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学实验中,随处可见导管的“身影”,有导管的介入,使得一些习题难易程度发生了改变,使实验装置变幻多姿.解决这类问题时,注意归纳,可以积累解题技巧,形成知识网络,使解题实现“短、平、快”.下面就列举中学常见实验装置中导管“长”与“短”的内容供同学们参考.1量.气量气与洗与洗气是气装中学置实.验中应用率比较高的定量和除杂操作,量气瓶的导管装配应“短进长出”,保证广口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时能顺利压出瓶内液体;洗气瓶应“长进短出”,保证气体进入洗液被充分洗涤,从而除去杂质.装置分别如右图所示.2.气体收集装置.中学阶段气体制备是…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实验中,随处可见导管的“身影”。有导管的介入,使得一些习题难易程度发生了改变,使实验装置变幻多姿。解决这类问题时,注意归纳,可以形成解题技巧,形成知识网络,使解题实现“短、平、快”。下面就列举中学常见实验装置中导管“长”与“短”的内容供参考。a.量气与洗气装置。量气与洗气是中学实验中应用率比较高的定量和除杂操作,量气瓶的导管装配应“短进长出”,保证广口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时能顺利压出瓶内液体;洗气瓶应“长进短出”,保证气体进入洗液被充分洗涤,从而除去杂质。装置如图1所示。b.气体收集装置。中学阶段气体制备是学…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实验中,随处可见导管的"身影".有导管的介入,使得一些习题难易程度发生了改变,使实验装置变幻多姿.解决这类问题时,注意归纳,可以形成解题技巧,形成知识网络,使解题实现"短、平、快".下面就列举中学常见实验装置中导管"长"与"短"的内容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5·化学反应原理22面“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采取如下方法:锥形瓶内盛有5%的 H_2O_2,双孔胶塞上插有短导管和漏斗,短导管里插有带余烬的木条。开始时余烬没有明显变化,从漏斗处向锥形瓶内加入少量 MnO_2后,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余烬复燃。装置如图1。一、该实验存在的缺点1.实验容易失败笔者通过反复实验,当加入MnO_2时木条的余烬已经熄灭;H_2O_2剧烈分解产生的液泡也容易使余烬熄灭,从而导致实验失败。2.不利于观察实验现象由于 H_2O_2的分解及木条的燃烧图1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5.
在做氨的“喷泉”实验时,需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一瓶氨气并“迅速”塞上带尖嘴导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塞。若操作稍慢,则可能因瓶内氨气的逸出而导致实验失败。而改用如图1所示装置,则操作简便,成功率高。1实验准备a.给250mL圆底烧瓶配上1个双孔橡胶塞,一孔中插入1根约150mm长的尖嘴玻璃导管,另一孔中插入1根约60mm长的玻璃导管。将其塞紧瓶口,再在两导管口分别接上一段约50mm长的橡胶导管并各夹一止水夹(A,B)。b.检查气密性后,把烧瓶倒夹在铁架台上,打开止水夹A,B,从尖嘴导管口B处通入氨气,空气则从短导管口A处被排出。可将滴有酚酞试液…  相似文献   

6.
乙醇结构式测定的新方法宣兴市中学(214200)徐申扬装置如图:实验操作:在烧瓶B里灌满水,塞上带双导管橡皮塞,使引出的短导管和乳胶管里也充满水,夹上止水夹,倒置过来固定在铁架台上。将50ml注射器润滑后并使注射器前端导管也充满水,按装置图连接好。这...  相似文献   

7.
吕耀蔚 《甘肃教育》2009,(19):55-56
在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中,实验一般用集气瓶做反应容器存在以下问题:读数时原装置导管内有水,使实验结果偏小;用酒精灯点燃红磷时,一部分热随空气排出,同时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会污染空气;装置气密性不好;冷却至室温需要时间。为了简化实验操作,减少误差,避免污染空气,本人对原装置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8.
用具支U形管制取氢氧化亚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实验目的:为使学生能在较长时间内观察到Fe(OH)_2的白色,特重新设计此实验。 2.实验用品:具支U形管;胶塞2个;短橡胶管两段;止气夹;玻璃导管;注射器;蜡。 3.实验装置:见附图。 4.实验步骤: ①用蜡先将具支U形管下部封闭,使U形管两端溶液互不相通;在两支管处套上橡胶管。  相似文献   

9.
贵刊1997年第1期刊登了刘承佐同志写的“光合作用产生氧实验的改进”一文。经改进后的实验有许多优点,但不足之处是:①收集氧气仍然采用集气管,染气量较少;②注水时要通过插入长橡皮管中的漏斗向瓶内注水,操作时较麻烦,且安装好后,长橡皮管需用铁架台固定,装置不够简便。因此,我对实验装量进行了再改进。1将短玻璃导管,短橡皮管及止水夹依次装配好,再将短玻璃导管插入单孔橡皮塞中(短玻璃管出口与橡皮塞齐平),各接口处徐上几上林,以防漏气。2从可乐瓶颈部向下量取10厘米,然后将瓶底员去。3把水草装人透明去底的可乐瓶中,将…  相似文献   

10.
一、实验装置图实验装置见图 1,图 2。图 1 实验装置    图 2 放大部分二、实验用品塑料瓶 (矿泉水瓶或可乐瓶 )、小试管、橡皮筋、尖嘴玻璃管、短玻璃导管、烧瓶、橡胶管、橡皮塞 (双孔两个 )。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酚酞溶液、水。三、气体的收集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在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氢氧化钠溶于浓氨水中放出热量 ,加速了浓氨水的挥发 ,迅速放出氨气。四、实验操作及现象1.将小试管用橡皮筋固定在尖嘴玻璃管上 ,塑料瓶中加入适量水 ,滴入酚酞 ,振荡。2 .照图 1安装好实验装置 ,双手握紧烧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3.小试管…  相似文献   

11.
学生常有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只有溶解度很大的气体才能做喷泉实验?”“其它溶液能不能代替水来起喷泉作用呢?”“改用其它装置是否能做喷泉实验?”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还是探讨一下“喷泉”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的基本装置,设烧瓶容积为250mL,玻璃导管长35cm,胶头滴管内挤出约0.5mL的水,那么0.5mL的水要溶解多少毫升的气体,水才能从尖嘴导管中喷出来呢?图1 喷泉实验装置要让水顺利喷出,烧瓶内必须有一个压强差(设为ΔP)。ΔP为多大才能产生喷泉?大家知道,1atm相当于10.34m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则有:1atm∶10.34m=ΔP∶0.…  相似文献   

12.
1 探究对象如图 1所示装置。图 1      图 22 探究缘起对“氯水见光分解实验”(见高一化学第一册P6 8页 )改进的成功。原实验装置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1)氯气污染无法避免 ;(2 )氧气产生的速度极慢 ,且无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作检验。改进后的装置 (如图 2 ) :将装置 (包括粗导管 )灌满氯水 ,在粗导管口塞上橡皮塞 ,打开漏斗活塞后置于较强阳光下照射一小时左右 ,即可在粗导管中收集到约 10mL氧气 ,拔掉橡皮塞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木条复燃。基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成功 ,我引发学生们思考 :“这个装置能否适用于其它一些历时较长、反应会…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上)“种子和叶片在呼吸作用中是否释放二氧化碳”是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种子和新鲜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时会释放二氧化碳。但按此实验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不论是实验装置还是实验方法上都存在很多弊端。原装置如图1所示。a.原装置的不足。①种子呼吸后释放的CO2会从漏斗口溢散(尽管漏斗口塞放了棉花),因此集气瓶里的CO2浓度不会很高。②CO2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气体,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CO2气体,故不宜使用排水法促使CO2从导管里排出。③由于该装置收集的CO2存在溢漏,使…  相似文献   

14.
图4“倒吸”是由于密闭装置中内部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引起液体倒流入“反应装置”中去的一种实验现象。在化学实验中,有气体(或蒸气)产生或参加反应的实验装置一般都是密闭装置,因此,防止液体倒吸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常考的实验考点。那么,哪些实验会引起“倒吸”,如何防止“倒吸”?化学实验又如何合理利用“倒吸”呢?a.要防止引起“倒吸”的化学实验。会引起“倒吸”的化学实验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把气体导入到极易溶解的液体中的实验。由于气体的溶解,使气体发生装置及导气管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从而引起液体的倒吸。在实…  相似文献   

15.
一、实验用品500mL广口瓶(代替集气瓶);与广口瓶相匹配的双孔胶塞(带长、短玻璃导管,见实验装置图1所示);两个250mL烧杯;两段长约120if的直角玻璃导管;四段长约501。1111的橡皮管;三个橡皮管夹;Y型玻璃导管;三段长约30fill的蜡烛;长约200Illlll、宽约10。。的薄铁片;系有三个枣粒大小脱脂棉团的玻璃棒(见实验装置图H所示):紫色石蕊试液;火柴等.二、实验装置(见图示11)三、实验方法1.实验准备①气体收集如图1所示,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用带火焰的木条(火柴棍)或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在广口瓶双孔胶塞的短…  相似文献   

16.
一、设计思想高中《物理》第二册 (必修加选修 )中“电容器的电容”一节的教学 ,难点是对电容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没有现成的教学仪器用来完成实验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电容”概念 ,突破教学难点 ,笔者将演示“电磁振荡”的实验装置加以改进 ,通过演示实验 ,化抽象为形象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教与学的互动性 ,教学效果显著 .二、实验制作1 .将电容不同的几块电路板合成一块 ,电感线圈用导线短接 ,避免自感现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使仪器简洁化 .2 .改原来的电容固定式为插拔式 ,以便多种数据加以比较 ,形成对比 .3 .…  相似文献   

17.
1 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1.稀释浓硫酸时,往烧杯里先加水,后加浓硫酸。 2.实验室制取氧气:开始时,先给试管加热,后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内;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4.用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反应制取气体  相似文献   

18.
陈春明 《化学教学》2000,(11):13-14
现行两省一市高中化学新教材 ,只在第二册氮族“氨”这一节提到喷泉实验。而第一册卤素 ,由于删掉了卤化氢 ,未提到喷泉实验 ,因此在“氨”的教学中我侧重地对氨的喷泉实验进行了创新教学。首先成功地演示了氨的喷泉实验 ,学生看到了红色美丽的喷泉后 ,兴趣很浓 ,激情很高。为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乘兴追问 ,逐步设计了下列问题 :1 .为什么将充满NH3的喷泉装置插入滴有酚酞的水中 ,不形成喷泉 ?而当向烧瓶中挤入少许水后 ,立即形成红色美丽的喷泉 ?学生带着浓厚兴趣 ,积极思维得出 :喷泉装置的导管虽插入水中 ,由于烧瓶与玻璃导管组成…  相似文献   

19.
“平面镜成像”是初中光学的重点内容,其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是本节的重点、难点。一、原实验装置在实验操作时有以下不便之处1.蜡烛摆放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倾斜、倒下,不易操作。2.烛焰受通风影响容易摇摆,造成物像难以重叠,且烛火存在安全隐患。3.两根蜡烛一燃一暗,如果蜡烛由于燃烧时间长而烧短了,其像就比替身物短,难以使物、像大小保持相等,从而产生误差。  相似文献   

20.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是新课标各版本教材中共有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各版本实验装置也类似.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中的实验装置的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里的氧气,在瓶内外形成一定的体积差,从而使密封装置中的压强减小,引起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上升进入集气瓶中(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