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啸的爱恨情仇中人性的升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啸山庄>的主旨是对人性的批判,而非对现实的批判,这正是它被誉为"文学中的斯芬克斯"、"人间情爱的最宏伟史诗",以及"惟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的原因.它对于人性的论述非常成功,指出人性善恶之间的转化与其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紧密相连.<呼啸山庄>在描写主人公爱--恨--爱的人性转化后,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最终战胜了人性的邪恶,爱远比恨更有力量.  相似文献   

2.
胡海晨 《职业圈》2007,(12):35-37
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基础之上,不同的人性假设衍生出不同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知识经济时代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模式.文章就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性的认知,提出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进行人性化管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人性是电影的底色,离开了人性刻画的电影是苍白无力的。电影《为奴十二年》采用冰山理论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对个体的分析刻画作为思考人性、社会、历史问题的重要手段。以人性为视角,回家为线索,冰山理论为支撑,通过分析伤痕电影《为奴十二年》中人性的表现,揭露影片背后的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4.
高嘉 《职业圈》2008,(8):67-68
文章采取层层递进式,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对人性的分析,总结出体育的本质。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体育运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保障方面,传统的中国社会对于人性善的追求是一种错误价值导向.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障缺失了法制性与长效性.鉴于此,现代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为价值指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对人道主义的价值的追求.是人性善理念的体现,也是维护社会正义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面具及其深层结构的分析,追寻和探索面具与人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面具在属人的世界中得以安身立命的内在结构和实践意义。以"面具囚徒"在当今社会中的困境来阐释面具与人性的关系,并力图构建出一种现行的人性涟漪圈,促进人性的生成及其反思。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足;阐明了人性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强调了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人的因素.文章从人性出发,提出了培养员工归属感、提升员工凝聚力、完善企业激励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推动的有力保证,而文化建设和推动又是员工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西方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理论发展概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性的客观、全面、正确的认识是管理工作的前提.揭开和理清人性假设与管理的关系,对于现代管理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创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性行政法     
一、人性预设的基础理论作用 社会学问题都具有各自的人性假设基础。而法律无论是从具体的法律条文还是从法理层面都应该是以它所认定的人性假设作为基础和引导的。人性的预设是它的理论分析框架的出发点和逻辑推理的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理论构成了不同的行政管理理论的原点。也构成了不同的行政法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性行政法     
王鹏宇  王荣 《职业圈》2012,(18):152-152
一、人性预设的基础理论作用 社会学问题都具有各自的人性假设基础。而法律无论是从具体的法律条文还是从法理层面都应该是以它所认定的人性假设作为基础和引导的。人性的预设是它的理论分析框架的出发点和逻辑推理的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理论构成了不同的行政管理理论的原点。也构成了不同的行政法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男主人公在性格上具有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烙印,也与艾米莉的个人成长经历密不可分.希斯克利夫经历了歧视、人性的压抑和爱情的背叛后,变成了采取极端的爱和极端的恨来面对他的人生.正是男主人公性格特征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社会现实--资产阶级人类的不平等,也由此导致了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2.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在<边城>里,通过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醇厚的世俗人情,及对<边城>中人物的刻画,描绘了一幅人性至情至善的民俗风情画,讴歌了一首人性至真至纯的赞美诗.  相似文献   

13.
论林语堂的"立人"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人"是中国现代思想启蒙者的共同话题.林语堂的"立人"思想经历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途径,从早年的"重塑国民性"出发,经过"个人主义",再到发现"完美人性",他自始至终关注着人性的自由发展,塑造着人文主义者心目中的"新人"形象.林语堂的"立人"思想,与鲁迅等人的人学理念一起构成了"五四"启蒙话语的丰富性与整体性.  相似文献   

14.
舒萍萍 《职业圈》2007,(21):95-96
感恩是对他人的帮助和恩惠由衷地表示感激,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15.
吴声怡  张梦  刘亚娜 《职业圈》2013,(36):77-79
一、“自在人”假设及其S理论审视 第一,“自在人”假设的重新定义。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现代人人性的本质,吴声怡教授提出了“自在人”人性假设。从广义上讲,“自在人”是人性的一种理想状态,即人性能够不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能够独善其身,做到“慎独”。  相似文献   

16.
人性有理性和共性的一面,更有非理性和个性的一面,前者用科学管理有效,后者用艺术领导才有效.  相似文献   

17.
伊恩·麦克尤恩的新作《甜牙》讲述了女间谍塞丽娜的故事,文本中充盈着时政与文学、女间谍与青年作家、善意的欺骗与真挚的爱情等情节,笔者意图站在人性伦理与道德情感角度来分析主人公塞丽娜的一生。小说中改变塞丽娜一生的主要人物分别是塞丽娜母亲、塞丽娜情人托尼·坎宁、甜牙资助对象汤姆·哈雷,笔者拟从这三个人物入手对《甜牙》中人性的伦理道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哲学发展史中,哲学家对人性的认识,经历了从无知到知,从简单认知到复杂认知的过程。从本体论角度看,人性是最初纯自然的状态,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本性逐渐被忽视,人们更多地关注人的政治性、伦理性。当人从自然状态走向社会状态,自由不断受到限制,人性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引起人的思考。打破自然状态,建立社会状态下的人性依赖于道德哲学将自由和人性并存。中国传统哲学中自由受制于道德;在西方道德哲学中,自由和道德是辩证统一的。理清自由与人性的关系对人的自我认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严魁 《职业圈》2007,(9S):98-99
《呼啸山庄》的主旨是对人性的批判,而非对现实的批判,这正是它被誉为“文学中的斯芬克斯”、“人间情爱的最宏伟史诗”,以及“惟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的原因。它对于人性的论述非常成功,指出人性善恶之间的转化与其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紧密相连。《呼啸山庄》在描写主人公爱——恨——爱的人性转化后,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最终战胜了人性的邪恶,爱远比恨更有力量。  相似文献   

20.
话剧《驴得水》在喜剧的外衣下包含着悲剧的内核,通过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来表达人性的本质与内涵。本文撷取"性格反转"这一中心论题,通过分析周铁男、特派员和铜匠性格的前后差异,来探究其中蕴含的对人性以及对信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