉,北及燕、赵,他在齐国稷下(今山东临淄北)讲学时,影响很大。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晚年曾任楚国兰陵令,死在楚国。  相似文献   

13.
荀况,亦称荀卿,后世尊称荀子,战国后期赵国人。生卒年月不详,他是战国末期与孟子齐名的儒家大师,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有《荀子》一书传世。作为先秦时期最杰出的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浅谈荀子教育思想牛小娟太原五中荀子名况,字卿,亦称荀卿,战国末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不但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家,而且还是一位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家,法家之集大成者韩非和秦始皇的丞相李斯都是他的弟子。荀子的教育观点和主张,直到现在...  相似文献   

15.
在战国中晚期的论坛上,荀子以综贯“百家异说”的态势,通过讲学与著述等活动,精辟地总结和发展了先秦的哲学思想,成为当时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对自然观、认识论、逻辑思想与伦理政治思想诸方面的阐述,集中反映于《荀子》一书之中。该书在汉代被抄传者达300余篇,经刘向校订整理,定为32篇。据唐代杨倞考证,32篇著作中,《大略、》《宥坐》、《子道》、《法行》、《衰公》和《尧问》6篇,或系门人弟子所记。作为战国末期儒家最后一位大师的荀子,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封建社会有着深远的  相似文献   

16.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字卿,亦称孙卿或孙卿子,赵人,是战国后期最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主要从唯物主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对道、墨、名、法各家及在他之前的儒家各主要流派的著作进行深入的批判性的扬弃,因此,他堪称集先秦文化学术思想之大成的儒学大师。荀子曾长期游学于齐,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齐国的稷下学宫讲学,享有盛誉,曾“三为祭酒”(学宫的主讲),被称为“最为老师”(“老”,指老资格)。荀子所生活的时代,是七国争雄、辩家纷起的时代,写作和写作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时写作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孔子、墨子、老子、庄子、惠施、公孙龙等的写作实践和观点均各有特色。作为一个儒家学者,荀子的写作观既不囿于孔子的见解,也不偏执于某家之说,而能撷英摘华,兼容并蓄,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战国初年,伴随七大诸侯争霸天下的急骤马蹄声,儒、墨两家论争所煽起的百家争鸣之风气,使一代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起来。这时,从老子的“众妙之门”走出了一名宋国蒙城漆园小吏庄周。他就是《庄子》这部道家著作的立论者,史称庄子。他及其追随者,以《老子》的“无,名(谓之)天地之始,有,名(谓之)万物之母”的基本观点为指向,“循道而趋”,以洋洋十余万言构筑了道家思想体系,并形成了独特的表述形式和风格。  相似文献   

18.
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法家杰出的代表人物.出身于先秦韩国皇室,与李斯同为荀子的学生.当时秦国已成统一之势,战国六雄已是强驽之末,积弱的韩国更是不堪一击.韩非死时离其祖国的灭亡不过三年,离秦始皇统一中国不过十二年.他曾上书韩王、提出变法图强的主张,但未被采纳.韩非虽具有过人的政治才华,此时却也无力回天.加上他有口吃的毛病,于是便退而著书,从理论上进一步阐发革新政治的重要性.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始皇看到后赞叹不已,甚至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后来竟以武力胁迫韩王派韩非去泰国.不久,被李斯、姚贾诬陷,毒死狱中.其著作保存在《韩非子》一书中.  相似文献   

19.
荀子姓氏考     
《中华活页文选》41期497页谓:“荀子……时人尊称他为荀卿,汉人避宣帝刘询讳,称为孙卿.”1962年3月6日《文汇报》三版《荀子简介》一文说:“荀子……名况,一作卿(二字同韵通用),汉人避宣帝讳,称为孙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以及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等书.也都载有与此相同的解说.再查清人杭世骏著《订讹类编》卷三“历朝讳字宜改正”条引宋人王(木予木)《野客丛书》说:“荀卿为孙卿,避宣帝讳询也.”看来这一说法,不仅流行于当前学术界中,清代、宋代的一些学者,即已认为荀子本姓荀,是由于避汉宣帝刘询讳,才把“荀”字改写为“孙”字的.这里,想就这一说法缘起的谬误,提一点个人看法.同时就荀子究竟是姓荀还是姓孙的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三)荀子的经济思想荀卿(公前298—前238年)批判地吸收了春秋战国许多学派的唯物观点,成为古代重要的唯物主义者。对经济他采取乐观的态度。孔子认为“耕也馁在其中矣”(《论语》‘卫灵公’);孟于认为农民“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予死亡”(《孟子》‘粱惠王上’),对于被剥削的生产者的前景的观察,是暗淡的。荀卿生活在战国末年,社会生产力比春秋战国之际已较大的提高,这是他的经济的乐观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同时,新兴地主阶级,此时已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