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星 《科教文汇》2011,(17):92-93
当今初中作文正朝着生活化方向发展: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将作文与熟悉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作文教学包含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三大特点,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作文教学才富有生命活力。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关注自然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学生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培养、积累与升华,从而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相似文献   

3.
一、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一)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退休老工…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实际,将作文教学融汇于自然、社会、生活当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运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燃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想写作,会写作,乐写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郑晓珠 《知识窗》2014,(22):68-6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就要求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源泉,即作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叶圣陶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如果没有生活这么丰富的源泉做后盾,又岂会有点睛的神来之笔。所以,笔者认为学生要写好作文、写出个性、写出独特的内容、写出灵动的作文,就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体验源于写作,写作就是这样,缘自于生活体验,超然于生活,又表达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基础上写作,让学生在写作的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活,感受快乐,应该是作文教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教师要培养学生习作中的悟性和灵性,就必须让学生读经典之本,写想象之文,抒自然之情,表真实之情,让学生扑向生活的"百草园",努力使作文过程成为学生从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促使学生的人格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8.
谢丽英 《知识窗》2013,(22):72-72
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  相似文献   

9.
牟清江 《科教文汇》2008,(14):68-68
任何一件事,只要是被动完成,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作文亦然。学生不喜欢、不愿意写,自然就写不出好文章。因此,要想出好文章,就必须让学生自愿自觉地写,以写作为趣。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希望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能够设身处地地想像学生内部的意思和情感,然后选些学生能够作的愿意作的题目给学生作。如果这样,教师出题目就等于唤起了学生作文的动机……”因此,在训练学生作文时,  相似文献   

10.
生活五彩缤纷,丰富多彩,它是一首诗,一支歌,一篇散文,一部小说??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每天都用自己稚嫩的眼睛观察着生活,用自己幼小的心灵感悟着生活。一旦打开了生活的闸门,作文之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流出来,具有蓬勃的生机、鲜活的活力,和绚丽的色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心智水平,不同的生活境遇,所以往往对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珍视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走出传统的一体化的标准模式,让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自由流淌。  相似文献   

11.
言之有物     
教师们经常叹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没有灵气。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文与生活脱节,学生言之无物。文章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硬"挤"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从心里自然"流"出来的。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言之有物"。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教师作文指导不力,是造成学生作文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如何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喜爱作文,乐于作文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3.
作文者,乃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之需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生活,作文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丰富他们的生活积累,是作文教学的必要条件。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生活源头"的开掘,让学生的作文在生活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作者主观情感思想的表达,本应是最具个性倾向的,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个性”在我国作文教学中长期缺失,造成了学生作文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多年来,作文教学忙着应付考试,高中瞄准高考,初中瞄准中考,应试策略铺天盖地,用固定的套路来约束学生,抑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个性化的体验、理解与表达,学生写作常常喜欢遵循一定的套路,使作文成了“应试八股”,让本应充满青春靓丽的文采荡然无存。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应怎样指导学生发展个性呢?笔者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首先应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要有…  相似文献   

15.
在作文教学中就必须帮助学生捕捉生活中美的闪光点,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场景或引导学生搜集、处理记忆存储中的生活信息,让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16.
德央 《西藏科技》2011,(11):46-46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批改作文常常让他们觉得无可奈何。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评语总是让他们。那么,如何评改学生的作文呢?笔者从老师批改作文及对学生作文的评语总让学生心灰意冷、长期这样批改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就荡然无存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学生要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写出自己个性化的作文。教师应教会学生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生活在他们身边的人。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进行作文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个性化水平?一、丰富学生生活,拓展习作素材。二、营造书香校园,促进积累运用。  相似文献   

18.
李永静 《今日科苑》2010,(6):270-270
真情实感相比较,新《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问题是这种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之作,我们所能看到的寥若晨星。学生们这样那样的缺失,追究起来,则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和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首先是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上过多地强化了价值判断上的一统,第二,是教师对作文的冷情批阅导致了学生作文的记忆创伤。第三,集中体现娱乐功能的大众文化以其不挡之势侵袭着学生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9.
杨海峰 《今日科苑》2009,(24):237-237
《课标》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  相似文献   

20.
姬桂贤 《科教文汇》2013,(26):161-162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素材匮乏、指导乏力等方面的状况,面对作文教学的困境,广大语文教师应当深入反思自身的教学工作,尤其是要在强化作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方面下工夫,有效提升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中搜集生动信息,养成素材搜集的良好习惯;选取社会生活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辨析明理,为作文写作积累丰富素材;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知,同步开展技巧指导,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让生活成为提升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