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人类的家园─—现代文化矛盾的哲学反思》其得上是一部其正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力作。全书通过对现代西方文化的批判性反思,表现出克服现代文化困境的执著努力和对人类尊严、人类精神家园以及生存家园的深切关怀.作者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从整体上把握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内涵,认为现代西方文化有四个维度: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科学主义和主体主义,这四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支持,构成一个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整体结构.个人主义作为启蒙思想的一维曾经为西方走出中世纪的漫漫长夜鸣锣开道。它将西方人从神的权威束缚中解放出来,将人对神的崇…  相似文献   

2.
《怀念狼》是贾平凹在上世纪末的力作。在这部近似寓言的作品中,贾平凹以独特的视角,在看似平常的“寻狼”故事里做深度的开拓,拷问着人类生存以及自我精神的归属,最终走向人类自我生存的生命终极关怀。其目的就是为了找回我们曾经失落的自我,找回失去的精神家园,让人成为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3.
吉狄马加是当代重要的彝族诗人,他以诗歌传递民族心声,建构精神家园,表达对人类的无疆之爱,尤其表现了对自然破坏、文化断裂和人类丧失家园的锥心之痛,具有浓厚的忧患意识。诗歌抒情方式上偏于直抒胸臆,构成明快简洁又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为当代彝族汉语诗歌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人欲、物欲与精神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西方文化的显著特征是享乐主义和经济主义。享乐主义和经济主义的整体文化表现是重物质文明轻精神超越。在享乐主义和经济主义制导下,人类对无限性的追求过分集中于物质领域,从而引发了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人类摆脱生存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将对无限性的追求这股洪水般的能量分流于精神世界,即克服享乐主义和经济主义,重建精神家园。所以,面对当代人的生存境遇,精神文明已不再仅是人类文明的修饰性点缀,能否提高精神文明水平已事关人类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5.
整个20世纪,由于人类物质家园的毁坏和精神家园的失落,孤独几乎成了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一个主题。王安忆是关注、探讨孤独主题的作家之一,从"生存的孤独"、"情感的孤独"、和"困惑中的探索"三个方面进入王安忆的小说世界,王安忆笔下的孤独是对普遍生态的感悟,其中饱含着理解与悲悯,在孤独的表现和探讨中对人的生存环境、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批判,对人性本质做了深入的挖掘和剖析,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认为西方文学具有大境界,西方文学重在分析人性,西方文学采用焦点透视的方式叙述.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中国文学、中国作家应该借鉴西方文学的境界,而又要坚持民族的艺术形式.贾平凹对西方文学的上述看法,使他的创作走出了"山地笔记"时代编写感人故事的狭小圈子.逐步走向关注人类生存、人类命运的博大境界.他的小说创作自"商州三录"开始.一直在思考传统与现代、自然与文明、乡村与城市的关系等一系列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贾平凹小说的主题由对时代的关注转变为侧重于表现复杂多面的人性.贾平凹表现这些世界性主题时,运用的是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7.
整个20世纪,由于人类物质家园的毁坏和精神家园的失落,孤独几乎成了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一个主题。作为众多关注、探讨孤独主题的作家之一,王安忆小说中的孤独是对普遍生态的感悟,其中饱含着理解与悲悯,在孤独的表现和探讨中对人的生存环境、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批判,对人性本质作了深入的挖掘和剖析,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思考。以王安忆的几部作品为例,从"生存的孤独"、"情感的孤独"和"困惑中的探索"三个方面进入王安忆的小说世界,可以体会出其中传达的孤独感以及作者为摆脱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感所作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最新长篇小说《怀念狼》 ,题意蕴涵更多的思想内涵 ,具有多义性 ,由多视角的透析到多义复合的建构 ,表现出更为浓烈的哲学思考的意韵。可以说 ,《怀念狼》是一个关于人类生存的现代哲学寓言 :由人类生存现实状态所引起的关于人类生存的忧患与焦虑 ,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物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及其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9.
面对当下中国的社会转型和在现代化语境下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贾平凹敏锐而深刘地反映了乡土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到今天所发生的裂变,以凝重的笔触写透了当下农民生命与生存的悲凉,对即将消失的乡村世界和文化形态唱了一曲不尽的挽歌,从中传迭出现代人精神无处扎根的感伤与茫然以及失去精神家园的焦虑。《秦腔》表达了作家拳拳的乡土之情和深沉的忧患意识, 也展示出作家在艺术上的新的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取材于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日,正面反映国民党军队抗战历史,突破了以往军旅题材的表现领域。该剧浓郁的家园意识贯穿全剧,剧中人物对生存家园深挚的情感以及为保卫家园的牺牲精神,反映出他们的心理变化与成长历程,唤醒人们(尤其是炮灰团成员)的精神家园意识,从而实现了灵魂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的滥觞--以戈鹏云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鹏云是中国现代较早提出家庭教育观念的重要人物之一,其父戈鲲化是中国第一个执教于美国高校的学者。戈鹏云早年在美国接受教育,回国后,又入著名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中西书院。其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通过学术演讲、出版专著等,大力提倡家庭教育。其主要观点有:家庭教育的目的在于国家强大、民族复兴;其方法寓理论于实践之中,注重操作层面的实践;在内容上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结合的背景。他的思想从儒家而来,又接受了西方的教育理念,体现出转折时期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主客二分模式的认识论视野下,"家园"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环境的单向认知,表现为个体存在与环境之间互为对立的关系。菲利普.罗斯通过对现代少数族裔的精神离乡、漂泊、生存的关注与反思,再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批判了主客体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下现代人对自我的认识误区,为现代人的和谐回归指明了方向。罗斯小说的主题赋予了传统家园叙事模式以现代性背景下的生态内涵,他通过批判自我与他人、社会、环境的对立和分裂,力求改变个人对自我与世界的传统认知及存在方式,达到存在与世界的一体性,体现了罗斯作品对人文生态美的诉求。  相似文献   

13.
工业科技文明社会中人们心灵异化的现实,诗人主体的心灵漂泊和精神客居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规约着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的理念和实践,他的《抒情歌谣集》体现出一种精神客居者对人类精神家园、诗意栖居理想的追寻,并大致呈现出三种回归的路径,那便是回归自然、回归童心、回归人性本真。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所建立的精神家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成为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和挑战。当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精神家园的重建,既不能走复古的道路,也不能走西化从而否定传统的道路,而应当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外来文化之间保持一种张力。现代只有根植于传统才有深厚的生命力,正如传统只有再生于现代之中才获得生命力一样。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的方向应当是立足于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视角,汲取传统与外来文化的精髓,创造出既不属于古代又不属于西方,同时又表现出了我们时代根本精神的新的文化形态。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这一复兴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新的精神家园建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个特定文化背景中的人在翻译国外诗歌之时的文体选择、语言态度等,包含着他们对于异域文化的理解,并同样映射出他们对于本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的理解。经由一则晚清诗歌翻译的著名案例,可以看出,虽然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承认了西方在物质和制度层面的优越性,但在晚清人心中,依旧存有强烈的文化中央之国梦想。是否承认中国中心地位的失去是因为面对一个现代的世界,而并非传统中央之国的暂时没落,可以作为管窥中国现代性发端的一个开口。  相似文献   

16.
以工业化和市场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理性化和世俗化为特征的第一次现代化,在追逐利益最大化时,虽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张扬了人们的个性,但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精神问题。家园意识的觉醒,表明现代人对传统发展观的深刻反思。应将家园意识的培养深深地熔铸于武夷文化的研究与建设之中,提升武夷绿色生态旅游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研究者都把师陀视为讽刺性和批判性的作家,并把他纳入到以鲁迅为代表的致力于国民性批判的作家行列中。而在批判和讽刺之上,师陀的创作有更基本的维度,这就是弥漫在作品中的绵绵不绝的乡愁,以及由之对时间之流中生命的关怀。乡愁是作家写作的动力,亦是写作的归宿。因此对于师陀,他的故乡书写就是一次次的还乡之旅,“抒情的批判”则成为作家抒情表达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8.
每一种文化都有着自己的边缘。台湾诗人鲁松带着特定的人生经历、文化旅途中特有的心灵体验,从生命的本真意义出发,以对自己母体文化回归的执著,对浮华世界的批判,对纯洁灵魂的坚守,为其现代诗歌提供了丰厚的给养,也为华文文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家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公开和流传下来的虽然很少,但不失为中国伦理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资源,《板桥家书》作为传统家书中的精品,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作者以家书的形式表达了关怀人生、关爱生命的仁爱思想;注重人生修养,追求理想人格的大丈夫精神;注重社会公正、诚信、追求平等的社会伦理价值观。笔者试图挖掘其伦理价值,寻找其与现实社会的契合点,为新的伦理体系的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民艺不仅仅是民族艺术,同时它也是生活的一种具体体现。现代设计与民艺文化的融合,体现的是设计的民族性和独特性。照搬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要用现代的手段来表现传统文化。我们要留住民艺,为民艺文化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民艺居住文化与现代家居设计的融合是住宅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需求的自然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