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播剧是多种媒体的综合,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表达方式,它可以运用语言以及音响等多种方式来唤起听众的想象力,塑造广播剧的人物形象,传达广播剧所要传达的主题。广播剧的导演是广播剧二度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广播剧剧本的解释者,这就对广播剧导演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如何准确地把握广播剧剧本的核心精神,如何更好地塑造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成为广大广播剧导演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江俐 《中国广播》2012,(12):55-58
广播剧的艺术是声音的艺术,广播剧创作要遵循自身的创作规律,要注意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塑造人物追求精炼;还要强化语言、音响、音乐三位一体的独特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朱岑郁 《视听界》2013,(5):95-96
网络广播剧作为一个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络文学的兴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的广播剧艺术形式,其与传统广播剧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介绍了网络广播剧的起源与发展现状,以及其独有的制作流程,通过与传统广播剧对比,分析网络广播剧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广播剧是声音的艺术,其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如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目前,在广播剧的制作中,对语言和音乐的重视自不赘言,而对音响效果的重视远远不够。 美国大片在音响制作上的执著与考究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拯救大兵瑞恩》中子弹打在坦克装甲上的尖啸声,《魔鬼与黑暗》中那头杀人狮从喉咙深处发出的低吼,《侏罗纪公园》里霸王龙令人震撼的沉重脚步声……启迪我们对广播剧的音响艺术不能等闲视之。 广播剧通过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甚至修养,还通过动作音响来补充和完善人物形象、通过动作音响洞悉人物的情感世界,运用环境音响  相似文献   

5.
广播剧是只能用耳朵欣赏而不能用眼睛看的听觉艺术,广播剧的审美只能靠声音来完成。广播剧通过对声音的艺术处理,引发听众的联想,达到完美的听觉艺术享受。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实例,探讨音响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在广播剧这一节目类型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广播剧的发展受到巨大的冲击,笔者对当前广播剧面临的发展瓶颈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闻微广播剧的发展及其编剧技巧。  相似文献   

7.
广播剧作为广播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平台日渐多样化的今天,凭借其强伴随性及可听性,受到诸多受众喜爱。那么,面对海量的文学作品,如何打造一部优秀的广播剧?本文从广播剧主体及其独特的创作要求入手,对广播剧内容创作的社会性、地域性、典型性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代表作品的举例解读,阐述一部优秀广播剧作品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8.
钟聚 《中国广播》2017,(2):33-35
本文从广播剧品牌效应、精品战略阐述中国广播剧坚守创作导向、坚持融媒体思路。同时集中盘点了微剧发展趋势和态势,提出了广播剧发展必须精品和市场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广播剧是广播文艺节目中的一朵绚丽之花,是纯声音艺术作品。声音靠电波为传播媒介,是受众只能从听觉中才能感受到和欣赏到的艺术,被人们称为“看不见的戏剧”。广播剧有自己的技巧———声音语言。没有对广播剧声音特点的了解,不懂得这门语言艺术,搞好广播剧是不能想象的。为此我们需要对所从事的艺术有一个可能性的了解。广播剧还有一个其他戏剧门类都不具备的特点,那就是听众会通过剧中的声音不自觉地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视象,这就大大加强了广播剧所要表现的广度和深度。声音能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和空间,实实在…  相似文献   

10.
易虹 《记者摇篮》2007,(6):41-41
广播剧是广播事业独有的艺术形式,而儿童广播剧是整个广播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社会对儿童成长教育的关注,儿童广播剧的制作越来越受到各地广播电台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一些好的儿童广播剧的诞生,大家对儿童广播剧创作的艺术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