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布依族八音坐唱在布依语中叫"万播笛",即吹奏弹唱的意思,是早在唐朝(另一说为起源于北宋时期)就流传于南北盘江的贵州兴义、安龙、册亨、望谟等布依族聚居区一带的传统说唱曲艺。据传,布依八音的原型属于宫廷雅乐,以吹打为主。元明以后,由于布依族民族审美意识的作用,逐渐发展为以丝竹乐器为主伴奏表演的曲艺形式。  相似文献   

2.
陆先银 《教师》2020,(4):37-38
布依山歌文化是布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文章基于此,首先简单介绍了布依山歌,然后论述了语文诗歌教学中融入布依山歌的意义,最后就如何将布依山歌文化融入语文诗歌教学中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丧葬仪式作为人生仪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为了克服个体生命的短暂性与社会长久性之间的矛盾而进行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和文化行为。布依族丧葬仪式蕴含了多重文化信息,表达了布依人信仰中两个世界的相对并存、相互通达以及生与死的转化等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布依族民众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  相似文献   

4.
服饰是人类的"第二肌肤",由于它不可或缺的实用价值和日益增长的审美欣赏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最直观的表达,是区别于与其他民族的形象标识和视角符号,甚至被当作是某种意义上的"族徽"。布依族服饰的形成、分布及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布依族服饰艺术是布依族的历史载体和情感表象,充分表现了布依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5.
布依族对歌文化是布依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体现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孕育于布依族独特的生存环境之下。通过探究布依族对歌在异地扶贫政策中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困境,以及在政策之下对歌文化为适应时代发展而产生了文化变迁等问题,进而提出为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而采取科学的措施,以适应时代发展,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布依族服饰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依族服饰文化凝聚了布依人民智慧的精华,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对所处的地理环境的适应。随生产力的发展,保护濒临消失的民族服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布依族是由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当时分布在夜郎境内,即今贵州西部.魏晋至隋唐,布依族的先世泛称"俚"、"僚",五代后称"仲家".自称"布依"、"布雅伊"、"布仲"、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推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校本课程成为当前承传民族体育文化的理想载体。布依族体育文化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布依族地区应将布依体育文化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之中,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更好地利用布依体育文化元素,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活动,彰显学校体育的民族特色,以促进民族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教育的互动双赢。  相似文献   

9.
人本观,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人本观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搭建更加具有人文关怀的教学模式。人本观在布依、汉双语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学双主体——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两个方面。结合调研情况,通过深入分析人本观的体现,探讨如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探讨布依、汉双语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培养布依族优秀人才,弘扬布依民族文化,促进布依民族地区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一、布依族概况。布依族历史悠久,自古居住在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是贵州的世居民族之一,是旧石器时代水城人、穿洞人、猫猫洞人以及飞虎山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后裔。布依族是建立牂牁国的主体民族,经过夜郎时代,与濮人、越人融合形成单一的民族濮越(布依)人,夜郎国时"夷濮"和"夷僚"就是布依族的先民。在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