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权斗争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野蛮轰炸南联盟,袭击中国驻南使馆,暴露了美国霸权主义以所谓人权的伪善名义进行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要认识“人权高于主权”谬论的虚伪性,首先要对我们与美国当权者在人权斗争问题上出现的新...  相似文献   

2.
人权是主权的基础,主权是人权的集中和保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不允许一国侵害别国的主权;所谓“人权高于主权”,是美国借以实现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手段;美国对内坚持“主权高于人权”,对外坚持“人权高于主权”,背离世界历史潮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焦点和突出的政治问题。西方某些国家以“人权”为旗号,形成了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神圣同盟,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也要以“人权”为首要条件。这种人权外交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昕渭“人权高于主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不适用于人权问题。因此,正确认识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揭露“人权高于主权”论的谬误与实质,对于挫败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图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主权与人权     
在阐述主权、人权概念及形成、发展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主权与人权的关系,批驳了“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人道主义干涉”论。  相似文献   

5.
人权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作为这一政策的积极制订者和实行者 ,在人权外交的理论和行动方面都具有特殊的影响 ,特别是在当前国际政治波谲云诡 ,错综复杂 ,“人权高于主权” ,“人道主义干预”的论调甚嚣尘上的形势下 ,这就需要我们对人权外交的本质和现实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 ,而美国的政策恰好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因此本文从回顾人权观念及其在外交政策中运用的历程入手 ,剖析美国人权外交政策的社会性和制度性基础 ,揭示美国人权外交政策的演变动态 ,从而勾画出美国人权外交的概貌  相似文献   

6.
主权与人权的关系问题是当代国际人权领域的一个根本问题。从国际法与国际人权实践的角度来说,主权高于人权,维护主权是实现人权的保障,没有国家主权,个人人权就失去了根本保障。在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到来的国际大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自己的战略意图出发提出诸如“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等主张,并在国际社会广泛推行。这些观点成为某些国家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与霸权的理论依据。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强调主权是人权的保障,主张尊重主权、促进人权、反对霸权,并在国际人权实践中加以实施。  一、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权与主权的关系问题成了国际政治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某些西方国家在“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下,践踏《联合国宪章》确认的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原则,频繁地动用战争手段推行其价值观,对一些主权国家进行干涉,严重地威胁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说,主权的实现与人权的保障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国家的主权便不可能实现人民的基本人权。为了深刻认识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有必要对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作一历史的分析。最早提出“国家主权”概念的是法国的自然法学家让·博丹。他把主权界定为“国家内绝…  相似文献   

8.
论邓小平人权思想冉昌光人权问题是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推行人权外交,把人权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提出“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等论调以推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针对这种人...  相似文献   

9.
“人权高于主权”论是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理论支柱。西方“人权高于主权”论不仅将人权道德化、国际化 ,使人权成为超阶级和超国家的普遍道德权利 ,把所谓普遍道德权利作为调整各国人权关系的主要手段 ,而且将主权建立在人权的基础上 ,认为限制主权的行为是合乎道德的 ,从而为自己树立所谓的终极“道德”形象 ,其最终目的是以新的形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奴役和剥削  相似文献   

10.
“人权高于主权”论是西方霸权主义和权政治的理论支柱。西方“人权高于主权”不仅将人权道德化、国际化、使人权成为超阶级和超国家的普遍道德权利,把所谓普遍道德权利作为调整各国人权关系的主要手段,而且将主权建立在人权的基础上,认为限制主权的行为是合乎道德的,从而为自己树立所谓的终极“道德”形象;其最终目是以新的开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奴役和剥削。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 ,都渴望把一个和平、友爱、平等、发展的世界带入二十一世纪。正当和平呼声高涨之时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所谓维护“人权”、维护“人道主义”的旗号 ,绕开联合国 ,于1999年3月24日起 ,悍然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79天的狂轰滥炸 ,制造了巴尔干地区的人道主义灾难。他们还叫嚣“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是借维“人权”之名 ,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之实 ,是彻头彻尾的霸权主义。一、主权与人权的基本涵义主权 ,是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国际社会,美国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危及世界和平。这引起了中国学对美国人权状况的高度关注。他们对美国的人权传统的渊源和构成、美国人权政策的历史演变和人权问题、美国与国际人权公约、美国人权外交等方面做了初步的研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权高于主权”是国家新干涉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90年代以来,该理论广泛传播,其直接目的在于为干涉别国内政制造理论依据。因此,正确认识主权与人权的关系,是揭露“人权高于主权”本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人权与国权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权理论和实践问题。正确分析和回答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针对西方一些国家竭力鼓吹的所谓“人权至上”、“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等荒谬论调。以及借此干涉别国内政和侵犯别国主权的霸权主义行径,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国权重于人权的思想。1989年10月,他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人们支持人  相似文献   

15.
主权原则是《联合国宪章》所确认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是,进入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口“人权高于主权”,动辄对中小国家横加指责、干预,甚至动武,主权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南联盟前总统米洛舍维奇被引渡事件,充分体现了国际关系上的一些变化。通过这一事件,该文结合国际法中有关主权与人权问题、引渡问题对此事件作一探讨,并指出该事件的国际法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权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权问题开始为国际所关注。它不仅促进了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也促进了国际的和平与安全。现代人权不仅国际化,而且在内容上突破了传统人权的局限。自80年代以来,人权问题已成为不同意识形态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方面。某些西方国家妄图利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推行强权政治。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主权,在人权问题上与西方国家展开了尖锐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黄楠森教授在1999年6月3日《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人道主义干预”在理论上是不能成立的。“人道主义干预”的理论前提是人权比主权重要;而人权比主权重要的理论前提,一个是世界潮流的全球化,另一个是“人权高于主权”。但事实上这两者都难以成立。现今的世界的确...  相似文献   

18.
主权和人权是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的关系是,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主权是保护人权的,人权的国内管辖、国际保护和国际合作是三位一体的,都必须以“主权”和“主权平等”为基础,都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全人类的人权的基本自由。中国在人权与主权关系上的立场是,维护人权,尊重主权,反对霸权。  相似文献   

19.
人权与主权之统一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与主权的关系问题国内学者已较多论及.主要是针对西方学术界“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等观点展开,这为两权关系在实践中的正确对待打下理论基础。尽管如此,国际社会中仍然出现的频繁的侵犯主权、践踏人权的现象说明二者统一思想并没有得到较好贯彻。本文以它们的统一为题,通过对东西方历史文化差异对人权观形成的影响作比较,重申要客观、辩证地理解二者的统一,着重从促进这一思想的实际贯彻及其可操作性来论述。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人权问题愈来愈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的焦点。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人权作为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的突破口,对发展中国家展开“人权外交”。正是在与西方国家“人权外交”的斗争中,邓小平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权思想。邓小平人权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他不仅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权外交”的攻势,严正阐明了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同时还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保障、实现人权这一科学的正确道路。一、针对西方国家“人权无国界”的谬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