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麓,本名陈允平,号西麓。他在世时,词名已然不小,时人将他和吴文英并称。虽然西麓词在词坛上的地位和影响不及当时的王沂孙、张炎、周密等词家,但西麓词对后世词家的影响同样也是不小的。一是对清代浙派词人和常州词人的影响;二是在考证清真词的原韵上,对于佐证清真词、规范清真词之格律有一定的价值;三是历代词人词评家对西麓词有所偏爱,或称赏其词或品评佳句。  相似文献   

2.
西麓,本名陈允平,号西麓.他在世时,词名已然不小,时人将他和吴文英并称.虽然西麓词在词坛上的地位和影响不及当时的王沂孙、张炎、周密等词家,但西麓词对后世词家的影响同样也是不小的.一是对清代浙派词人和常州词人的影响;二是在考证清真词的原韵上,对于佐证清真词、规范清真词之格律有一定的价值;三是历代词人词评家对西麓词有所偏爱,或称赏其词或品评佳句.  相似文献   

3.
凌帆 《文教资料》2014,(23):10-11
袁去华是生活在两宋之交的一位词人,一些文学史或词史著作将其视为辛派词人。然而将其词作与辛派词比较,发现袁氏非辛派词人。首先,袁词没有忧虑国事、偏安之恨等辛派词人通常表达的内容;其次,袁词中表现的悲愤是自身入世受挫的怨恨,无关国家兴亡;最后,袁词的整体风格不符合辛派词的典型特征。袁去华只是一个失意文人,而不是辛派的苦闷志士。  相似文献   

4.
张孝祥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词人。他的情艳词或缠绵情深,或人性舒张;他的爱国词或情感如惊涛出壑,或意绪悲凉;他的山水词境界静谧而宏阔、心境空静而闲适;其他题材内容的词也是有感而发、意趣天然。其词章始终蕴含着坚定的爱国思想,表现出"肝胆皆冰雪"的人格,这对踵武而来的南宋中后期词家,特别是辛派词人的思想与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词"婉约"与"豪放"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始于明人张Yan,而以此划分词派则在清代。词或“婉约”或“豪放”相关词人作词的主观原理,相关词人自身的资质、气度,还与作品的题材及作品产生的化背景相关。对“婉约”、“豪放”。前人尚有正、变之议,今人则认为是一体分流,双峰并峙。我们要善于分别同一词派词作、同一词人词作的精粗高下。  相似文献   

6.
<正> 五七言诗大都是诗人的主观抒情,抒情主人公大体上是诗人自己。词的体制较为复杂,有许多为人代言的词和咏物之作,又特重比兴寄托,还有类似赋体、戏曲体、小说寓言体、等等,这些词的抒情主人公或仅仅与词人有某种联系,或纯是他人的形象;有的词没有单一的抒情主人公,词中有多个形象荟萃、组合、他们有的是协调一致的、有的则是互相矛盾的;即令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代表词人自己,也不拘定是词人的实人实事,往往比诗有更多的假托和虚构。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形极易造成混乱,甚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正确辨析词中抒情主人公的状况,对某些词来说,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来,填词严守四声成为词坛一时风气,其流弊引起民国词人的诸多争议。以冒鹤亭、夏承焘、龙榆生、吴庠、夏敬观等为核心的午社词人对此讨论最为集中和激烈。诸人对四声或倡言支持,或痛陈其弊,或居间调和,并引来张尔田、施则敬等午社外词学名流的加入。众人关于四声问题的不同立场,实际呈现的是民国词人从文字格律寻绎词体音乐属性的理论努力。  相似文献   

8.
纳兰性德的词婉丽凄清、哀感顽艳,与他的诗风有着明显的不同,这是词人刻意追求的一种风格。词人词风的形成,囿于几个生活中的矛盾。积极入世是词人后天教育形成的,而宿命观是词人与生俱来的;这是词人无限哀愁的根源。知道自己的苦痛而不消极,正是词人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晚清民国词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严迪昌、朱德慈、曹辛华、彭玉平、朱惠国、杨伯岭、张宏生、莫立民、查紫阳等新老学者们对晚清民国词或做文献的系统搜集、或考证词人词作、或做词学理论研究、或梳理词人结社现象,或做回顾和展望,为晚清民国词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袁志成博士另辟蹊径,专注于晚清民国地域词学的研究,研究经年,成果颇丰。在《晚清民国福建词学研究》出版之后,又与其夫人曾娟女士合作出  相似文献   

10.
清代满族女词人顾太清的咏花词伴随其终身,她笔下的海棠花、梅花代言了她美满的婚姻、一波三折的中年时代和淡泊的晚境,其不同时期所咏之花或娇媚动人、或潇洒自如、或深稳沉着。随着生活的涤荡,其词作逐渐呈现出一般闺秀词人所没有的醇厚词风。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代词学中的词意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词作之本"意内言外"论的标树;二是对词意表现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创作运行与意致呈现关系的考察。其中,在第二个维面,主要包括词意表现新颖独创论、含蓄深致论、真实自然论、圆融浑成论、不可取巧论及精粹凝炼论;在第三个维面,词论家将言为意用、笔为意用、意随辞转的创作原则极致地张扬了开来。现代词论家们从不同视点与程度上或承衍、或充实、或深化、或创新了古典词意论的内涵,完善了传统词意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叶恭绰先生编的<全清词钞>是收录清词最多的选本.作为一个选本,编者在弃取之间就有一个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又是什么呢?通过对<全清词钞>的粗略阅读,大概得出以下几点:标榜抒写胸臆,率尔而作,反映重大现实题材;主张革新词之格律,提出"能合乐、有韵脚、雅俗能共赏"的新词律观;并且在<全清词钞>的编辑过程中,努力实行其"搜罗宏富、审慎精严"的词学文献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媚"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宋代,"媚"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到词学批评中;明代,词"媚"论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清代,"媚"在词学批评视野中得到更为广泛地运用与升格.上述历程,标示出"媚"作为我国古典词论的审美范畴经历了一个不断上升、辩证发展的轨迹."媚"具有"阴柔"、"世俗"、主"形式美"等美学品格,作为一种文体"范式",是对"庄"、"雅"之诗的反常.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的词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以表现春思、闺怨为主,怀旧意识已初露端倪.后期词的怀旧情绪较为强烈,内容主要是表现对亡夫的怀念之情和对故国家园的依恋之情.这一创作特点和审美风格的形成与词人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并随着那个时代生活的巨大变迁而进一步深化,最终凝聚成一种意识,即怀旧意识体现在作品中.  相似文献   

15.
宋代边塞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正意义上的宋代边塞词数量不多,但是词中却多用烟、霜等清冷的意象和冷色调,营造出不同于唐代边塞诗词的凄清衰飒的情感氛围和美学风格特征。在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反观边塞词美学风格以及词体观念的演变。宋人"诗庄词媚"词体观和孱弱的人格心理素质是形成宋代边塞词风格的原因,也是其数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论王士禛词     
通过比较《阮亭诗余》、《衍波词》两本词集,考察与王士禛词集相关的序跋评语等文献资料,分析王士禛扬州前期、扬州时期与扬州后期的不同词学风格。《阮亭诗余》中的作品主要是追摹唐宋词名家,用晚唐词之含蓄来补直白近曲之病;《衍波词》主张突破晚唐小令,师法南宋慢词长调;在离开扬州后,王士禛没有完全缺席词学活动,参与评点了多部词集。  相似文献   

17.
《全清词·雍乾卷》共收词人近955家,词作4万余首,堪称对雍乾词作整理汇编的集大成者。然而由于清代词集文献复杂,遗漏自是在所难免。笔者在翻检清人词集时,为之辑补范来宗词85首,以补其阙漏。  相似文献   

18.
综观近现代词集评点发展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1840—1895年。这一时期,常州词派占据词坛的重要位置,词集评点多出自常派词人之手。代表人物如庄棫、谭献、陈廷焯等。他们接受并继承常州派的主要观点,同时以词集评点为载体,深化和完善常派词论。第二阶段为1895—1919年。这一阶段的中国,内忧外患更加严重,在词体益尊的情况下,词学批评逐渐向两极发展,词集评点亦然。这一时期也是词学观念逐渐向现代化过渡的阶段。第三阶段为1919—1949年。这一阶段的词集评点正式进入现代词学的范畴。在新旧文学的交替中,词学也出现传统与现代的并存。  相似文献   

19.
清代平民词人熊琏红颜薄命,婚姻不幸,一生贫寒。她的词作抒写身世凄楚,渗透着才人命蹇之悲。与此同时,她又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不凡的精神期许,其感怀、咏物、题画、悼亡等词作,展现出独立不羁的人格追求和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20.
清代是词学和词社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女性词创作的高峰期。清代女性词社是清代词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所论及的清溪吟社、顾春社等女性词社,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思考和创作面目,为清代词学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