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激励是促进学生自觉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并使自身得以全面发展的非常有效措施。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需要(高层次需要,如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等)的满足(得到肯定性评价),会使评价对象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个体的动机,调动个体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促进个体自我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恰当运用激励手段使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成绩的需要得到满足,使学生的动机、态度、情感、人格等因素处于并保持积极、活跃、协调的状态,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那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激励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我们…  相似文献   

2.
王兄 《江西教育》2003,(13):28-28
课改后的评价不仅看学生的客观学习成果(即学习成绩),而且注意学生的内在感受和内在动机。提出激发学生动机、维持调节学生学习行为为更高的目标,从而改变了对评价目标的单一传统型界定,将评价从客观可见的学生成绩延伸到学生的主观态度、情绪等方面,实现了主客观相结合的全面化评价模式,全面发挥评价功能。评价的重点不仅是结果,且在过程,这一点相对于传统的评价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并将评价本身看作是师生的交流过程,改变了原有的评价以教师来定格学生的单向运作方式,把学生也纳入到了评价主体范畴,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自控的主体权。…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学中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动机;积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吸引住每一位学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维 《广西教育》2014,(5):112-112
正激励性评价是将被评价者的发展作为目的,采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使学生的人格、情感、态度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教育是推动学生前进的有效动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时,应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灵活多样、独特、新颖的评价语言,给予他们中肯、真诚、赞扬的评价,使课堂教学更加妙趣横生,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学中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动机;积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吸引住每一位学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6.
"档案袋评定"作为一种质的学习评价方式早已被西方发达国家所应用.为学生构建人格发展档案的过程就是引导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空间,全面了解并科学评价学生的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思考,做出正确的评价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构建学生人格发展档案的过程,也是学生在不断接收和思考来自老师、家长、同学的意见,逐渐调整自己,最终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的过程.学生能经常发现自身特有的价值,树立自信心和自我意识,从而使自我不断完善,使人格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中,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现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营造创新氛围以及训练创新思维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支架式教学是强调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美人格的过程。支架式教学最重要的是搭建脚手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搭建不同的脚手架,其目的在于建构和塑造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知、情、意、真、善、美的完满人格,并以此达到使学生"爱学"、"学会"和"会学"的目的,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评价是一种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的价值判断活动。教育评价具有激励、导向、调整、反思、选拔、诊断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评价,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教学中不断改进评价方法,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也要加强对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注意即使评价与延时评价的运用,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和改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关注结果评价的同时更要关注过程性的评价,通过评价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曾献仁 《广西教育》2007,(5A):13-14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塑造学生创新人格的重要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倡评价目标的多维度,使数学学习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评价目标应体现多维度1.注重情感过程的评价.教师应当关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过程的评价.如教学环境上,教师是否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是否敢于质疑、大胆尝试、乐于交流;学习兴趣上,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之中,学生是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自信心方面,教师能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否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注重对情感过程的评价,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的情感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2.注重知识技能评价与能力方法评价.首先,教师单纯的知识技能评价要适当.以往的数学测验(评价),一味地强调反复训练和机械模仿,使得学生缺乏创造性和探索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时,...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价制度,由过去以分数为主,轻过程,重结果转变为以生为本,过程和结果并重,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心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在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强化激励、教育功能,并建立和不断完善六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从学校自身、课程、教材、课堂、教师和学生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一、对学校自身的评价新课程要求坚决打破以分数为主,唯“升学率”论,以考试成绩衡量办学质量的传统做…  相似文献   

15.
在以往的教学中,提到学习评价,人们就联想到考试和分数,可见我们在学习评价时过于注意学生的学业成绩,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而忽略形成性评价.受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分数第一"的思想在学生、家长、教师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分数成了学生和教师沉重的负担.用怎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如何让学生从"一张试卷论英雄"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学习成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我们想到了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通过<数学成长册>来反应.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倡评价目标的多维度,使数学学习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郝丽荣 《考试周刊》2014,(12):77-77
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自身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以人格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每一位学生,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使中专学生达到文化、技能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渗透心理教育。通过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和教师的良好心理状态的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1):74-75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方式、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技能掌握、学习效果等智力因素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状态、兴趣、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而正确的教学评价则是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关键。坚持激励性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评价内容,优化评价形式,创新评价语言等,以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林刚 《甘肃教育》2003,(11):8-8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全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师范的学生都是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良好健全的人格培养是学生思想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