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书原来依据《简化字总表》进行编写。书名,安徽大学教授阚绪良先生建议用《细说简化字》,我欣然接受。就在准备付印前,国务院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我便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对书稿进行修改,书名也随之改为《细说规范字》。此处所说的规范字,是指上述附表收录的2546个规范字。  相似文献   

2.
教材必须使用规范字□安徽陶会平现行职业高级中学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一册附有《简化字总表》,教材在其说明中指出,凡是已经被简化的繁体字和被淘汰的异体字应当停止使用。但教材却言行不一,下列不规范字仍残存在教材中,这给教师学生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需要摒...  相似文献   

3.
<正>正确使用规范字,是国家法律的规定,是国家文字发展的必然,是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客观需要。结合个人的初浅认识和实践感受,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规范字。一、规范字由来的五个阶段规范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简化字总表》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与传承字。新中国成立以来,规范字的整理简化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5年12月22日,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该表收异体字810组,根据从简从俗的原则,从中选出810个作为正体,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第二个阶段是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  相似文献   

4.
迭≠叠     
史国东 《学语文》2002,(2):25-25
在1964年的《简化字总表》中,“迭”是“叠”的简化字;1986年国家语委重新发布了《简化字总表》,对此作了调整,不再将“叠”作为“迭”的繁体字处理,即“迭”和“叠”都是规范的汉字。  相似文献   

5.
2003年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重新把《简化字总表》作为附录编写在课文的后面,这是宣传贯彻《语言文字法》等语文法规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为广大高中生规范使用简化字和了解与简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提供了一份不易查找的资料。可是,该册教科书(江苏徐州新华印刷厂印装)附录的《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中把繁体字“陕”不可思议地印成了“”,生造出一个本不存在的“”字。繁体字“陕”的声旁是“”(shǎn),汉语字典都一致确认这一形体,原版的《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也确认这一形体。既然如此,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差错呢?1郾粗…  相似文献   

6.
小资料     
学好规范汉字,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字表: 1.1955年12月文化部和文改会(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2.1986年10月国务院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  相似文献   

7.
《通用规范汉字表》附件1中附录了《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并且在该表的说明中明确表示:“本表的编制是为了指导正确使用《通用规范汉字表》、方便古籍阅读、促进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交流。繁体字和异体字的使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表中共收录了3120个规范字及其相应的繁体字、异体字,包括2546个规范字相对应的2574个繁体字、794组共1023个异体字。值得注意的是,《对照表》对96组一个规范字对应多个繁体字(或传承字)的字际关系进行了分解,表现出其处理相关问题的科学性。我们就以本表为基础,对照台湾《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对两岸字用、字形存在的差异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与说明。  相似文献   

8.
《报任安书》一课的注释存在用字欠规范现象,有必要一一指出,以免给学生造成误导。一、繁体字92页13条中“石朱笔”的“石朱”应改为“朱”。“石朱”(朱砂,可用做红色的颜料),早在1964年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就已简化成“朱”。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凡是在《简化字总表》中已经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应该用简化字而不用繁体字。”在第一册课本附录《简化字总表》中单字“石朱”已简化,在复音词规范词形中自然也就不再有“石朱笔”,而应以“朱笔”代之。或许…  相似文献   

9.
2003年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第一册重新把《简化字总表》作为附录编写在课的后面,这是宣传贯彻《语言字法》等语法规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为广大高中生规范使用简化字和了解与简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提供了一份不易查找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必修)《土地》一课第六段中“田垅间禾苗稀疏”(76页第三段第三行)的“垅”字,查遍字典,竟无它的踪影。根据《简化字总表》,壟的简化字应为垄,繁体字中垄的异体字有垅,但简化字没有。是不是有人根据繁体异体字而创造了垅这个不伦不类的简化字呢! 课本是教学之本,是有规范性的,如此规范,岂不误人子弟?教材再版应予更正。  相似文献   

11.
正从上个世纪中期以来,海峡两岸一边使用简体字,另一边使用繁体字。大陆所说的"规范字",指简化字,排除了异体字、错别字、生造字等,自然也不包括繁体字。台湾人士所说的"正体字",指自古传承下来且经过规范确认的字,不包括异体字、错别字、生造字等,自然也不包括大陆的简化字。所谓"传统字",实际上就指经过整理的繁体字。无论换哪种说法,都绕不开海峡两岸的繁简争论。繁简两种字体都从传统中来,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但因政治地域多年隔绝而产生的歧异,对两岸同  相似文献   

12.
几个字的规范写法江苏通州市袁灶初级中学成玉清《简化字总表》规定的简化字共有2235个。我们平时书写汉字就要以《简化字总表》为标准认真书写,不要把简化字写成繁体字,也不要生造简化字。但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见到一些不能简化而被生造的所谓简化字。1...  相似文献   

13.
文章立足于1986年出版的《简化字总表》中的表一350个简化字、表二132个简化字,将482个简化字与其相对应的503个繁体字,按照简化的方法进行归纳、统计,以期说明楷书繁体简化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在较长的时间里,象作过像的简化字使用。可是1986年国家语委《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并抽去了象(像)字条。因此,象也就不再作像的简化字使用了。我们必须清楚象、像二字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5.
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这就是说,“像”恢复原字原义,“象”不再是“像”的简化字,而是两个音同义异的字。  相似文献   

16.
一、字形和词形《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在《凡例》中称:本词典单字条目所用汉字形体以现在通行的为标准。异体字(包括繁体)加括号附列在正体之后。这样的规定和安排无疑是正确的。正文第1645页异体字“註”加括号附列在正体“注”之后,第846页繁体字“買”加括号附列在正体“买”之后。对汉字形体正体的认定,前者以《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后者以《简化字总表(1986年新版)》为准。  相似文献   

17.
白话文逐步取代文言文。1915年至1919年 ,在新文化运动中 ,出版了不少进步书刊 ,如《新青年》、《每周评论》 ,以白话文向人民大众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杰出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 ,后来毛泽东对这一倡导给予肯定 ,使白话文在我国较快得到普及。简化字逐步取代繁体字。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政府国务院于1956年1月28日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 ,发布了《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 ,规定用简化字和简化作为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也收录在当时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内。至此 ,使我国的简化汉字增加到1248个。横写格式逐…  相似文献   

18.
《简化字总表》是目前社会用字,包括出版物用字最重要的规范性标准之一,因展现了部分繁体字和简体字复杂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一部繁简字对应字表。以《总表》为纲,字词典对繁简字音义对应关系详尽的辨析,就将简化字系统与繁体字系统联系在一起。编辑在工作中应审慎地对待繁简字的对应转换。  相似文献   

19.
“象、像、相”应该各司其职辽宁省沈阳市王宝贵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说明:“象”不再作“像”的简化字。这意味着,“象”与“像”是意义用法不同的两个字。可时至今日,我们从大量的学生习作中发现,在“象”“像”和“相”的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简化字的推行,对于繁体字人们越来越生疏,当某些特定的场合需要运用繁体字时,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令人啼笑皆非。现就《简化字总表》(1986年新版)分析非一对一关系的繁简字的对应情况,根据其含义做出判断,从而正确运用繁体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