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淡到班集体建设时强调:一个优秀班集体的教师不应是一个“发号施令者”,而应是集体思想乐队的高明的指挥者,他应当以高度的教育艺术,使学生“把教师的意图当作自己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实行。”当然,指挥得好,中队集体这部音乐作品也未必完美尤瑕,因为主要演奏者——少先队小干部在中队集体这一乐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队集体建设的工作重心是组织一个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中队委,让“小鬼”自己“当家”,努力创建优秀的队集体。  相似文献   

2.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可否认,我们不少的教师总喜欢把爱的目光投向“先进生”,而对那些“后进生”则漠不关心。作为班主任教师,我以为面向全体学生,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学生,极其重要。 在一个班集体里,不仅有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也会有表现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爱一部分学生容易,爱全体学生,尤其爱后进学生,并非易事。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后进生是爱的升华和深入,也是崇高师德的体现。后进生往往在心理上有自卑感,他们学业差,不敢主动接近教师,甚至设法避开教师。班主任则应主动接近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走进他们的心…  相似文献   

3.
一个班集体的建立不是偶然的,班主任发挥着重要作用。班魂的创建正是以班集体为基础,继而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和汶川地震时一样,芦山强震再次让我们见证了英雄教师们的壮举和崇高,灾区教师再一次用执着和奉献谱写出了一首响彻大地的教师赞歌。当地震来袭时,灾区广大教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相似文献   

4.
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能以“圣人”的身份来压制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和选择,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善于体会他们的感受,从他们的角度来加以理解和引导;善于征求和听取学生意见,尽量满足他们的正确需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创造一切机会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目标转化为自身的追求,以良好的道德标…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工作是雕凿人心灵的工作,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综合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本文就如何创建和爱班集体总结了自己一套独到的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文章就用“换”这种方式来教育学生、用“换”的思维方式来使学生觉悟、用“换”的心态来促学生进步谈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换”的艺术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从繁琐走向轻松,从蹙额走向舒展.  相似文献   

6.
一、自主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他们的发展要通过自我设计、自我构建、自我努力才能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发展,因此,教师不能只把他们看作教育对象,而应该引导他们成为自主教育的主人;不能偏重他律,而应该注重自律,使学生内因发热,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以此来突出德育的“自主性”。如开展“给自己下个命令”活动,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缺点,根据自己的发展愿望给自己下个命令。  相似文献   

7.
实施“三为主,三沟通”创建优秀班集体何香阁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艰辛,需要无私奉献和全身心的投入,更需要社会的参与,学校的支持、家庭的配合。本文从“三为主,三沟通”方面来谈谈做好班主任工作,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几...  相似文献   

8.
一、鼓励学生做勤于动脑、敢于质疑的“小问号”“小问号”意味着自己提出问题。在传统观念中,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许多教师都把让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句号走”作为自己的天职。其实,现代教育更需要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而不是为学生解答问题。歌德说:“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因此,在质疑时教师要切入知识的关键处,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质疑于思维的兴奋点,他们的思维才能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从而提出“聪明的问题”,再通过自行解疑,得出“聪明的回答”。如在教《金色的鱼钩》时我是…  相似文献   

9.
很多教师在努力创建优秀的班集体中遇到了困难。传统的教育重视个性而把“训练”和“管理”视为消极的。然而,积极的训练与促进儿童个性自由和独立发展是没有矛盾的。事实上好的训练促进个性发展。为了有助于教师对班集体的管理,下面提出十条建议,当然,这些建议不是结论。每个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培养自己班的集体的优良学风,它是需要作艰苦的工作的。 1.首先,要确定建立什么样的班集体?要求学生有什么样的行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是什么?从事这项工作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有了明确的目标,学校风气开始引导学生使他们获得必要的训练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视教师的行为而定。如果教师  相似文献   

10.
黄曾 《四川教育》2001,(4):19-19
学生可以当同学的“老师”,也可以当老师的“老师”,课堂教学中不妨试着让学生走上讲台来当当“老师”,让学生过把“教师瘾”。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幕后组织者,教师事先给学生指定主讲哪一节课的内容,并给主讲的同学提供相应的备课参考资料,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备好课,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讲到哪些重难点问题等。总之,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思考有准备地上讲台当“老师”。 让学生过把“教师瘾”,首先,对于听课学生来说,由于是自己的同学当“老师”给他们讲课,这样相对于教师的权威讲课来说,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他们感到较有…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学生有一个很矛盾的特点,那就是一方面思想活跃,现代意识强,另一方面自管自理能力差,不会办事。这种“君子动口不动手”型人才,是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为此,我在培养学生“自管”能力方面作了如下尝试: 让学生在自己管理自己中培养“自管”意识。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中,班干部一般是按班主任的意图产生的。班干部整天被动地贯彻班主任的意志,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管理。学生缺乏当家作主的意识,严重影响了他们培养“自管”能力的自觉性。为此,我把竞争机制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来,让每个学生参加班干部竞选,唤醒他们的“自主”、“自管”意识。我先从  相似文献   

12.
张锐 《青年教师》2006,(9):10-12
在目前的评价标准下,总有一些学生成为“后进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面对这些“后进生”,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帮助这些学生,这方面也探索出一些有效的转化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措施往往有着明确的帮助意图,在很多教师的认识中,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其实,笔者认为,如果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能适当地隐蔽一下自己的意图,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而“学其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努力创建平台,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协调,整个教学情境既有益于教师的教学表达,又能对学生有激励的效应,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某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表面现象,只把自己当成一个“教书匠”,一味地体现在“教”上,把学生当做装载知识的机器,把教师本身当做传授知识的机器,  相似文献   

14.
班集体“精神家园”建设,以创建优秀班集体为载体,强调“精神关怀”,通过丰富学生精神文化,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班级文化直接影响着班级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道德素养,是构建班集体“精神家园”的重要条件和核心元素。  相似文献   

15.
如今,“和谐”成了社会上的高频词,它反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校园”等流行词应运而生。作为班级也应该创建和谐班级。于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我对如何创建和谐的班集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和谐的音乐能使人心旷神怡,和谐的班集体能使学生乐在其中,也只有和谐的班级才能把所有学生的个性张扬,为“人”的成长提供平等、民主、团结的环境。也只有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才能让和谐来美化每个学生的心灵,让和谐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受教育者得以生动活泼地自主发展,那就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信,激励他们积极参与道德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还应发挥学生团、队、学生会和班集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观能动性。据此,我校提出了“激励参与”德育模式。一、基本思路“激励参与”德育模式在实施中的基本思路是,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三个转变,其基本特征是强化对学生自我教育的激励和创造学生参与德育实践的空间。(一)变单向灌输为激励疏导传统德育采取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不能充分发挥,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很不利。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为了尽快适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形势,把创新教育落到课堂教学中,还学习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探索带着问题去探究的教学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中,成绩好的学生是老师的宠儿,是学生们羡慕的对象,是家长的骄傲和安慰,于是他们顺理成章地成了班里的主流人物和“权威人士”,他们的一举一动影响着老师的决策和班里的风气。但要想搞好一个班集体,另一些人群更不容忽视,即学习差的人群、纪律差的人群、没有任何长处属默默无闻的人群,这三类人群常被称为“弱势群体”。他们在班集体中处于弱势地位,抬不起头来,对班级的事无动于衷,甚至成为各种活动的“绊脚石”。班主任工作中有一个木桶效应,即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木桶…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自我意识增强,不喜欢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因此,意图外露、直截了当的说教就会导致教育的零效应甚至负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不说而教”正是体现了这一教育思想。如何通过“不说而教”来提高德育实效呢 ?   品格感召。教师的人生观、人格、言行等都是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重要教育手段。教师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无私无畏、光明磊落的人格品德,严谨求实、尊重他人的生活作风,举止大方、庄重含蓄的文明习惯等,所有这些都能通…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班集体里,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缺陷学生存在,对于这样的学生,有的教师把他们的座位放在教室的角落,任其自然;有的教师把他们视为“乱子包”,动不动就批评、挖苦,成了出气筒;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视他们为班级累赘,作为教师排斥的对象,恨不得把他们一下子赶出校门等.诸如此类,都不是一个有良知的教师该有的行为.相反,对于有缺陷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对他们多付出一点时间,多付出一点爱心,让他们感受到师爱的存在,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让他们找回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品尝成功的快乐.为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