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逻辑分析、价值分析和实证分析等不同角度,探讨了新世纪我国电大教育与自学考试的“整编”与“融合”问题。作者认为,实现两类远程高等教育形式深层次的沟通与结合,是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促进学习社会形成的现实需要;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分步骤推进电大和自学考试从联合、沟通最终走向融合,使之成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骨干和学习社会的支柱。  相似文献   

2.
浅析日本的“学社融合”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社融合”是日本“推进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涉及到日本学校教育的改革 ,也与充实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本文从日本“学社融合”论的提出及概念的界定、当前日本“学社融合”的模式及成功范例、“学社融合”今后的发展方向等三个方面 ,对此问题进行具体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学社会融合”是日本“推进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涉及到日本学校教育的改革,也与充实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本文从日本“学社融合”论的提出及概念的界定,当前日本“学社融合”的模式及成功范例、“学社融合”今后的发展方向等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苗杰 《现代教学》2010,(10):16-18
2010年1月,上海市教委等印发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试行)》,提出要“进一步促进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沟通、协调和融合,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努力营造和谐育人的社会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闵行区各中小学依托闵行区特有的航天资源优势,把航天科技课程作为提供学生科学和技术两大学习领域的重要载体,在“拓展学生学习时空”  相似文献   

5.
高雅达 《家长》2023,(32):19-21
<正>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兴起为现代教育的渠道扩展打开了新思路,这种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的幼儿与教师面对面教学和现代科技的优势,为幼儿提供了更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有效拓展了家园沟通渠道。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渠道进行融合,对推动综合教育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结合幼儿园教学实践,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方式推动幼儿园运动课程的“双线”融合,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家园沟通,这对幼儿园开展灵活教育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对“双线”融合教育的具体开展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赵丽洪 《辽宁教育》2002,(12):47-48
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交叉和融合,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也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要突破的一个难点。教育部制定的《艺术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新修订的“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音乐教育体系。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渗透融合,形成多元化的音乐教学主题,必将优化音乐课程结构,拓宽音乐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开阔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益。总地看,音乐比较容易和美术、思品、语文、社会(历史、地理)、环保信息等人文学…  相似文献   

7.
关于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的认识和实践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论述了以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为核心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从构建适应“研究型”教学的课程结构、实施“研究型”教学方式、推进课内外沟通融合的教育和培养方式等方面,介绍了近几年清华大学教育改革中探索将学习与研究融入教学全过程、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析初步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东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学历+技能”教育模式创新的个案出发,分析了转型期的高校成人教育为满足在职成人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而进行“学历+技能”教育模式创新的合理性,进而阐述了高校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培训横向沟通的现实意义,并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培训横向沟通及其教育模式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再到“五育融合”,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于国家、社会、教育与个人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民族健身操是一种以健美操为原型,吸收并借鉴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动作元素,在其基础上与健身操的编创理念、风格特征、动作技巧、创编技巧有机融合所形成的新型体育健身项目.从体育教育层面来说,民族健身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能够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有效传播并推广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和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现舞蹈与体育跨学科融合的特征,强化体育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为解决当前洛阳市民族健身操发展较为滞后的现实问题,要将功夫下在平时,重塑对民族健身操的价值认识,重视民族健身操项目发展,加强民族健身操教练员队伍建设,打造跨学科的师资团队,提倡“走出去”,做到多沟通、多交流、多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教育与技术融合,提高教育的“教育力”,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育发展,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基于人工智能环境,从现有人工智能技术入手,构建人工智能框架,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为了促进教育与技术融合,提高教育的“教育力”,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育发展,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基于人工智能环境,从现有人工智能技术入手,构建人工智能框架,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教育活动更能体现学生个性。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结合可更好促进教育发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可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通过对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的分析,构建教育人工智能技术框架,并针对现有教育人工智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代社会对新课程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自己的心理特点以及发展状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策略出发,探讨教师通过课堂语言、沟通情感、组织方法以及处理教材来融合师生关系,实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更好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聚合微观的社区空间内,社区教育旨在推动教育与社区的融合,使得教育赋能社区治理具备实践基础。遵循社会资本内涵逻辑,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有着“互为因果”的有序循环关系,即社区教育的主体增能、组织培育、要素融合等功能属性基于社会资本的“信任合作、制度规范和扩大网络”破解“参与弱、主体不足和资源分散”社区治理困境。基层案例表明:基于“学”“育”和“联”模式实践,社区教育通过学习共同体、社会组织和资源聚焦等载体展现出教育的“柔性力量”,激活和创新社区治理的内容和途径。面向未来,社区建设通过强化学习共同体孵化、培育社会组织和扩大资源供给等策略推动“教育+治理”模式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运行能够满足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的教育场景。  相似文献   

13.
“中职—电大直通车”学分制培养模式是深圳广播电视大学为愿意免试进入开放教育大专学习的中职学生量身订做的一套中职与大专连读模式.该模式对探索中职教育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界定内涵,反思已开展的主要工作,深入探讨所进行的专业对接、教学计划整合、课程融合等特色研究,认真分析其实践效果和社会效应有利于该模式的进一步推进与实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教育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四大类。由于划分标准不同,带来了许多问题。实行成教与职教的沟通和融合,对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情况下,实现“两教”的沟通和融合,还须在管理体制、职业学校教育体系、课程体系等方面做大量的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15.
数理类基础课是工科院校各专业的重要公共基础课,其特点是学时数多、授课面广,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由于学生对这些课程的认识不够,导致其对课程学习的动力不足、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鉴于此,以“数理基础课概论”为切入点,深度融合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内容;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抓手,深度融合基础课和现代教育技术;以“成绩统计分析”为反馈,构建基础教学与学生管理相结合的沟通平台。通过上述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以达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对基础课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进而提高数理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连接转换的纽带,也是满足人民群众从“青年期学习”到“成年期学习”教育期盼的关键所在,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作用。要聚焦高等教育更好融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现实挑战,以更加多元融通的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开放融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更加主动服务的高等教育机构、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效果,更好融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形态不断演变,技术对全球教育的演进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四个划时代报告为分析框架,提取每个报告背后的技术背景,发现大众传媒时代与“终身学习”、互联网时代与“四个学会”、智能时代与“全球治理”,以及危机时代与“社会契约”之间的“技术—教育”理念发展的内在关系。在当代教育演进的过程中,中国教育捕捉技术转变契机,经历了技术变革教育与全球发展融合的四个时期,分别是追赶时期,从“视听教育”到“电化教育”的全民学习;紧跟时期,从“电化教育”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建设;同步时期,从“教育信息化1.0”到“教育信息化2.0”的高质量发展;共创时期,推动“教育数字化”的转型重塑。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理念演进之路,是一个相互融合与动态影响的过程。技术变革教育的中国历程,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教育领域中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万方 《甘肃教育》2023,(10):43-46
文章从一个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视角,结合作者在国外本硕学习体验,从职业教育的类型化特征、产教融合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应用型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育训结合的学习方式,以及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深入思考高等职业教育中“教育”与“产教”的关系,“教”与“产”的融合,学校与企业、行业的深度融合,完善理实一体、工学结合、育训结合的学习方式,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技术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两点论述都强调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沟通融合。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向相关的生活领域拓展,并使两者沟通融合,以此提高其对语言文字和现实生活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高职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课程平台,通过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为例,进行课程分析和学情分析,制订适合“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课程的教学策略,构建并实施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