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邮发期刊"联订服务"的利弊分析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非邮发期刊联合征订(以下简称"联订服务"),是由天津半导体杂志社全国非邮发期刊联合征订服务部于1985年首创的,历时18年,已经由最初代理214种期刊发展到2003年的4108种,由单纯的代理非邮发期刊发展成为非邮发期刊、邮发期刊及图书三者共存的局面,由初期简单的印刷型"征订目录"发展成为拥有综合版、科技版、社科版及计算机版四个版本的多版本状况,并于1999年9月开设了自己的网站①."联订服务"已在全国图书馆界、期刊界赢得了很好的声誉,达到了与"邮发征订服务"平分秋色、甚至有赶超的强劲势头,成为了各图书馆及资料室期刊采购,特别是非邮发期刊采购的重要渠道.但是,经过多年的使用,笔者发现"联订服务"尚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文拟就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文期刊更名最新调查分析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秀华  吴翻  樊绍明 《图书馆》2002,(5):55-57,77
本文以1998年至2001年度中文期刊的“邮发订购目录”和“非邮发联合征订目录”为依据,基于“期刊更名率”概念的提出,对最近四年的期刊更名情况作了详细调查,深入剖析了期刊更名的原因,最后对更名期刊的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中文期刊多渠道的发行方式,导致了多种而又分散的组织管理工作,不但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也在提供利用方面造成了诸多不便,这些,应引起图书馆期刊部门的重视。以此思考中文期刊工作的组织问题,都不能以邮发和自办发行的方式作为开展中文期刊工作管理的标准。所以,探讨非邮发刊物的管理及利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 非邮发刊物的性质和特点何谓非邮发刊物,这里是指未经邮局系统发行的国内中文期刊,它们大都由学术机构或学术团体编辑出版,通过征订而自办发行的出版物。所以出现这种发行方式,究其原因有三:(1)通过邮发渠道发…  相似文献   

4.
论邮发期刊与非邮发期刊征订发行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邮发与非邮发期刊征订发行利与弊,以及据此我馆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浅议当前邮发期刊订购目录存在的问题及使用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中文期刊的征订现状,探讨了在邮发订购中所使用的邮发订购目录-《全国报刊目录》存在的六大问题,并具体介绍了在订购过程中有效使用《全国报刊目录》完成订购工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6.
唐萍 《青年记者》2005,(3):62-63
从2003年年中到2004年初,按中央要求,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报刊治理工作。全国共停办报刊677种,其中期刊395种;管办分离报刊310种,其中期刊260种;划转325种,其中期刊133种;政府公报等由征订改为免费赠阅94种。山东省期刊涉及到报刊治理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7.
非邮发期刊因其在专业领域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备受高校图书馆的重视。本文针对非印发刊的征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议非邮发期刊编辑部参加联订服务,联订服务部也应主动组织非邮发刊参加联订,这是对发行方、订购方、联订方和读者都很有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泰州市档案局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期刊宣传征订工作,将其作为档案部门服务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容之一抓实抓好。今年我市期刊发行数量第一次超过500份,具体做法是: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领导重视是做好期刊宣传工作的关键。我办领导高度重视一年一度的《档案与建设》征订发行工作,将期刊宣传作为全年的工作内容,明确分管领导。为确保将期刊发行征订工作落到实处,将发行征订任务落实到  相似文献   

9.
“时限三分法”是图书馆期刊组织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把馆藏期刊按到馆时间划分为现刊、过刊和过期期刊合订本3个部分.这种以时限为标准划分期刊的方法便于对不同时段的期刊采用不同的流通方式,规定不同的借阅期限,具有较好的灵活性,能够加快期刊的流通,提高期刊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结合作者所在图书馆现阶段期刊征订工作实际情况,通过对期刊征订的工作流程分析,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期刊征证订的工作思路 。  相似文献   

11.
非邮发刊,联合征订成为品牌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国非邮发刊已占公开发行期刊的45%,在市场激烈的竞争状况下,联合征订为国内非邮发刊征订开辟了一条可行有效的品牌服务途径.本文试从联合征订这一特点出发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图书馆期刊采访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邮发代号亟待规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姜志静 《编辑学报》2002,14(3):227-227
凡经邮局发行的期刊均编有代号,称"邮发代号".据对2001年经邮局订购的1487种期刊的调查,现行称谓极不统一,竟达60余种,粗略归类如下:1)冠以地方名称,如"鞍山市邮局发行代号"、"北京报刊发行局代号"等.邮发代号是由国家邮政局为便于发行管理,配给每个地区2个相连序号的发行代号,当我们看到某一出版物的邮发代号便知其发行省(市),因此邮发代号前冠以地方名称实无必要.2)冠以"国内",如"国内发行代号"、"国内发行"等."国内"二字意在区别于"国外";但就现状而言,尚未有"国外邮发代号 ",因此,"国内"纯属多余.3)冠以"发行",如"发行代号国内"、"发行代号"等."发行"2字义不清,没区别发行方式(邮局、自办、征订或联合发行),与邮发代号不甚相符.4)称谓"刊号"."刊号"是期刊管理部门为了统一管理和控制期刊的出版而给定的期刊注册登记的刊号.而"邮发代号"是我国邮政局为各邮区发行的期刊编制的代号,两者的性质、作用不同;因此,称"邮发代号"为"刊号"不妥.5)其他混乱现象,如"期刊邮发代号"、"本刊邮发代号"等,都远不如邮发代号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增长的时代,期刊的种类、载体形式、价格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图书馆期刊征订连续性难以保障。本文就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中文期刊征订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可以预见,期刊品种将继续增加,形式也磐然越来越是活多变。据统计,到一九九三年底,全国有中文公开发行的报纸2040种,期刊7596种,两项合计近万种,这些报刊发行渠道主要有二条:一条是邮局发行(以下简称邮发报刊),另一条是自办发行(以下简称非邮发报刊)。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杂志》1989年第2期上康福英的《中文期刊分类代号排架法》,介绍他们将中文期刊先分类,再将邮发代号作刊次号的方法。我认为此法存在以下问题: 1.“全国性”的刊物很分散。据1990年邮发刊  相似文献   

16.
中国棉花杂志社共办有两种杂志: 《中国棉花》(月刊)和《棉花学报》(双月刊)。在发行工作中,我们采取邮发方式,但许多基层农技人员及棉农订户由于不能及时收到所订的期刊,一部分基层  相似文献   

17.
期刊刊次号的取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行几种刊次号的优劣到目前为止,对期刊刊次号的取法,我国图书馆界还没有统一标准,规范的模式方法。具体到各个图书馆、情报单位有不同的做法。有用刊名代号的;有用责任者代号的,有用刊物出版发行代号的,也有用刊物出版发行地地区号的;也有用期刊年代加期数取号的;等等。在做法上,也有各异,就说同样是用刊名代号或责任者代号作刊次号,有的用刊名或责任者首字拼音的首字母组成,而有的即用刊名或责任者的首字的四角号码组成;对同样是用期刊出版地区号作刊次的,有的是出版发行代号中(邮发代号或统一刊号)的地区,而有的即用出版发行地的中图法中的地区号,对用期刊出版发行代号作刊次号的,有的用邮发代号,而有的即用全国统一刊号;等等。总之,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他们的目的还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区分同类的刊物。  相似文献   

18.
《档案与建设》2012,(9):61+74
宿迁市档案局《档案与建设》是全省档案宣传工作的主阵地,也是广大档案工作者获取信息、学习业务知识的良师益友。我局始终高度重视《档案与建设》期刊征订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期刊征订数量,充分发挥《档案与建设》对我市档案工作的指导作用。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组织召开各区档案局(馆)长暨协作组组长单位征订会议,传达贯彻落实全省档案宣传工  相似文献   

19.
杨珠 《编辑学报》2015,27(5):443-445
在“中国知网”上检索2013年工程类期刊有关广告征订信息的文献,分析其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宣传诉求点不突出、题名与正文不符、文字表述不规范、广告报价表不规范、联系方式不清楚、相同期刊的广告报价不一致、版面不协调等.指出期刊应形成严格的审核编辑机制、重视广告征订信息内容的撰写、注意文字以及排版规范问题等,以促进其达到广告征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学刊》系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和辽宁省图书馆主办的图书馆学专业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21-1033;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1884;本刊为月刊,每月30日出版;18元/期,全年定价216元(含邮费)。为竭诚向新老订户提供满意的订阅服务,本刊2018年将继续采取以下两种途径发行。1.全国非邮发报刊联合征订服务部发行用户可通过《全国非邮发报刊联合征订目录》订阅本刊,也可以通过全国非邮发报刊联合征订服务部开辟的其他渠道订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