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今日中学生》2016,(Z1):50-51
古时春节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相似文献   

2.
鲁娃 《中国教工》2021,(2):45-45
在中国古代,“元旦”意为“初始之日”,为岁首。是指新一年的第一天,也是一年中第一个美好的节日。相传在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提出,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然而,正月从哪日算起,历朝代并不统一,因此元旦日期也并不相同。夏朝制定的夏历(俗称农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即正月初一为岁首。到了商周秦三代,都有本朝代各自的历法。  相似文献   

3.
过年     
《学子》2004,(2):64-64
农历正月初一,为农历岁首,是我国民间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节日——“过年”。  相似文献   

4.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人民的喜庆日子。但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他们过春节的日期各有不同,别具特色。 哈尼族:每年过两次年,一是十月年,二是六月年。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故称“十月年”为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  相似文献   

5.
一、何时过年人们只知道,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殊不知道还有少数地方,春节不在正月初一,除夕也不是年三十。腊月初六过新年云南省宁蒗一带,除夕(腊月初五)各家在院内、院外,屋顶栽插青  相似文献   

6.
过年了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殿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相似文献   

7.
一朵 《小读者》2011,(2):54-54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候.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初一)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农历=阴历?     
我的生日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今年正好还赶上个“情人节”。大家都说我“赚”了,因为“有这么多人在给你过生日”,可是我却觉得“亏”了……言归正传,我想问的是:大家有时说“农历正月初一”,有时说“阴历正月初一”,这农历和阴历是一回事吗?  相似文献   

9.
古人将正月初一称为元日。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云:“正月一日为元日,亦云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后世民间以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又叫阴历新年,是我国最隆重的民间节日。过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过春节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这就是过年的由来。从古至今,我国过春节有很多习俗,并且相沿不衰。赠贺卡据柴小梵所著《梵天庐丛录》记载:“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亲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  相似文献   

11.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的灯节,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俗称“过年”。我国古代过年,主要是打鬼。从“腊八”开始吃“腊八粥”,在宫廷和民间都要打鬼,腊月二十三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衣食温饱。这期间还要扫除污秽,预防疾病。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挂旗、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大年初一相互拜年祝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  相似文献   

13.
元旦贺岁诗     
“元旦”一词来源于古代,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宋朝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的开篇说道:“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  相似文献   

14.
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成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初一叫做春节。  相似文献   

15.
春节的来历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便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相似文献   

16.
元旦诗话     
韦燕 《现代语文》2006,(12):93-93
“元旦”一词来源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相似文献   

17.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便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相似文献   

18.
春联史话     
1981年2月5日,是我国辛酉年春节。这一天,城乡人民都将在门上张贴大红春联,并燃放鞭炮,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我国从何时开始有春联的? 远在汉代以前,我国就有了春节贴“门神”的风俗。那时,每年“正月初一”,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从汉代开始,又出现了正月初一在门上悬挂“桃符”的风俗。据西汉淮南王刘安等人所著《淮南子》记载,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一共两块,上面分别写了“神荼”、“郁垒”二神  相似文献   

19.
<正> 每年的1月1日为元旦,是新年的开始。“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的原意是天亮或早晨;“元旦”也就被引申为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我国古人说的元旦,并不是公历的1月1日,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元日。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从此,“公元纪年法”逐渐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20.
包训国 《高中生》2009,(8):32-33
1.春节是中罔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依据中国古代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最早应起源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