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显了教育公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的二元教育体制,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在进一步加大.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的教育体制性障碍分析,挖掘了城乡体制性教育不公平的深层次原因,并对城乡二元结构下基础教育公平的制度改革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中国晚发外生型的现代化转型导致了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由城乡二元结构所引起的"农民工家庭代沟"现象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方方面面,其给农民工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农民工家庭代沟"主要是由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家庭中父母子女间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的差异引起的,缓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子女、父母、社会三个层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及其制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游走于城乡之间及不同地区之间的特殊群体。迄今为止,他们的合法权益依然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并时常受到当地社会的歧视和排斥。农民工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是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和结果。在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我们不仅必须进一步清理和废除传统的城乡隔离和不平等的相关制度,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性障碍,同时也应加大社会平等和社会融合的宣传,消除对农民工社会歧视,重建对农民工的信任及人们的社会认同,使农民工真正融入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4.
在城乡二元结构和汉族—少数民族二元结构的双重规制下,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城镇化过程显得异常艰难.教育地位获得、职业地位获得和收入地位获得的情况,标识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少数民族农民工.提升少数民族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李淼 《教育探索》2012,(5):80-82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教育体制性障碍是我国基础教育不公的根源.城乡二元教育体制衍生出来的教育政策弊端加剧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不公.城乡二元结构下社会分层和教育不公的恶性循环又使得我国基础教育不公持续扩大.只有改革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二元经济经构转换,因地制宜地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弱化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辅以改革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公平的教育制度和政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城乡基础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和城市社会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处于底层地位,与城市居民的关系不够亲密和融洽,城市居民身份意识非常淡薄,尚未融入城市社会。“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城市的社会歧视、各种正式组织对农民工的关注和容纳不够、农民工社会网络关系的匮乏及自身的局限性是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应该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清除并杜绝任何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和排斥性政策与做法,将农民工纳入其居住的社区和所在地区的工会组织中,实现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由内聚式团体网络向开放式团体网络的转变,加强对进城农民工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城乡二元化结构下,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农民工及农民工权益问题。农民工的人身权利、劳动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要通过立法、司法、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措施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性障碍使农民工的政治权利难以正常行使,就业市场低端化、讨薪事件频发等集中反映了农民工的弱势地位。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者,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依法规范劳资关系等制度和措施的跟进将会大大有益于农民工弱势地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所衍生的子问题。我国"外发后生"型工业化、城市化引发的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的边缘地位和业已形成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是审视和思考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时必须直面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所衍生的子问题.我国"外生后发"型工业化、城市化引发的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的边缘地位和业已形成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是审视和思考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时必须直面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经验及启示主要有:政府对农业、农村与农民的保护与支持至关重要,同时也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控作用;必须重视城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系统创新,充分运用经济、法律、科技、政策等多种手段来综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必须优先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基础;重视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城市与农村也渐行渐远,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层层深入,我国城乡一体化改革势在必行。从城乡一体化的学理性阐释入手,阐述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城乡一体化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再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城乡一体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城乡差距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国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相应成为我国新阶段农村改革的重大任务,要把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着力推进各项制度的改革进程,加快城乡各项体制机制的对接,从而真正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土地的物权化是大势所趋。农村土地改革的目标是破除城乡二元法律思维.建立符合城乡一体化要求的完整的农村土地物权体系。但农地物权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风险,这些矛盾和风险的根源在于农地物权承载过多的、价值取向各异的负荷。  相似文献   

15.
城乡教育统筹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解决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必然要求。重庆市作为城乡统筹改革实验区,实现城乡教育统筹,促进农村和城市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科学发展观为重庆城乡教育统筹寻求理论支持,从教育的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的结果三环节分析城乡教育中存在的公平性问题。最后,基于科学发展观为实现重庆城乡教育统筹的路径进行初步探索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率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研究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化效应非常重要。通过对河南省2005-2017年的数据进行整理,对人均GDP、城镇化率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及实证分析,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来与城镇化建立联系,剖析城镇化视角下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的提高能够缩小城乡收入相对差距,且降低城乡收入绝对差距的扩大速度,从而对城乡收入差距起到积极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城乡关系政策经历了从"城乡兼顾"到"城乡二元",再从"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城乡融合"的演变过程。政策调整推动着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总体上看,这一调整和演进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发展理论相一致。实践表明,适宜的城乡关系政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和稳定器。中共十九大立足于当代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现状,适时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新理念,据此,今后的城乡关系政策应继续沿着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工农互促、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思路来谋划。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存在,影响了教育公平。教育是否公平是区域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这不仅关系到农村是否能缩小与城市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从而实施高水平、高质量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全局。本文介绍了吴江教育在平衡城乡教育、加快区域教育发展方面的做法以及取得的实绩,同时提出推进教育公平需要系统思维,需要通过教育内外部协调性的制度建设实施稳步推进,这不仅是教育系统的期待,也是全社会的期待。  相似文献   

19.
从本质上讲,影响城乡和谐发展的民主政治因素也就是城乡政治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从政治关系层面研究城乡关系,分析民主政治发展对城乡和谐产生的影响,是城乡关系研究题中应有之义。文章在城乡政治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中的不和谐因素,并对统筹城乡民主政治发展,促进城乡和谐的基本思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统筹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国解决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重要途径。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统筹的发展过程,总结城乡统筹面临的形势与机遇;以福建省三个不同类型的城镇总体规划为例,分析城乡统筹在城乡总体规划中的体现,从而总结出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城乡统筹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