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近日,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秋季招生简章上,新增“新闻评论方向班”,招收20人。据悉,这是我国首个面向高考招生,旨在培养评论员、评论编辑、评论主持人、深度报道记者的特色班。这是该校新闻教育培  相似文献   

2.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秋季招生简章上,新增“新闻评论方向班”.招收20人。据悉,这是我国首个面向高考招生,旨在培养评论员、评论编辑、评论主持人、深度报道记的特色班。这是该校新闻教育培养特殊新闻人才的一个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华中科技大学自2001年设立新闻评论团以来,其新闻评论特色教育已走过10年历程,取得了一批显著成果。今年4月,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媒体的专家们汇聚一堂,就该校的新闻评论特色教育的成绩、经验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就新闻评论特色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5月前后,非典疫情把大学的师生们都“困”在了园里,然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的一些老师和学并没有闲下来,他们在努力开展新闻评论的研究和作。2001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和该校党委宣传部筹划成立了全国高校第一家评论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著名教育学家、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院士等任顾问,华中科大闻系主任、长江日报原评论理论部主任赵振宇教授任团长兼总教练。评论团有来自文、理、工、管、医等个学科的学员50余人,由研究生、新闻评论特长生组成。新闻评论写作需要一个较长的培养过程,评团从大二学生中挑…  相似文献   

5.
4月29至30日,人大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涂光晋教授应邀参加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特色教育十年会和第四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特色教育十年会,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办,旨在总结十年来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评论教育。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评论教育十年来经历了新闻  相似文献   

6.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媒体,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的,大河网"焦点网谈"在先,《大河健康报》"健康话题"在今。"焦点网谈"2006年获奖,是中国互联网首个"中国新闻名专栏";"健康话题"今年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名专栏),是河南省纸质媒体首个"中国新闻名专栏"。"健康话题"为什么能获奖?评委们说,是因为它独具的科学评论的特色。为什么是"独具的"?因为其他媒体没有。什么是"科学评论"?就是以新闻评论的笔法阐述科学观念、科学知识。这就是特色。  相似文献   

7.
赵振宇 《传媒观察》2003,(11):23-24
新闻评论是整个媒体报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新闻传播的大势紧密相联,新闻评论也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走势,了解这一现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发挥新闻评论的作用是十分有益的。华中科技大学组织师生对2002年中国大陆主要新闻媒体的新闻评论做了一番较为全面的调查(包括发表的评论数量、评论内容、评论趋势、评论对象、评论时效、评论风格和评论字数等指标),发现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希望拥有高素质的评论队伍、高水准的评论文章。如果你是媒体人,及时补好新闻评论这一课,将会为你的传媒生涯增添亮色:如果你还是新闻学子,在校期间若能练就一手新闻评论的好笔头,你将会成为用人单位的稀缺人才。2014年12月6日,《新闻与写作》杂志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举办"评论互动场"武汉专场活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宇教授以实际案例为"引",引导同学们针对实际展开观察、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评论著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推出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  相似文献   

10.
赵振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市社会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研究员。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媒体从业19年后,于2001年起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已出版新闻著作《新闻公关艺术》《应用新闻论》《现代新闻评论》《与灵魂对话》《新闻报道策划》等,其中《现代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策划》列入全国高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之余,应邀在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的大学和新闻单位讲学。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的现状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是整个媒体报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新闻传播的大势紧密相联,新闻评论也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走势,了解这一现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发挥新闻评论的作用是十分有益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组织师生对2002年中国内地主要新闻媒体的新闻评论做了一番较为全面的调查(包括发表的评论数量、评论内容、评论趋势、评论对象、评论时效、评论风格和评论字数等指标),发现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评论著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推出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这是一部颇有新意的理论著作.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本书的作者赵振宇教授从事新闻评论的实践和教学有近30年的时间.他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  相似文献   

13.
陶克强 《新闻实践》2007,(12):12-13
11月上旬,由嘉兴日报、新闻战线杂志社、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嘉兴日报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党的诞生地——嘉兴隆重举行。这是全国  相似文献   

14.
施拉姆当年出任衣阿华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构建学院发展蓝图时曾说过:"我们所要造就的学生是整个大学中最适合于理解和谈论他们所处的那个世界的学生."而现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评论特色班的同学们,正在赵振宇教授和他的团队的带领下,谈论着我们身处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评论著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推出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该书的作者赵振宇教授从事新闻评论的实践和教学近三十年,他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在报社工作期间,其中大部分时间从事新闻评论的编辑与写作。后来调入大学,给本科、硕士和博士  相似文献   

16.
杨林 《现代传播》2003,(6):99-101
20 0 3年 10月 3日至 4日 ,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主办的“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来自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广西大学、新疆财经学院等评论教育界和实践界的专家、教授和新闻工作者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硕士生、新闻评论特长生等共计 6 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加入WTO使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和广泛 ,其中新闻传播表现得更为突出。中国的新闻传媒也必须适应这种形势需要…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1月3日至5日,由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浙江嘉兴召开。来自新闻评论学术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约20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李强  贾茹 《今传媒》2005,(12):51
在当前新闻评论教学的创新改革中,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是一位先行者。他的教学理念是教会学生新闻评论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并能学以致用。他经常鼓励学生:“欢迎大家登上新闻评论的互动练场——相信我行!”笔者有幸学习于赵老师的课堂,对他的创新教学深有一些体会。激励学生“相信我行”学习新闻评论,信心是最重要的“。相信我行”这四个字,可以说是动手写新闻评论的开端,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有相信自己能写出新闻评论、能写好新闻评论,并且自己动手尝试写新闻评论,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1月上旬,由浙江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社、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党的诞生地--浙江嘉兴隆重召开,这是全国新闻评论界的一件盛事.中宣部、中国记协、<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等单位与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此次论坛会议.与会期间,记者就有关新闻评论的问题采访了<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米博华.  相似文献   

20.
赵振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在报社工作期间,多篇作品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湖北好新闻一等奖及特别奖。调入大学后,先后主持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撰写的《新闻报道策划》和《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均已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0年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新闻评论》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