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不仅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开始,也是教师教学的主线.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思维的前提,也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保健问题上,教师的责任不是等问题出现了应该怎样处理,而是在问题没有出现之前我们应该怎样做;也不是总小心翼翼"抱"着学生走,而是让学生学会自己走,学会自己去保健,减少教师不必要的精力、时间的付出.对待这一个问题上我们不仅仅是教师、学生懂,还应该家长理解、社会支持,因为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希望.  相似文献   

3.
中学物理是中学理科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二以后,开始有计划的学习物理知识.如何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物理知识,是每个物理教师需要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教师通过让学生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后,最后提高学习效率.初中物理学习是教师、学生与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教师教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技能,也是每一个物理教师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教师讲,学生听,然后按教师的模式去做习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也缺乏学习的热情.因此,我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猜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总结规律.同时就如何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数学的主人谈几点心得.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课堂上向学生提问具有很多好处,当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个简要的检测,同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而且当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时也可以控制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师是一种既具有传统要求又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社会角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充分体现着以智育智、以德育德、以人格塑造人格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素质对学生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不同于其它职业的高标准、严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知识渊博,品行端正,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个性,也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同样也有心理健康问题.一个教师情绪不稳定,动辄发脾气,遇事冲动,那么他在教育学生中肯定会有失误.事实和研究均表明,心理健康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也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1"问题意识"的现状 (1)没有机会问. 传统的结论性教学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且在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时也不会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一、存在问题前一阶段,我校开展了“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研讨会。在本次研讨活动中,我校部分教师开了实践课,教师们在上课时都设计了质疑这一环节。这一设计本身是为了鼓励学生提问题,这并无不当之处,但问题是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没能很好地发挥主导性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在:1.放任自流教师在学生质疑后不作引导,对有一定质量的问题不肯定、不鼓励、不分析;对低质量的问题也不指出。学生问到哪儿,教师就讲到哪儿,教师似乎成了学生的尾巴,跟着学生进行教学。2.不知所措教师在让学生质疑后,学生或表现很积极,提了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未考虑到的…  相似文献   

9.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难以解决的问题.诚然,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认真地按照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也的确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但遗憾的是,一些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轻视了评语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中的作用. 调查发现,在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由于许多教师的评价缺少童趣,忽视个性,也不重视启发和激励,不能和学生主体进行深入而有效的对话,致使学生要么看不懂,要么不想看,评语的作用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0.
李智勇 《教师》2013,(31):54-55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创造性的学习.现代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最终能脱离老师的教.固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英语教学的形式.新课程改革已随着一系列课程标准的颁定和教材的编写走进课堂,正在越来越多地规范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但在推进新课程当中,教师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刁小行  廖志成 《文教资料》2013,(27):123-125
PBL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理想的PBL教师角色行为与实际的PBL教师角色行为存在差异;其次是传统的角色行为与PBL教师角色行为有很大出入.PBL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但是教师习惯了传统的传授和权威,角色行为转变存在困难.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考核难以融入目前的教学考核中,如何做到客观、科学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科学探究从问题开始.然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的体会:很多学生没有问题意识,课堂上完全是被动学习,他们只满足于听懂教师的讲课,把自己当做知识的接收机.也有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就是有了问题也不愿向老师提出.因此,科学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教学中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13.
"问题导学"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方法.其强调,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载体,以教师之"导"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为标的.在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同时也引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成为了当前初中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巧妙地引入问题情境,通过设计质疑,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一、问题情境的模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产生,既是偶然的,也是随机的,但更多是来源于教师的引导和创设.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问题情境的营造,主要是取决于教师创设情境的能力及教师的意识.而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及进行自发探究问题的过程,必须依靠师生的双边活动及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所以在问题情境教学中,学生和教师既要发挥各自的主导作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提问——解答——反馈"是教师实施启发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抛出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解答,层层深入,随着问题的解决,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也获得了必要的知识.这样的课,应该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但认真反思一下,这种一团和气的课堂、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个性、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现行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实现从教师提问向学生提问的转变,运用各种教学机智,引发学生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其善于思考,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6.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作为教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受益.在此谈谈笔者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学法指导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所谓理答,是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对其作出的反应和相应的处理.这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问题作出反馈的即时评价,是一种"有效课堂对话"的展现,不仅让学生在某一问题上能有所延伸和发展,对于课程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深层次的研究.教师的理答,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探究的环节,还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到理答有效、高效,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8.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使用交际工具能力是在使用当中培养的.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英语教师在工作里必须时刻注意和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对症下药及学生与老师、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谈怎样培养中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这是人们的共识.所以,一直以来“问题探讨式”教学法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普遍有效的组织形式,语文课堂当然也是如此. 然而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满足于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思考、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并不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能力,学生仍然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指令行动,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上教师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让教师尴尬.教师"尴尬"的出现可能是外界因素的干扰,可能是教师的失误,可能是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的矛盾,也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估不够等.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疑难或意外问题让教师"尴尬",殊不知,在教师"尴尬"中可能隐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