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曹红卫 《职业圈》2008,(6):119-120
在当前实施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当中,大学生作为未来法治社会的主体,其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努力培育在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其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成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法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和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保障,而之前中国的法治进程步履蹒跚,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社会缺乏根深蒂固的法律信仰作为原动力。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法律信仰内涵的解读,分析当下我国法律信仰存在问题及原因,从而探求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培育和固化民众对法律信仰的有效途径,以之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原动力,促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当前,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存在缺失,本文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改革以提高大学生法律知识素养和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4.
王丽 《职业圈》2007,(12):186-187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规范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它在制度无法弥补缺陷时起到修正作用,文章主要探讨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对于推进当前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塑会计行业诚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加快建设现代法治体系的过程中,吸纳了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理念,这些理念是我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原生力量:德主刑辅作为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内容,新时代法治建设对该思想进行改良,并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策略;国家在规定纠纷解决方式时,汲取了我国传统的"息讼"思想,充分发挥了调解制度的作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提升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传承了传统法律文化中"治国先治吏"思想;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慎刑"思想一直受到当代学者的好评,立法者在法治建设中也对我国刑罚体系进行反思,制定了一系列注重保护人权的法律。  相似文献   

6.
黄洪山  莫媛媛 《职业圈》2007,(24):81-82
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从此,依法治国的口号便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开来.勿庸置疑,法治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十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虽然说小有成就,但是,从整体上而言,还是不能让人满意.尤其是在我国的依法行政方面.推行的速度显著跟不上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浅议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文斌 《职业圈》2007,(4):56-57
依法治国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给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客观地认识高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认真分析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法治缺陷及各种新现象和新问题,并不断思考、探索其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姗姗  苏旭 《职业圈》2007,(19):41-42
传统法律文化在清末变法之际,制度层面的成果消失了,但精神实质却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传统法律文化形成和特征的把握,可以解释法律实施的实然和应然的冲突,有利于深刻把握当今法治社会建设实践.文章从礼法关系变化、法与和谐、息讼、德礼、人情的关系等角度考察、探析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9.
郑诗斌 《职业圈》2014,(26):21-2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决定,开启了法治建设新时代,也为依法治企指明了方向。加强廉洁风险预警与防控,是国有企业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改革中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其关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关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作为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作出的“四个全面”全新战略部署的关键一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能否真正实现,对中国政党和政府权力运行、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经济建设有序开展、民心民力巩固团结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业越来越依赖市场,就业行为趋于法治化,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法律素质欠缺成了阻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旨在寻找分析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淡漠的主要因素并就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就业法律指导工作的必要性、具体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公民的法治认同对新时代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公民对法律的遵守和服从、对良法的赞同和拥护、对法律活动的积极参与构成了公民法治认同的内涵,而推动公民法治认同有助于推动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国家的建设。公民法治认同的实现有其内在机理,主要表现为利益导向、价值导向、能力导向。当前,我国需要围绕法治认同的内在机理强化公民的法治认同,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树立法治的威信,激发公民的情感动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公民广泛的价值认同;积极引导公民参与法律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文章浅谈了如何通过法治来推进我国政治发展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法治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地推进法律文化认同,可以培养更加广泛的公众法律信仰和树立法律权威,所以做好现代化法治建设中法律文化认同的探讨和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解法律文化认同的内涵出发,就法律文化认同在现阶段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于新时期法律文化认同的特征以及结构进行了分析,目的就是要探讨有效而全面的法律文化认同实现路径,从而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内涵丰富,其中许多优秀法律文化对当今中国法治事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保障当代中国法治价值的实现,需要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继承其中有利于现代法治发展的内容,避免法治建设误入歧途,使人们收获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发展本土法治文化提供植根的土壤,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顺利进行及和谐发展。吸纳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人伦道德、反腐倡廉、和谐安定等有益的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法治的内在意蕴在于对法律的信仰。其中,正义和融入民情是法律得以信仰的最重要的两个条件。自然法对西方法治的影响启示我们:发掘中国法律传统的有益元素,将其融入社会民情,是培植社会民众法律信仰的极其重要的途径。而适度加强道德法律化,是对我国法律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家强,文化繁荣发展对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们今天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力量,建设我国法治文化需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全面开展,这四个方面文化建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能顾此失彼。建设法治文化需要政府加强领导和管理,需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才能促进我国的法治文化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规范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它在制度无法弥补缺陷时起到修正作用,文章主要探讨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对于推进当前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塑会计行业诚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淼  马春庆 《职业圈》2014,(32):105-105
企业法治文化也是社会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企业是否能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诚信守法,公平竞争,关系到企业的法治文化,也影响到社会整体法治建设。正确认识石油企业法治文化的重大作用,采取多种举措加强石油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20.
企业法治文化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延伸,是企业文化的升华。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提升企业执行力、实现综合竞争力以及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剂。“在全球竞争格局中。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础。”综合分析资源、技术等因紊,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依靠企业法治文化的发展。可以说,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成熟度与企业综合实力的强弱成正比。准确把握企业法治文化的实质,充分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及时完善、创新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对于增强企业的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