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个老画家晚年乐于收徒传艺,有个青年不远千里来拜师求教,老画家便以“风”为题,命他作画。这个青年苦思冥想,不知怎样把“风”的形象画出来。画家的女儿看到这个青年眉清目秀,有意要帮他。便叫丫环给他端去一杯清茶,并  相似文献   

2.
希望如弓     
一个年轻人,跟一位很有名望的老画家学画画。老画家年老多病,作画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一天,他叫年轻人替他画完一幅未完成的作品。年轻人只是一个学徒,他十分崇敬老师的为人和作品,害怕把老师的作品毁了。可是,这位画家一定要年轻人完成这幅画。  相似文献   

3.
画画与写作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并没有多大联系,但仔细想想,画画却能启发写作。请看下面的故事。给国王画像一个国王有一只眼睛是瞎的,有一条腿是瘸的,他让画师为他画像。第一个画师为他画了一张站得笔挺双目炯炯有神的画像,被国王真实,又更富有美感。而其他同学的文章则太规矩死板了,一点也不新鲜灵动。老画家收徒从前,有一位老画家,晚年乐于收徒授艺。一天,有个青年,不远千里前来拜师求教。老画家便以“风”为题命他作画进行考试。这个青年苦思良久,不知把“风”的形象怎样画下来。画杀了。第二个画师为他画了一张瘸腿独眼…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我梦想成为一个画家,一有空闲就开始画画。父亲见我如此痴迷画画,便领我去拜访一位老画家。老画家看了我的画后。问:“孩子。你为什么要学画画呢?”  相似文献   

5.
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准备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荤要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三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三个,供你半生受用。”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做小学徒的时候,腼腆而缺乏自信,使才华深藏未露。他的老师是个很有名望的画家,年老多病,作画力不从心,要达芬奇替他画一幅未完的作品。 胆怯的达.芬奇害怕把老师的作品毁了,他根本不敢接受老师的任务。可老画家不理会这些,一定要他画。达.芬奇只得战战兢兢地拿起画笔去完成老师未画完的画。很快,他进入了忘我的境地,内心的艺术感受喷薄而出,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作品里。当老画家看到这幅画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把年轻的达.芬奇抱住:“有了你,我从此不用作画了。” 从此以后,达.芬奇找回了自信心,他的…  相似文献   

7.
四颗补鞋钉     
亦原 《成长》2007,(3):58-59
在苏格兰一个小镇上,一位年迈的鞋匠决定把补鞋这门技艺传给三个年轻人。在老鞋匠的悉心教导下,三个年轻人进步很快。当他们学艺已精,准备去闯荡时,老鞋匠只嘱咐了一句:“千万记住,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三个年轻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踏上了旅途。  相似文献   

8.
“哈哈……”一听这笑声就知道一定是老J、老K闹“新调”了。忘了向你介绍———老J,王星是也。他超常肥胖,走路有独特的“美姿”,体型像“J”,所以取雅号为“老J”。老K,老J的最佳搭档———张风。他超常瘦削,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得摇摇欲坠。他念字母“K”时总是跑调,所以取雅号为“老K”。这一对活宝搭档整日风风火火,搅得院里鸡犬不宁,连队长都要甘拜下风,为什么?老J和老K一见英语就头疼,因此,队长决定辅导他们。他们俩感动得热泪盈眶。谁知,头一天就……这天队长召集队员开会,老J一见队长就大声说:“狗头摸你!”队…  相似文献   

9.
苦莲 苦莲     
话题回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就来得很少了,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把,不浇一点儿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树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  相似文献   

10.
柳梅 《小读者》2013,(1):30-30
读初中时,美术老师请来市里的一位老画家在课堂上为我们现场作画。 老画家的腿有点残疾,当他走上讲台准备作画时,由于右腿站立不稳,一个趔趄,只见他手中的笔抖落出一滴墨汁,正好溅落在画纸上。美术老师赶忙上前扶住老画家,问是否要把这张弄脏了的画纸换掉。老画家摆摆手说:”不必。”  相似文献   

11.
读初中时,美术老师请来市里的一位老画家,在课堂上为我们现场作画。老画家的腿有点残疾,当他走上讲台准备作画时,由于右腿站立不稳,一个趔趄,只见他手中的笔抖落出一滴墨汁,正好溅落在画纸上。美术老师赶忙上前扶住老画家,问是否要把这张弄脏了的画纸换掉。老画家摆摆手说:“不必。”由于那点溅落的墨汁正好位于画纸中央,看得出老画家对它颇费思量,手中的狼毫在砚盘里蘸了一下又一下……突然,老画家迅速提笔、运笔,画纸上就出现了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原先的那点墨汁,竟成了雄鹰双爪下紧攥的一颗石子。老画家的精巧构思和布局,赢得了阵阵掌声。  相似文献   

12.
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在山间奔驰的列车上,坐着一位老和一个年轻人,对嘈杂的人群和火车的轰鸣,年轻人皱了皱眉说:“这里的空气真令人窒息。”老却微笑着说:“我闻到山间野茉莉的清香了。”  相似文献   

13.
囫囵吞枣     
古时候,有一个年轻人在路上边走边吃梨和枣子。一位老医生看见了,对他说:“梨虽然对牙齿有好处,可是吃多了会伤脾胃,不能多吃。”年轻人立即掏出枣子来说:“那我就多吃枣。”老医生说:“枣对脾胃倒是有好处,可是伤牙齿,也不能多吃。”年轻人愣了一下,忽然说:  相似文献   

14.
站在这里     
《新作文》2013,(Z1):69-70
一位老画家对他的学生们说:"画柳要表现顺风的悠然柔美,画马要表现逆风的傲骨奔腾。"试回想在我们风雨飘摇的历史上,有多少人傲然屹立在那里,表现着"逆"的风骨。(文章以"逆风"为线索,一开始就以画家的话引出论题,开门见山,直指"逆风"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一个年轻人到一家杂志社实习,遇到一位以严格要求和博学多才而闻名的老编辑。年轻人每次交稿时,这位老编辑总是说一句话:“如果你对某一个字的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并且要求年轻人每天写一篇文章放进编辑桌上的盒子里。哪天没有,他就敲着桌子说:“文章呢?”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岁月中,年轻人的文章一天一天样,终于在写作上取得很大成就,并参与了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  相似文献   

16.
30年前,一个年轻人决意离开故乡。临行前,他带着几分惶恐去拜访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随手写了“不要怕”三个字送给他,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我今天先告诉你三个字,供你半生受用。”30年后,从前的年轻人已到中年,他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他返回家乡,又去拜访老族长,可老族长几年前已经去世。族长的家人取出—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  相似文献   

17.
陈丽君 《学语文》2004,(9):95-9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老作家孙犁有一次登上泰山,见几个年轻人不欣赏风光,却坐在一块巨石上,兴致勃勃地大打扑克。他感叹道:“扑克何处不能打?这泰山风光却能享受几回?”  相似文献   

18.
《福建教育》2007,(11):1-1
有一座“神仙居”位于一片深山老林的山顶。一天,一个年轻人从很远的地方来求见“神仙居”居主,想拜他为师,修得正果。年轻人进了深山老林,走了很久之后,他犯难了,路的前方有三条岔路通向不同的地方。年轻人不知道哪一条路通向山顶。年轻人看见路旁一个老人在睡觉,于是走上前去,叫醒老人,询问通向山顶的路。老人睡眼蒙咙地嘟哝了一句“左边”就又睡过去了。年轻人便从左边那条小路往山顶走去。走了很久,路突然消失在一片树林中,年轻人只好原路返回。回到三岔路口,老人家还在睡觉。年轻人又上前问路。老人家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说:“左边。”随即又不理年轻人了。年轻人正要分辩,转念一想,也许老人家是从下山的角度讲的“左边”。于是,他又拣了右边那条路往山上走。  相似文献   

19.
四颗补鞋钉     
在苏格兰一个小镇上,一位年迈的鞋匠决定把补鞋这门本事传给三个年轻人。在老鞋匠的悉心教导下,三个年轻人进步很快。当他们学艺已精,准备去闯荡时,老鞋匠只嘱咐了一句:“千万记住,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三个年轻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踏上了旅途。  相似文献   

20.
一个年轻人到一家杂志社实习,遇到一位以严格要求和博学多才而闻名的老编辑。年轻人每次交稿时.这位老编辑总是一句话:“如果你对某一个字的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并且要求年轻人每天写一篇文章放进编辑桌上的盒子里。哪天没有.他就敲着桌子说:“文章呢?”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岁月中.年轻人的文章一天一个样.终于在写作上取得很大成就,并参与了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