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绘画空间     
王琪  周芬芬 《职业圈》2008,(4):103-104
在绘画史上,空间意识随着哲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一次次观念上的变革,那么现代艺术的绘画空间观是怎样的?绘画空间是如何表现的?文章将尝试从这些层面对绘画空间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论绘画空间     
王琪  周芬芬 《职业圈》2008,(5):103-104
在绘画史上,空间意识随着哲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一次次观念上的变革,那么现代艺术的绘画空间观是怎样的?绘画空间是如何表现的?文章将尝试从这些层面对绘画空间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叙事学最早在语言学领域被提出,后被延伸到如电影、小说、绘画、建筑等专业领域。民俗是一种历史久远的文化遗产范畴产物,是人们创造、共享、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与人们的生活尤其是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民俗博物馆是向大众展示的公共空间,是展示一个地方或民族传统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公共场所。除了展示一些物质文化,更需要叙事性来展示更深层次的民族精神文化追求。以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为例,以设计学角度从功能层面、故事情节序列、叙事结构和叙事原则等方面解析博物馆的叙事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绘画本体论角度出发,通过历史学、心理学、哲学等路径,阐释汉代画像石的美学特征、文化传承。注重从文本出发,遵循解析汉代美学风格——探求汉代民族审美感应性——将《侍者进食图》与《亚维农少女》作横向对比,得出处于不同时空中,艺术作品空间再造的区别与联系。由此路径,呼应汉代的美学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切艺术都要求有民族风格,戏曲中的布景艺术,当然也要求有民族风格。布景是离不开绘画的。作为中国戏曲这一种特定演出形式来说,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绘画,才适合于中国戏曲舞台布景的风格?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是可以采用中国民族绘画形式的。所  相似文献   

6.
李劼人笔下的成都不仅是历史深厚的千年古城,更是近代转型中的新型城市.在李劼人笔下,成都的历史和现实紧密相关,城市与乡村共同构成了独特的空间场域.该研究从日常生活空间、阶级空间和性别空间3个视角入手分析李劼人小说的空间场域特点,借此探寻小说中的权力表征及其背后的权力更替.李劼人小说十分注重空间性,无论是从小说中城市地理空...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空间作为承载城市精神和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是异质性最强的空间类型之一,其代表了城市的形象和特质,对于城市文化发展和空间营造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城市文化空间的内涵演化、动力识别、实用转向、虚拟拓展等的研究,概述近30年来我国城市文化空间研究的历程,总结城市文化空间具有物质、精神和行为的统一性、时空二重性、多级空...  相似文献   

8.
《奥茨贝尔与大象》的先行研究中没有用到空间论,也没有从《奥茨贝尔与大象》文本中人界与异界的关系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因此,该文以《奥茨贝尔与大象》为文本,以列斐伏尔的空间论为理论基础,探究人界与异界的关系,这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此次研究结合了列斐伏尔的空间论,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物理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3个角度分析大象的生活环境、心理情感及故事中隐含的社会现实,主要围绕代表森林异界的大象在人界的经历和遭遇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大象所居住的森林异界与人界之间的关系。最终由大象被压榨说明异界与人界的对立。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绘画的“艺术语言”?它的特定涵意是什么?以我的理解,无过于画家把自己对某阶段社会领域、自然现象的关注、理解、看法,通过掌握的某种绘画的技法、造型能力、构成因素、形成法则等,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和程序把它从画面上表达出来,达到与观赏者以交流,或产生共识和理解。这大概是广义的解释。语言的精辟、生动与否?其一,这与画家自身对表达对象的认识,理解的深度有关;其二,与画家掌握理解绘画自身的“语言规则”、“辞汇量”多少的精活程度有关。我把绘画中运用的技法、造型能力、构成因素、形式法则等可以传授,绘画时都能利用带有“共性”的东西,统理解为“技术因素”或者称“技术含量”,把画家所独有的,不能直接传授替代的审美意识,世界观、艺术真理的崇尚性,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位性,理解为“艺术修养因素”,或称“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波罗诞”作为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海神祭祀民俗活动,其见证了我国古代祭海文化的发展,是重要的民间信俗,如何使其更好地得到保护与创新性发展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文化空间理论及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口述访谈等方法,该文认为波罗诞的文化空间要素由中心理念祀神祈福、核心形象祝融及其五子、符号波罗鸡与波罗粽,以及活动主体游客、政府等构成,空间保护上存在着基础设施不足、符号吸引力不足等4类问题,并对此为其文化空间核心区与辐射区的营造与延伸提供9大对策,以促进波罗诞的传承与发展,助力非遗的活化,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人文湾区。  相似文献   

11.
刘扬 《文化学刊》2009,(5):152-157
寺庙是中国最为普遍的一种传统公共空间形式,深深扎根于民众日常生活之中。近代东北区域社会公共空间发生极大的变化,但无论在偏僻的乡村,抑或繁华的城市,东北寺庙都是普通大众最重要且平等使用的公共空间。近代东北寺庙这种传统公共空间成为东北地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宗教信仰空间、日常生活娱乐空间、商业活动空间,展现了东北区域民间社会日常生活状况和近代复杂历史背景下的社会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无数,其中不乏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篇幅最短且充满戏剧张力的戏剧,《麦克白》运用了一系列独创的表现手法和叙述元素来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心理变化。近年来,叙事学研究一直受到不少国内外研究者的强烈关注,“空间转向”也在人文社科领域快速发展,该转向为文学批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启发。研究者把文学空间与叙事学研究相结合,并进行了深入探讨,将空间叙事与文学作品创造性结合也成为叙事学发展的新热点。该文将以亨利·列斐伏尔提出的物质空间、社会空间以及心理空间为理论基础对《麦克白》中的戏剧空间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阐释莎剧中所蕴含的丰富意蕴及独特的叙述艺术。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化是由人类通过长期的聚集性活动创造出来的,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方面的形态总和,深刻影响城市人群生产生活状态和城市物质空间生产方式.城市文化空间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支撑,许多城市片面地将城市文化理解为非物质层面的成果,忽略了城市文化空间这一文化物质载体的深刻作用.绿地空间是城市文化空间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历史文化街区独具特色的空间肌理逐渐被破坏,探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特征对城市的文化延续与保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空间句法作为定量分析的工具,能为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几何结构提供客观的量化结果,从而为其更新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以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的技术方法,结合实际现状,从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3个方面分析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特征,进一步探究其空间形态特征与业态分布及历史文化要素分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保护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是城乡规划领域的经典议题。以广州市为例,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和人群画像数据等,聚焦城市内部各街区,通过对居住空间类型与社会群体分布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关联分析,深入探究中心城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及现存问题,进而提出城市社会空间高质量均衡发展的调控策略。研究发现,广州市中心城区在居住空间类型方面以商品房街区和城中村街区为主,老旧街区占比较小,呈现出明显的居住空间分异特征,且三类街区的居民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消费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方面差异显著;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水平在不同社会群体及三类街区之间亦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在城市历史发展惯性、城市规划引导、房地产发展的共同影响下,广州市中心城区呈现出“圈层+斑块”的社会空间结构。为缓解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出现的社会空间维度不均衡发展的问题,从可负担住房保障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两方面提出相关调控策略,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研究阿瑟·丹托论绘画与摄影的关系在艺术终结论当中的意义与定位。丹托认为绘画与摄影之间的问题,是艺术终结以来最后一个需要被比较讨论的议题。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What Art Is?》(《艺术是什么?》)则尝试将艺术的界线运用哲学的逻辑与思维勾勒一个更清楚的范围。本文透过细读法(close reading),以书中第四章《The End of the Contest:The Paragone between painting and photography》(《竞赛的终结:绘画与摄影之间的对照》)为核心,以议题的方式处理丹托书写文本的脉络及欲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消费社会的深化发展,现代消费已成为影响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重要因素。以此为出发点,以消费文化的视角来考察城市空间,揭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门半岛滨水空间形态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消费时代,城市主要根据经济诉求组织空间的生产,借助资本的熔铸,澳门半岛滨水空间建设呈现出博彩旅游化、高层豪宅化和空间巨构化等特征,并最终实现空间形态的重塑。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反思,如城市消费空间与传统城市意象的协调发展、城市空间的阶级化和滨水空间的公共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毕飞宇的先锋精神始于他的第一部作品《孤岛》,一直延续到当下《欢迎来到人间》。这种先锋精神及其叙事集中体现在空间对时间的割裂。结合空间理论的发展,从詹姆逊的后现代超空间理论视域来看,毕飞宇以认知测绘的写作姿态,塑造了当下超空间的同质化和主体无法超越空间的生存状态。而距离的产生是毕飞宇认知测绘的前提,也是其引导受众重新定位的前提。他拉开了生活与写作、个人与社会、文学与评论之间的距离,以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融合的视角,帮助当下受众重塑空间认定和自我认知。ChatGPT的产生却恰恰是抹杀距离的科技推手,技术常态又将像以往一样消减大众认知测绘的能力。因此,当代作家需要强化先锋精神,在创作中强化距离控制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空间构建与传统节日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昕 《文化学刊》2009,(5):55-59
文化空间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如今构建型的文化空间已成为都市民俗活动的一种常见现象,这种文化空间本身并非是民众自发举行传统文化活动的场域,而是由精心设计和组织,在特定空间内展现一定文化内容的场域。在这一类型节日文化空间的塑造中,应注意分析该节日与人们生活的结合形态,打造核心象征物,并进行不同程度的创造性革新,从而使之有助于改善传统节日和民众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个现代水墨荷花作品,既要对科学理性的诗话超越,同样还有对绘画本体价值的挖掘,除去那些精神层面的理想、道德的因素外,绘画点线墨色的构成就要承担起特殊的审美功能,在构成上更应该打破焦点透视的制约,20米的荷花长卷,不仅仅是一张画,也是一个美学活生生的意识流,它更是一个时间和空间交集的畅想,是中国人吾道一以贯之的世界观的现代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