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论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保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然而文化意象的处理却是翻译中一大棘手难题。为了使跨文化交际成功进行,真正做到准确鉴赏外国文学作品,本文将从文化意象的众多表现形式及其独特的意蕴着手,阐述保留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必要性,并提出保留文化意象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到语言规律、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因素。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框架,探析了商标词的文化意象转换策略,提出了意象保留、意象置换以及意象放弃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化意象指语言中包含的文化因素。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象。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英、汉习语体现出文化意象的缺失和错位两种现象,习语的翻译也相应存在文化意象的丢失和不恰当套用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何炫 《海外英语》2014,(10):183-184
现阶段,翻译所指的是各种语言以及各种文化之间的转换,在任何英文的文学作品中,对于文化意象翻译的阶段,翻译人员需要将不同的障碍有所克服,同时淋漓尽致的展现出英语和汉语这两种文化艺术与语言氛围。并且,翻译人员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以读者作为导向,合理的创设和营造精彩并愉快的异国风情与异国文化。该文主要以《哈利波特7》中译本魔幻文化意象翻译策略比较为基本点,重点在两个翻译版本中分析了咒语文化意象的翻译、社会文化意象的翻译、物质魔幻文化意象的翻译以及生态魔幻文化意象的翻译上,所体现出的不同特征,并阐述了利与弊,通过对比证实文化意象在英文文学作品翻译当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然而意象的处理却是翻译中一大棘手难题。同时,意象是在文化环境下生成的一种文化符号,它的转换依赖于它所存在的文化语境,特定文化语境下的意象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含义。于是,文化语境的制约作用使得文字符号的转换变为文化符号的转换。作者以文化语境为基点,从习语、诗歌、商标三个方面探讨翻译中意象转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旨在说明意象转换需要重视文化语境的参与,这样才能确保源语中意象的传递真实完整。  相似文献   

6.
郑颖 《文教资料》2011,(9):51-52
新闻语言的大众化特点,使其承载的语汇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广泛的影响。其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决定了译文是否能传达出原文的精髓。本文作者探讨了译者运用富有汉英民族色彩的语汇来准确传递文化意象的各种策略。  相似文献   

7.
诗歌翻译是不同民族间深层次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象是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寻找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形象,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为了使跨文化交际成功进行,将从文化意象的众多表现形式及其独特的意蕴着手,阐述保留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必要性,并提出传递文化意象的几种方法,以使译诗达到原诗风格与神韵的再现。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意象词认知翻译观角度对比评析了《醉翁亭记》中概念性文化意象词和联想性文化意象词的六个英译文版本,旨在比析最佳译文并探索文化意象词的具体翻译方法。比析结果发现,各位译者在文中文化意象词的翻译上呈现翻译思想的多元化趋势,而体现融合翻译思想的翻译方法所翻译的译文则可较好地实现翻译和谐性,适应当前国际跨文化交际形势,促进文化间的充分交流。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文化意象随处可见。翻译和阅读这些经典诗词需要很强的互文性鉴赏力。同时,互文性的使用也给诗歌翻译提供了新的灵感。在翻译过程中,有的译者因对文化意象考虑不够,没有将其恰当地体现或简单将其删除,就不能完整地传递原语文化的完整性和自主性,造成文化意象的缺失。以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文化意象为研究对象,提出译者首先要通过语境分析确定一个词是不是具有文化意象,然后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确定某一文化意象在两种语言中引起的联想及独特的感情评价,最后精心地选择翻译策略,可采用直译,意译及替换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按社会认知的需要,在具有不同规则的语言符号系统之间所作的信息传递过程,即语言符号的迁移过程。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翻译是语言交际的桥梁,翻译承载着不同语言符号信息的转换与替换。这种转换与替换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思维方式、文化意象、社会习俗、历史背景。翻译活动是将源语言迁移为目标语的过程。做好这种迁移,认知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也就达到了翻译的目的。这里就思维方式的迁移作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双语词典对于词汇的文化附加意义的阐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意义主要由概念意义和一组附加意义构成,其中包括文化附加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附加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双语词典是实现两种语言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应该从不同的角度阐释词的文化附加意义。基于对文化附加意义的基本特征和双语词典翻译原则的分析,提出在双语词典中阐释文化附加意义的五种方法:文化注释、例证、括注、括注加插图以及标记。  相似文献   

12.
学作品中的化联想词已成为跨语言,跨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一大挑战,原因之一是由于化联想词意义及感情色彩的差异性;之二是原与译的类似物或对等词的内涵不对等。为了达到化联想词信息含量的对等传递,做到把外国学作品中的“实物-逻辑内容”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面前,使交际成功,应正确地采用合适的翻译技巧来处理化联想词,从而使翻译达到对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介绍了汉英基本颜色词的相通及相异之处,探讨了其折射出的文化内涵及文化伴随意义,同时简要介绍了颜色词的几种翻译方法,旨在增强人们翻译实践的能力,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叛逆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误解与误释,而不同文化中文化因素的差异是造成跨文化翻译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创造性叛逆"的根源。从审美习惯、民族心理、文化意象这三种文化因素方面对之进行分析,以增进人们对跨文化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更深一层了解。在跨文化翻译中,恰当的创造性叛逆对消弥文化误解与误释,促进文化对话、增进文化共识将发挥不可限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英语和汉语中最常见的修辞格之一,英汉比喻修辞格虽然在喻体及承载的文化上有相同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文化的异质。由于英语和汉语比喻的这一特征,在翻译时,可采用归化和异化手段,但根据跨文化交际的原则,翻译应是一种跨文化行为,翻译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传播知识,更是为了文化的交流,是为了让目的语读者了解源语文化,因此,在英语比喻的翻译中,采用异化手段更有意义,在必要时辅以异化和归化综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广告翻译中经常出现语义失误的三种形式。语义失误与译者对语境的把握紧密相连,并受到译者的心理图式和语言的文化意象影响。广告翻译过程中,语义失误不可避免,但译者要尽可能地多研究源发语文本的的背景资料及两种文化差异,以减少语义失误。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言中有大量关于颜色的习语、成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因而这些词语在表达语言意义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语义对等性。但由于民族风俗、地理环境、思维形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文化背景的差异,各个民族对颜色词语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联想意义、文化内涵及其蕴含的意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的语义及其引申意义异同性,揭示英汉语言中颜色词语表达意义的对等性差异,对促进语言学习,中英文化交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Ⅰ.IntroductionTranslating is not simply the act of transferring the meaning of a text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language,and it is really a complex and fascinating task that requires much effort.The  相似文献   

19.
文化意象的缺失与错位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补偿手段来弥补或调和这种缺失与错位,尽可能完整地传递原语文化意象,以达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目的。文化意象缺失与错位的翻译补偿手段主要有文外补偿、文内补偿、替换补偿三种,从译者的总体翻译策略来看又可归为显性补偿和隐性补偿两大类。  相似文献   

20.
作为语言中的活跃因子,文化词语的特殊性在于其所承载的文化特质,这种特质是文化词语意象的底蕴。在跨文化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意象移植一向为译者所关注。文章拟从跨文化语义的角度就文化词语的意象进行概述。进而在不同文化关联性制约下对文化词语翻译的意象构建进行探讨,以明确意象移植的“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