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琳 《东南传播》2014,(11):84-86
电视媒体的"泛娱乐化"现象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国内外研究者由泛娱乐化现象的表现、危害入手,对于它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本文通过对《第一次心动》兴衰史的研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正确地理解人民大众对娱乐的需求转变,完整阐述泛娱乐化产生的原因是媒体在市场化改革中对娱乐产生的误解,希望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研究媒体泛娱乐化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唐定  毛江红 《新闻界》2008,(1):118-119
电视新闻娱乐化促进了电视新闻的发展,满足了受众的多样化需求。而电视新闻泛娱乐化削弱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降低了观众思维和行为能力,影响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为了避免电视新闻娱乐化产生消极影响,应该把握好三个"度",即专业度、品位度和接受度。  相似文献   

3.
正收视率是检测电视节目传播效果的量化指标,在中国电视媒体发展进程中,它扮演着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角色。在眼球经济风靡的时代,收视率成为商业逻辑下的一个重要指标,以"点"论价的交易模式使收视率成为电视市场的"通用货币"。然而,收视率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电视媒体机构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因引发的种种负面影响饱受诟病。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收视率至上的商业逻辑使电视媒体产生泛娱乐化和低俗之风的倾向,不少学者和业界  相似文献   

4.
朱凤玖 《声屏世界》2014,(10):59-61
<正>当前,娱乐话题和娱乐新闻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媒体和受众最为热衷和关心的主题之一,媒体之间也因此展开了惨烈的"眼球"争夺战。各类报纸的娱乐新闻版,各家广播、电视的娱乐栏目充斥着各类选秀、暴力和绯闻,花样翻新,沸沸扬扬。一些人也普遍抱有娱乐化的心态,导致很多事件"被娱乐化"。对于媒体的泛娱乐化现象,我们不禁深思对于娱乐话题和娱乐新闻,媒体是否值得"追踪"和"深挖"?媒体应该秉持怎样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应该如何重塑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一句看似简单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在当前的娱乐化环境下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它同时也揭示了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娱乐化之间的关系,并提示受众在娱乐化的传媒环境中,保持真正的娱乐态度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看待问题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中国电视已经进入"娱乐时代",并认为这是在向平民化回归,但也有人因此表示出担忧,认为过度娱乐化已经给中国电视带来了低俗等弊端.中国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倾向迎合了社会的一种需求.其实,电视节目娱乐化是中国电视的一个发展过程,也是占领市场、走近百姓的一种手段.但是这类节目要克服庸俗化和粗糙化,并且应该主动提高节目的文化品位,以避免在受众中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提出娱乐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理需求和情感需要,是人们身心放松不可或缺的一剂良药。至今,娱乐化已经是电视节目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构成板块,自然担当起人类娱乐工具这一重要使命。由于我们生存环境与工作压力等多种因素交叉叠加的影响,能给人以释放宣泄情绪的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强势多元发展是必然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电视娱乐节目出道以来,得到了广大受众极大的关注与青睐,一些如中央电视台的《正大  相似文献   

8.
周馨瑜 《青年记者》2017,(15):74-75
泛娱乐化时代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 尼尔·波兹曼曾谈道:电视展示给观众的主题虽多,却不需要我们动一点脑筋……我们的问题在于电视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展现出来.①消费社会的形成,使得电视的消费功能特别是其娱乐功能得到凸显和强化.②如今,我国的电视行业甚至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泛娱乐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殷力 《新闻窗》2010,(2):85-86
广播电视最大的社会功能为新闻功能和娱乐功能,而媒体娱乐经济商业化的市场运作为其带来了比传统新闻更大的利润,于是中国的电视界纷纷将娱乐作为其最大的生存发展支柱。眼下,娱乐在电视媒体大行其道,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中,其中最深刻也是最危险的,乃是电视新闻泛娱乐化的潮流。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应如何发展,如何避免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走向庸俗化?是摆在电视新闻人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泛娱乐化进程中,不少人打起快乐的旗号。但是,对于传播过程的三大要素——传播内容、传播者和受众来说,仅有娱乐和快乐是不够的。1、过度娱乐窄化了电视的传播内容,弱化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娱乐是电视的功能属性之一,但不能跃居首位;娱乐节目是电视的传播内容之一,但不能占比过高。  相似文献   

11.
刘希阳 《新闻传播》2009,(11):109-109
新闻娱乐化是新闻媒体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新闻改革的一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的可读性,增加了受众对报纸和电视节目的关注度。但是,在新闻娱乐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表现为泛娱乐化使新闻失真,与新闻的严肃性、权威性相悖:把娱乐化等同于庸俗化,降低主流媒体的格调,影响了新闻的公信力。如何做好新闻娱乐化这篇文章?笔者认为.在新闻娱乐化的实践中,应当把握好几个原则.把握好新闻娱乐化的度。使其发挥正面效应,尽量克服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侯敏 《新闻采编》2012,(1):22-24
新世纪以来,各类媒体的娱乐化已经成为一种形势,并有过度娱乐化的趋势,如何在过度娱乐化的形势下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是电视媒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及原因随着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赵志洋 《今传媒》2012,(8):58-60
随着"限娱令"等政策的出台,电视监管部门正在对电视文化的泛娱乐化发展趋势进行调控,但从"量"的方面消除泛娱乐化趋势是不够的。本文通过对"限娱令"所限节目的分析,探讨了电视、网络媒体泛娱乐化的特征,指出了泛娱乐化是大众媒体市场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呼吁媒体人士高度警觉这一现象,并在媒体市场化浪潮中承担起自己的社会道义和责任。  相似文献   

14.
电视传播泛娱乐化的洪流滚滚来袭,让电视娱乐的定义无限扩大其外延,电视文化市场日益凸显出低俗化和媚俗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电视从业人员深陷在电视泛娱乐化的泥潭中。电视媒体就像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缪言 《传媒观察》2012,(6):34-35
方言电视节目是指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一些节目。方言电视节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发展至今已进入相对稳定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方言电视节目呈现许多新异的传播特性,也暴露出收视率增长后劲不足、观众审美疲劳等弱点;本文通过"苏州电视现象"中多个方言电视节目的对比解析,总结出兼顾受众的广泛性、贴近性、娱乐化、平民视角、互动性等是使方言电视节目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科教片担当着文化传承和科普教育的重要角色,在我国,电视作为一种广泛普及的大众媒体,逐渐成为"使公众理解科学的最主要渠道"。科教片的电视化成为主流,这种方式为传播科学知识增加了有效性,同时,收视率的影响又使科教类电视节目呈现娱乐化倾向,主要表现为故事化叙事、悬念设置和选材的娱乐化。  相似文献   

17.
媒介泛娱乐化时代的到来,使媒介的娱乐属性无限地扩张和深化,事事都在娱乐的进程中进入公众的视野,甚至一度有掩盖其他媒介属性之意.而政治娱乐化作为媒介泛娱乐化这一大背景下的子现象也已经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8.
信息、教育、娱乐和服务是电视媒体的四大基本功能。电视节目正是借助这四大功能,与观众产生互动,满足观众在特定层次上的生理或心理需求,进而影响观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从而实现电视媒体的传播目的。对于兼具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的中国电视媒体而言,这种传播目的在公共性上体现为电视媒体传播公共价值、整合社会认知、促进社会发展;在商业性上则体现为电视媒体借助对观众收视需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电视至今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大众媒体,但电视节目在制作观念上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电视比以往更加重视受众市场,把观众的需求当作电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不难看到,在相当程度上,娱乐性、参与性、互动性、本土化等因素成了推动中国电视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影响市场经济下的中国电视人的重要观念。本拟以《开心辞典》改版为例,探索娱乐化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时代,内容传播速度快、纬度广、互动性强、万物皆媒成了关键词。娱乐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收视率”、“流量”、“资本”“粉丝经济”大行其道。注入活力的同时也使得电视节目泛娱乐现象走向了极端和畸形。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信息的传播者,对人的身心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将进一步探究“泛娱乐化”的本质,并提出几点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