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现在人们通常把学问、道德都被人景仰的人称为“泰斗”,那么,为何要称“泰斗”呢? 泰斗,是泰山和北斗的简称. 泰山在五岳中其高度只居第三.也许是古人无法测量出山峰的准确高度,也许是泰山在山东面临平原又与大海相近,便把它视为高山的代表,不少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尤其汉武帝赞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泰山成了“五岳之长”或“五岳独尊”.泰山成了群山中的“珠穆朗玛”.  相似文献   

2.
现在,人们通常把学问、道德都被人景仰的人称为"泰斗",那么,为何要称"泰斗"呢?泰斗,是泰山和北斗的简称。泰山在五岳中其高度其实只居第三。也许是古人无法测量出山峰的准确高度,也许是泰山在山东面临平原又与大海相近,便把它视为高山的代表,不少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尤其汉武帝赞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泰山成了"五岳之长"或  相似文献   

3.
《同学少年》2011,(3):52-52
人们常把功业卓著、德高望重而为众人所景仰的人称为“泰斗”。“泰斗”一词是怎么来的呢?泰斗,是“泰山北斗”的简称。泰山为五岳之首,自古被视为高山的代表,不少帝王都在泰山举行封禅或祭天大典。汉武帝曾赞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北斗,是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因七颗星排列成斗形(斗,古人舀酒用的—种长柄的勺),故称为“北斗”。  相似文献   

4.
《同学少年》2011,(6):52
人们常把功业卓著、德高望重而为众人所景仰的人称为"泰斗"。"泰斗"一词是怎么来的呢?泰斗,是"泰山北斗"的简称。泰山为五岳之首,自古被视为高山的代表,不少帝王都在泰山举行封禅或祭天大典。汉武帝曾赞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北斗,是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因七颗星排列成斗形(斗,古人舀酒  相似文献   

5.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的习题。凡选择题一律在正确的答案后打“√”。泰山的丰碑去过泰山的人,有谁会不为它那磅礴峻拔的气势所 A呢?就连那当年不可一世的汉武帝还用了“高矣!极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十六个大字而叹为观止。历代无数的朝圣者和游客,都把自己的慨叹,镌刻在它峭拔的石壁和考究  相似文献   

6.
泰山成山于太古代,距今约二十四亿五千万年,为片麻岩构成的断块山地。泰山绵亘于山东省济南市与泰安、历城、长青三县之间,总面积为426平方公里,主峰在泰安县城北,海拔1545米,其高峰次于华山和恒山,居五岳的第三位。泰山之美在于山势磅礴雄伟,峰峦突兀峻拔,景色壮丽。泰山地处鲁北,古时鲁国人对之举首可望,所以《诗·鲁颂》里有云:“泰山岩岩,鲁邦所詹”,这是诗歌中最早对泰山的描写。史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赞美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八个写形字中,前六个字写泰山的雄伟壮丽,后两个字写他对泰山的神秘感。这,可算是对泰山的绝妙描述了。  相似文献   

7.
泰山的丰碑去过泰山的人,有谁会不为它那磅礴峻拔的气势所折服呢?就连那当年不可一世的汉武帝还用了“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十六个大字而叹为观止。历代无数的朝圣者和游客,都把自己的慨叹,镌刻在它峭拔的石壁和考究的石壁石碑上,因此,泰山就又成了一座碑山. 在这儿,你可从最古老的李斯篆书,一直看到当代革命家的墨迹,应有尽有,真是座洋洋大观的书法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泰山行迹     
上泰山之前,同车的阿婆告诉我,游遍泰山,好歹要三天三夜。汉武帝八登泰山的感慨:“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恐怕也是裹着游不尽的浓烈感伤的。而我一路辗转索道之间,8个小时后就站在了泰山之巅玉皇顶上,回忆所历的风景,也只是残章断篇。但也正是这遗憾才让我有处落笔吧。  相似文献   

9.
“有眼不识泰山”这一成语,在辞典里大都释为“识不出地位高和本领大的人”,而且把泰山指定为“山东省境内的东岳泰山”。汉语成语词典释为“泰山,我国的名山,在山东省。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这两部词典的解释,从成语的含义而言,解释是正确的,但把成语中的“泰山”指定为东岳泰山是错误的。据有关史料记载,“有眼不识泰山”这一成语是从一个典故而来。成语中的“泰山”指的是人而不是山。相传,我国木工神匠鲁班有位徒弟名叫泰山。这位弟子很聪明,干活总是别出心裁,创造性极强。有一次泰山没按照鲁班师傅的…  相似文献   

10.
经典微博     
《大中专文苑》2014,(7):76-79
有些人天赋过人,身边人都以为他们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脱颖而出。可不少人会因为几次挫折轻易否定自己。最后“泯然众人矣”。生活中有很多人本应该成为跳出自己最佳高度的“健将”,却因为把挫折当成了限制自己的“玻璃罩”,在内心深处给自己设限,最终成为平庸的“爬蚤”。  相似文献   

11.
封泰山是中国古代极其隆重的典礼,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只是最高统治者才有资格举行。对于其他人来说,能够随从天子参加封泰山,被视为人生一大幸运。封泰山是在泰山顶端积土筑坛,燃柴燔燎。这种典礼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在泰山?刘向解释说:“太山者,五岳之长,群神之主,故独封于泰山。”(《太平御览》卷536引《五经通义》)泰山何以成为五岳之长?刘向没有详论。从主峰高度来看,泰山在五岳之中并不居于首位。五岳主峰的高度分别是:泰山,1542米。  相似文献   

12.
“泰山封禅”源于《史记·孝武本纪》,司马迁称之为“封禅泰山”。然而这并非司马迁的本意,或为司马迁笔下生误,或为后人抄传的过程中发生笔误。“封禅泰山”在古籍中亦属罕见,只是近代人不辩真伪,将“封禅泰山”改变为“泰山封禅”较为普遍地应用于文学作品中。“泰山封禅”一是不能准确、完整概括“封禅”的内容,再则会轻而易举地使人产生误解,认为封、禅是同时在泰山举行。我们应尊重历史,还“封禅”以真实。  相似文献   

13.
诗是色香味俱佳的文字,诗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精灵,它携带着一切情感和梦想翩 翩起舞,总会在某个时刻让你怦然心动。在你的记忆深处,一定珍藏着一句诗,也许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也许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许是“盈盈一 水问,脉脉不得语”。也许是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也许是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  相似文献   

14.
陈庆祜 《学语文》2002,(6):26-26
《现代汉语词典》“泰山”条有两个义项,一是“古人以泰山(山名,在山东)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泰山北斗;重于泰山;有眼不识泰山。”二是“岳父的别称”。由于第二个义项未说明立义由来,于是有人产生误解,主观推定“岳父的别称”是从第一个义项引申出来的,就作出这样的论断:“把妻子的父亲称为‘泰山’,说明了‘泰山’在家庭中的显赫地位,也说明了女婿对妻之父极大的尊重”(见《语文建设》2000.9《从“泰山”谈起》)。  相似文献   

15.
12月11日“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鸟儿都知道彼此嘤嘤地叫以获得友谊的回声。何况人,能不求朋友?亚里士多德把朋友视作是“第二个自己”,告戒人们要善于交友和善于择友。对身心正在趋于成熟的高中生来说,朋友更具特殊意义。有的学生不仅把朋友看成第二个自己,有的时候还升格为“自己”,把自己降为“第二”。朋友的利益高于一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说,有益朋友有三种,有害朋友也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  相似文献   

16.
“人之性恶明矣”是《荀子·性恶》篇的主题。“人之性恶明矣”不仅使荀子在人性论上主张性恶一目了然,而且透射出荀子对人性有别于孟子等人的思考。由此,荀学风采、儒家神韵、先秦特质和中国印记便构成了“人之性恶明矣”的四重视界。  相似文献   

17.
课本对“岩”的三种误解周照明文言词“岩’似乎并不难理解,然而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却有三误。一、将“岩岩”理解为“积石貌”。高一册《雨中登泰山》:“古诗人形容泰山,说‘泰山岩岩’,注解人告诉你:岩岩,积石貌。”这里的“岩岩”是“积石貌”吗?不是的。“泰山岩...  相似文献   

18.
柏桦 《教师博览》2009,(8):56-57
1933年4月15日,被胡适奉为“西洋治中国学泰斗,成绩最大,影响最广”的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离开北京时,对前来送行的中国当代史学巨子陈垣、胡适等人说:“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先生两人。不幸国维死矣,鲁殿灵光,长受士人之爱护者,独吾陈君也。在平四月,遍见故国遗老及当代胜流,而少所许可,乃心悦诚服,矢志不移,必以执事(这里执事指陈垣)为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9.
一、灵活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想象想象的途径有很多,常用的有以下七种:1.比拟。运用拟人手法,把物拟作人,赋予它人的思想感情、人的性格、情趣,使无生命的物具有人的灵性和活力。比如,由松树生机勃勃地“在半空中展开枝叶”,想象泰山松“望穿秋水”“斜着身子张望”,支开“墨绿大伞”“等你”。(《雨中登泰山》)或采用拟物手法,把人拟作物,让人物形象在物的映衬下更形象、具体。比如:“阿Q飘飘然地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阿Q正传》)不少同学的作文内容干瘪,语言缺乏活力,更无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具体丰富的细节。原因之一,是同…  相似文献   

20.
也许你攀登过“一览众山小”的泰山,也许你游玩过秀甲天下的漓江,也许你到过风景迥异的异国他乡,也许你注意过城市的天际线,也许你惊叹过田园牧歌铁“世外桃源”,也许你欣赏过老人融于夕阳中的美丽风景……[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