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橘子读与思     
芥川龙之介是上世纪日本一位有世界影响的小说家。他23岁时写的短篇小说《罗生门》曾经被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般上银幕,成为不朽的世界电影经典名片。  相似文献   

2.
日本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曾写过《灌木丛中》一书。著名导演黑泽明导演过《罗生门》电影。这些对大家来说可能都比较熟悉吧。在《灌木丛中》一书中,写的是在灌木丛中发现了一具男尸,通过妻子、强盗  相似文献   

3.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新思潮派的主要作家。他创作的作品多为短篇小说,总带有一种伤感的情调。《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最为经典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寓意深刻,极富哲理性。本文从《罗生门》入手,分析了芥川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本人的生活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武凤娟 《快乐阅读》2011,(26):181-182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本文对芥川龙之介的生平经历进行了浅析,以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鼻子》为例,尝试分析人性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5.
刘伟娜 《考试周刊》2013,(66):28-28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是日本新思潮派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其十多年的短暂创作生涯中,创作了《罗生门》、《鼻子》、《地狱图》等一批优秀的历史小说,受到了文艺界的高度评价。本文通过分析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代表作,阐述其历史小说特点。  相似文献   

6.
《罗生门》是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的成名之作,借用日本战国时期对一桩命案审理中的各种说法,反映人们的自私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的一种极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一代车王舒马赫退役后的2007赛季,整个F1车坛就像上演了一出《罗生门》。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96):18-19
《罗生门》是日本近代新思潮派杰出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的评价极高的一部短篇小说,被许多中国学者翻译。其中卜宏霞、魏大海、楼适夷三位学者的译本有鲜明的特色,译作语言考究,是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译本。  相似文献   

8.
短篇小说《鼻子》是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之一,萨特是哲学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芥川的《鼻子》在思想主旨方面和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有类似之处,他们都认识到了世界的荒谬性,都认为人生是苦难的,都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私、冷酷的。  相似文献   

9.
黑泽明和他的《罗生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泽明是著名的世界电影大师。他出生在日本东京的武士家庭,从小酷爱西洋绘画。在50年的导演生涯中,执导了30余部电影,它们蕴涵着深刻的道德观念与哲理,具有西部片式的艺术风格。《罗生门》为日本电影走上世界影坛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它宣扬人道主义精神永存,它的多视角创作方法,快速跟拍的摄影技巧,使黑泽明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一举成名,从此奠定了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新思潮派代表作家之一,其在短篇小说创作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如此才华横溢的一位作家,却在1927年,即35岁之际选择了自杀。其自杀的原因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芥川龙之介的怀疑主义思想是他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芥川龙之介曾说过:"我对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怀疑主义者。"1《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的早期代表作之一,此篇短篇小说反映了芥川对道德和人性的怀疑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创作时间不长,但成就却是巨大的,作品主要集中在短篇小说方面.其代表作<罗生门>更是以其思想的深刻性,获得了持久的关注.本文拟探讨芥川龙之介的生平经历与其创作之间的关系,并阐述<罗生门>所揭示的人在面临困境时如何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15年,芥川凭借短篇小说《罗生门》步入文学创作之路。《罗生门》以风雨不透的布局将人推向生死抉择的极限,以主人公"下人"的心理变化为主线,借用了"面皰"的象征意义,传递出对人的理解、无奈与绝望。  相似文献   

13.
《罗生门》是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的审丑艺术表现在对人的生存环境和人性之丑的大胆揭露,作家个人痛苦的成长经历、对所处日本大正时代社会的不满及西方文学的影响则是形成作家审丑艺术的重要原因。芥川在《罗生门》中以审丑的方式深刻地批判了现实社会,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人性由善变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刻画。  相似文献   

14.
透过他人的灵魂看自己——芥川龙之介《莽丛中》赏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家简介]芥川龙之介,日本文坛最有影响的小说家、诗人之一。自幼受到中日古典文学的熏陶,上中学后广泛涉猎欧美文学,喜读易卜生、法朗士、波德莱尔等人的作品。被誉为日本文坛的鬼才。1927年7月24日,于自家寓所服安眠药自杀。著名作品有《罗生门》《鼻》等。其作品以题材丰富多彩、表现技巧高超、社会批评尖锐著称。  相似文献   

15.
黑泽民的电影《罗生门》对芥川龙之介的同名小说做了极大改编,两却存在难以割裂的内在关联,但两位艺术家在艺术旨趣与历史意识上表现出极大分歧,这一改编对我们今天的影视创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紫陆 《初中生》2011,(5):34-37
[导言]《蛤蟆的油》是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的自传。黑泽明(1910~1998),生于东京一个武士家庭。1943年独立执导了处女作《姿三四郎》,一举成名。1950年拍摄《罗生门》获得国际大奖,从此蜚声世界影坛。他的代表作还有《七武士》、  相似文献   

17.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他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150篇短篇小说。芥川热爱探讨人类自我意识的定位,揭示人性中的虚伪和自私。其作品中讽刺最多的是"利己主义"。其中就包括他的成名之作—《鼻子》。《鼻子》从主人公内供的视角为出发点,揭露主人公内心的强烈的自尊心甚至可以说是自卑以及敏感偏激的心理,同时也表明了即使是具有高深修为的内供,也会十分在意周围人的眼光,这与普通人的从众心理无异。  相似文献   

18.
莫泊桑是19世纪后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短篇小说巨匠。1880年,他的短篇小说《羊脂球》在著名的《梅塘之夜》小说集中发表,在法国引起了很大反响。从1880年到1890年的10年中,他发表了300多篇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3本游记  相似文献   

19.
短篇小说《鼻子》是日本近代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塑造和客观环境的描写,作品对近代日本社会人与人间的冷酷的人际关系进行冷静的解剖,把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等人性中的阴暗面一一暴露。文中表现了和存在主义哲学类似的思想,具有20世纪欧美现代派的思想内涵,并传达出作者对整个世界的悲观态度。  相似文献   

20.
在《时代》杂志最近推出的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亚洲人物评选中 ,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被评为20世纪亚洲电影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黑泽明是世界影坛的著名人物。所拍电影30多部。他以处女作《姿三四郎》成名 ,以《罗生门》而名噪世界 ,先后获威尼斯电影节大奖、奥斯卡金像奖。黑泽明于1910年(明治43年)3月23日生于日本东京府荏原郡大井町 ,1998年9月6日在日本逝世。中学毕业后 ,黑泽明下决心要当一名画家。当时他考虑的是自己将来的生活。喜欢书法的父亲 ,对绘画职业是理解的 ,所以他同意黑泽明的想法。黑泽明报考了美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