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良(1317-1383),字叔能,自号九灵山人,晚号嚣嚣生、云林,浦江(今属浙江)人。少从吴莱、柳贯、黄潘、余阙学,与宋濂、王袆、陈基等友善,为元明之际金华学派重要代表,擅诗文,有《九灵山房集》存世。至正二十一年(1361)荐授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至苏州依张士诚。张氏将败,戴良尝自苏州至山  相似文献   

2.
敦煌写本白居易诗,为唐人手抄的一部相对完整的白居易作品,编号为伯五五四二。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著录,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附影印宋本《白氏文集》后)。此卷袖珍折叶装本,存八页半,首载《寄元九微之》诗一首及元稹《和乐天韵同前》诗,以下载《上阳人》等《新乐府》诗16首(王重民著录15首,漏《道州民》一首),末首《盐商妇》仅存一行。此卷遇至尊空格,是唐人写本原式。王重民疑为《新乐府》在"当时单行之原帙",又《寄元九微之》诗(见于《白氏文集》卷九,即《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怅然感怀因以此寄》)"同为元和四年作品"(应为元和五  相似文献   

3.
首都图书馆藏《秋锦山房集》二十二卷外集三卷,清李良年撰。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刻乾隆二十四年(1759)续刻本。为四库修书时浙江省进呈之本,值得注意。李良年,字武曾,号秋锦。初袭姓虞氏,名兆潢,"年三十乃更焉"。浙江秀水(嘉兴)人。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少有隽才",九岁能文,十岁赋诗。兄绳远斯年、弟符分虎,皆有文名,并称"嘉兴三李"。顺治六年(1649),朱彝  相似文献   

4.
<正>《麃孝禹碑》,又称《麃孝禹刻石》、《河平刻石》,刻于西汉河平三年(前26年),清同治九年(1870年)发现于山东费县平邑集南,即今平邑县。其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碑呈圆首长方形,通高182、宽40~46、厚24~26、根部界格外高36厘米。碑身泐蚀较甚,刻迹漫漶,不甚清晰。碑阳阴线刻竖向三栏界格,顶端阴刻房  相似文献   

5.
<正>李澄中(1629—1700),字渭清,别字渔村,山东诸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诸城十老"之一。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官至翰林院检讨,又充《明史》纂修官,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等职。著有《卧象山房集》、《白云村文集》、《滇行日记》、《滇南集》等。康熙二十九年(1690),61岁的李澄中  相似文献   

6.
“九僧”是宋初的九位著名诗僧。即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字希白,号慧照大师)、南越文兆、天台行肇(号慧观大师)、沃州简长(号知印大师)、青城惟凤(号持正大师)、淮南惠崇、江南宇昭、峨眉怀古。“九僧”的提法,最早见于欧阳修《六一诗话》。据《六一诗话》记载,“九僧”的诗作当时已经被编为《九僧诗》集,流传于世,但在欧阳修写《六一诗话》时,已见不到他们的集子,而且“九僧”的名字也渐渐被人遗忘,欧阳修就只记住了惠崇。欧阳修去世六年之后,即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的秋天,司马光在游历万安山玉泉寺时,在一个叫闵交如的进士处得到了《九僧诗集》,其中明确记载了九僧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1985年,珍藏河南省濮阳民间达600余年之久的由西夏遗民唐兀崇喜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编成的《述善集》一书得以重见天日。该书现存抄本二件(甲本、乙本),从尾跋知,抄写时代应在清顺治十六年(1659)或以后,题"祖遗藏书《述善集》"。全书分为"善俗"、"育才"、"行实"三卷,内收元末明初西夏遗民著作及亲朋师友撰写赠诗、赠文数十篇。其中,有数篇诗文与元代著名哈刺鲁学者伯颜宗道有关,既有其事迹记录,又有其撰写  相似文献   

8.
陈衍素来留心师友文字,尤喜王渔洋《感旧集》,用力四十余年增补其中诗人小传,其编选《师友诗录》或受此启发。《石遗室师友诗录》最初刊载于《国学萃编》,后因与沈宗畸交恶而停止刊载。现存《师友诗录》六卷,选张之洞、陈宝琛、陈书、沈曾植、梁鼎芬等九人诗作,后以此为蓝本成《近代诗钞》,并奠定了其编纂体例。  相似文献   

9.
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山东益都县(今淄博市博山区)人,清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和诗歌理论家。有《饴山堂集》、《谈龙录》、《声调谱》等著述。笔者近见赵执信所撰书序一篇,正可体现其诗教观(与《谈龙录》颇为一致)。此文新版《赵执信全集》(赵蔚芝、刘聿鑫整理,齐鲁书社,1993年)未收,今公之于众。芸书阁剩稿序在昔先王之世,太师陈风,凡所采于田野里巷间者,多闺闼房帷之作,若  相似文献   

10.
河岳英灵集二卷 (唐)殷瑶辑宋刻本清莫友芝校。框高十六·九厘米,宽十二·八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殷瑶,生卒年不详,润州曲阿(今属江苏丹阳)人。其所选《河岳英灵集》自序落款称"丹阳进士殷瑶"。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著录《河岳英灵集》二卷,亦称"唐进士殷瑶撰"。其实他确曾业进士,但未及第。其馀仕履行实不详。《新唐书·艺文志四》提到"殷瑶汇次其诗,为《丹阳集》者。"同卷总集类又著录"殷瑶《丹阳集》一卷,又《河岳英灵集》二卷"。晚唐诗人吴融有《过丹阳》诗一首,其中"藻鉴难逢耻后生"一句下,自注"殷文学于此集《英灵》",因知殷瑶做过文学之官。唐东宫官崇文馆有文学三人,为正六品下,职在"分知经籍,侍奉文章"。此为东宫亲近,殷瑶不可能担任此职。另外,王府官,西都、北都、东都、都督府也都各有文学之官。各州则仅上等州设文学一人,  相似文献   

11.
问题的提出是缘于一种观点。苏轼词自南宋起便集外单行,有几首却长期混杂于诗集,与词集并行。它们是1、《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鸟),诗题作《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2、《生查子》(三度别君来),诗题作《古别离送苏伯固》;3、《阳关曲》(受降城下紫髯郎),诗题并下二首,总作《阳关词三首》;4、又(济南春好雪初晴);5、又(暮云收尽溢清寒)。这些词作为什么会混入诗集呢?有人认为,这"正可作为苏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见蒋敦复编《随园集外诗》系浙江图书馆藏书,扉页有"64年清点""84年清点"章,上海大东书局民国十五年(1926)第4次印刷(初版为民国九年)之石印本。全书分2册,共四卷,130页,计诗约200首。书前仅有蒋敦  相似文献   

13.
清冯集梧注杜牧诗,收入裴延翰编定的《樊川文集》诗四卷、北宋人所编《外集》、《别集》各一卷,另从《全唐诗》等辑录为《樊川诗补遗》、《樊川集未收诗补录》,编为《樊川诗集注》(以下简称"冯注")六卷,并对其中少数篇章的写作时间作了考辨。今人缪钺撰《杜牧年谱》(以下简称"《年谱》"),进一步对杜牧诗歌作了编年和考订。但尚有若干篇目的系年仍未确定。兹对冯注  相似文献   

14.
清人笔记随录(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游录》九卷 谈迁 撰 谈迁原名以训,字观若,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浙江海宁枣林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六十四岁。明诸生,因愤明史著述多有失实,遂萃毕生精力从事明史纂辑,成《国榷》100卷,为有明一代的信史,不意全书手稿于顺治四年为宵小所窃。孺木志不稍沮,奋其余年,又重纂成书。  相似文献   

15.
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清代学者、文学家。乾隆末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曾于杭州创设诂经精舍,广州设立学海堂,提倡朴学。中华书局整理本《研经室集》是目前收录阮元作品最全的诗文集,包括阮元自编《研经室集》和其子续编文集。《研经室集》和续集分别编于道光八年(1828年)和十年,而阮元至道光二十九年才去世,所以有集外诗文未能收录其中。《研经室集》整理本出版后,相继有学者进行集外文的辑佚,其中陈鸿森《阮元研经室遗文辑存》(杨晋龙主编:《清代扬州学术》,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5年版,第653—777页),裒辑集外佚文达上百篇,王章涛《阮元年谱》(黄山书社2003年版)所辑集外佚作亦夥。笔者亦以《阮元〈研经室集〉集外文辑》(《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1期》)、《阮元〈研经室集〉集外文辑佚(续)》(《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为题,补辑阮元集外诗文数十篇。今笔者从道光二十九年刻本《古春轩诗钞》卷首辑得阮元所撰《梁恭人传》,并从《清代名人墨迹》和《长离阁集》辑得佚诗二首,为阮元《研经室集》所失收,也为以上诸家所忽略,兹移录如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城作为写作对象的纪实小说,《古城返照记》算是首开其例.作者徐凌霄(1886-1961),清末民初著名记者,因祖父应顺天府乡试而寄籍直隶宛平.此作原分期刊载在上海《时报》,作者从民国十七年(1928)九月一日开始写起,到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完成,共八十万言.其后人于2002年将分期刊载作品整理为《古城返照记》出版,这部京味长篇纪实小说,集近代文史掌故之大成,可视为一部记载北京城的真实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17.
厉鹗《宋诗记事》卷四十八从《南岳倡酬集》中录下《路出上背仰见上封寺遂登绝顶联句》和《自上封登祝融峰绝顶联句》两诗,系之朱熹名下。其实,这两首诗并非朱熹、张栻、林用中三人的联句。前一首诗是张栻所作,在张栻《南轩集》卷二中题目上无联句二字。从该诗所云"竹舆不留行,及此秋容霁"、"昔游冰雪中,未尽登临意"来看,此诗显然写在朱、张、林乾道三年(1167年)十一月共游衡岳之后的一个秋天。后一首诗是朱熹所作,  相似文献   

18.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 (Guillaume Apolli-naire),生于1880年,作为超现实主义诗歌的开拓者,他的诗歌跨越了19世纪和20世纪,在种种创作试验下实现了现代诗歌的新发展。《醇酒集》、《给露的诗》、《图像诗》、《动物小唱》等是他的主要作品,通过诗歌,从其中可以看到阿波利奈尔"不仅仅传达了意  相似文献   

19.
唐代宗朝,左拾遗窦叔向工于五言诗,名冠流辈,其五子常(中行)、牟(贻周)、群(丹列)、庠(胄卿)、巩(友封),皆以诗名于当时,人称"五窦",唐褚藏言编《窦氏联珠集》,收五人诗共一百首,《四部丛刊》三编据嘉业堂藏宋刊本影印,弥足珍贵,而《全唐诗》卷二七一收五人诗一百三十首,卷八八三补窦巩诗一首。五窦创作了大量的酬唱寄送诗,涉及到许多王公卿相、文人士子,交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查阅了清代民国广东词人的词集和传记文献后,发现其中颇有一些词人的生平可作补充或修订。兹以姓氏笔画为序屡述如下。一、马庆余。马庆余《小媚秋堂词》附于其父《媚秋堂诗集》(原书藏广东中山图书馆)后,有庆余三叔马宾甫跋,中云:"丙午(1966)秋,予既请闽侯曾履川先生克耑(1900-1976)为删定先兄武仲遗诗百数十首,附以联语及亡侄庆余词,名之曰《媚秋堂诗集》及《小媚秋堂词稿》各一卷","前三十馀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