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首先祝贺《北京周报》创刊40周年。刚才大家的发言都提到周恩来总理多么关怀《北京周报》的成长,我想我们纪念敬爱的周总理和纪念《北京周报》创刊40周年,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刊物办得更好,更上一层楼。《北京周报》的责任是向全世界介绍中国,而中国的形势和世  相似文献   

2.
值此庆祝《北京周报》成立40周年之际,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周报》的青年员工向你们、向在工作中给予我们巨大帮助、鞭策和鼓励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真诚的敬意和感谢!《北京周报》是中国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40年来,为使国际社会更多地了解中国,为树立并维护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周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这一切成就是和  相似文献   

3.
《北京周报》创刊40周年了,我感到非常荣幸,因为我在周报工作了整整40年。新中国成立后,我离开英国的亲人,来到中国,被安排在北京华侨补习学校学习中文。本来,我要去大学念书,学校认为我可以工作,就和2位新两兰华侨一起被调到英文版《人民中国》工作。1958年3月,英文版《北京周报》出版。筹备期间,同时要出版《人民中国》,大家都很辛苦,也很兴奋。  相似文献   

4.
祝贺与希望     
我热烈祝贺《北京周报》的一切工作人员。在这个周刊创刊40周年之际,我也和杨正泉同志一样回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周恩来总理在创办《北京周报》的过程中起了很大很大的作用,我自己也是40年前的《北京周报》的工作人员,我就算一半,因为那时我在周报工作,也在中国建设杂志(现在的今日中国杂志)工作。但我在工作了几年以后,就离开了周报。我今天看到在场有一些老同志、老同事们,我很高兴。我也很怀念已经不在的和病倒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5.
风风雨雨中,《北京周报》走过了40年。这份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其他中央领导亲切关怀下创办起来的新闻周刊,经过几代《北京周报》同人的共同努力,现在已发展成为读者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一定国际影响的中国主要对外宣传媒体之一。但我们并不满足于此。《北京周报》的目标是发展成为能够权威地反映中国的现状和中国政府的立场观点,同时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性新闻周刊。为此,《北京周报》从上至下的各级编采人  相似文献   

6.
1998年2月26日,中国外文局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北京周报》创刊4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副主任扬正泉,以及黄华、爱泼斯坦同志做了重要讲话。其后,波兰驻华大使齐奂武及肯尼亚驻华大使、北京周报社的代表也先后作了发言。他们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北京周报》在对外介绍中国以及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希望《亲京周报》越办越好。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的负责同志、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外国驻华使节及各界人士200多入出席了纪念座谈会。本刊特将座谈会上的讲话予以发表,以此来纪念《北京周报》创刊40周年。  相似文献   

7.
辉煌与希望     
《北京周报》已经走进不惑之年——带着过去40年的辉煌。当然,也带着若干的遗憾,尽管我们常常安慰自己说,那是周报命运使然,乃不可避免之定数。但即便有遗憾,纵观周报40年历程,我们仍然可以坦然地肯定,那是一部辉煌的奋斗史、发展史。《北京周报》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时事政策性外文周刊,单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想象前辈创业的艰难。一个被世界上最大的霸权主义国家及其盟国所包围、封锁的新  相似文献   

8.
能参加今天进行的《北京周报》创刊40周年纪念座谈会,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早在1958年,《北京周报》首创时刻,我已经读过你们的刊物,那时候它已经成为我们所有的在华留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刊物之一,那时我在北京外贸学院。我本人不管是每一次在华任职的时候或是在波兰外交部工作的时候,都一如继往地阅读《北京周报》。据我所知,不仅波兰使馆,同时其它驻华大使馆、领事馆都订你们的刊物。我认为《北京周报》是了解中国的一份十分有价值的刊物,对某些不懂中文的外国外交  相似文献   

9.
《北京周报》创刊于1958年3月5日,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时事政策性新闻周刊,曾拥有英文、法文、日文、德文、两班牙文5种文版,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40多年来,《北京周报》在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封锁,让全世界人民正确了解中国方面,发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00周年诞辰,巧的是这一天又是《北京周报》创刊40周年。当这个日子日益临近的时候,我们北京周报社的同志愈加怀念敬爱的周总理。我们的这位开国总理、也是任期最长的总理,生前日理万机,日夜操劳,这是人所共知的。他在处理党和国家大事的百忙之中,对《北京周报》这样一个具体的外宣刊物也关怀备至。《北京周报》是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诞生的,又是在他的亲切关怀下成长的。  相似文献   

11.
1998年,经济类报道在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简称外文局)的各刊比重是:《北京周报》约40%,《今日中国》约为20%,就连一向侧重历史文化报道的《人民中国》和《中国报道》也有10%-15%的经济类选题。  相似文献   

12.
彩色版《北京周报》2000年3月试刊,7月正式推出,到目前为止共出了53期(含试刊3期),相当于本刊全年的期数。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可以说,《北京周报》实现了从“朴素穿着”到“雄姿英发”的历史性飞跃。创办彩色版《北京周报》是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从事的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我们没有经验,没有外援,没有行家里手。幸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对外称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是承担党和国家书刊对外宣传任务的新闻出版机构,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外国文教专家聘请单位。外文局所属《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人民画报》、《人民中国》等杂志社和外文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及中国文学出版社等单位常年聘有来自十几个国家的60多位  相似文献   

14.
说起外宣期刊,不能不说《北京周报》和《今日中国》。《北京周报》是中国唯一的英文新闻周刊,1958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创办,是中央级重点对外宣传刊物之一。《今日中国》(原名《中国建设》)是中国唯一一本多文种对外报道月刊,半个多世纪前由宋庆龄创办,发行世界150  相似文献   

15.
1999年将是中国外文局50周年局庆。这是我对外书刊传播事业的一大盛事。从本期起特开办“对外书刊50年”专栏,为纪念和回顾我们的事业提供一个园地。现发表原局长林戊荪同志《开剑〈北京周报〉的人们》,作为开箱。欢迎更多的同志赐稿,记下我们事业的成长和发展,留下自己在事业中前进的足迹。  相似文献   

16.
打开窗,一眼就能看到繁忙的世界商都——纽约曼哈顿岛。这是地处美国新泽西州的《北京周报》北美分社的驻地所展现的景象。2005 年6月6日,《北京周报》北美分社在美国成立,办公室坐落在泽西市的哈德逊河畔,与纽约曼哈顿岛仅一河之隔……  相似文献   

17.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报道在《北京周报》中一直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差不多40—50%的篇幅都是经济或与经济直接有关的内容。现在看来,这样摆法还  相似文献   

18.
推广发行是长期困扰我们、关系到期刊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1993年4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邮电部、新闻出版署、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北京周报〉国内发行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1号文件),同年8月,外文局召开了承德会议部署贯彻执行,这对于在国内推广发行《北京周报》起了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北京周报》是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始终追求新闻现场报道的时效性。5·12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北京周报》紧密配合中国外文局应急领导小组的部署,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了原有选题报道方案,并派出两名记者前往四川灾区进行现场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20.
9月17日到25日,我作为《北京周报》和《中国与非洲》(隶属《北京周报》)的记者,参加了“感知中国”在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的采访活动。在非期间,与报社后方以及非洲分社密切配合,通过杂志、中英文网站、北京周报新浪官方微博和《中国与非洲》FACEBOOK社交媒体平台,对活动进行了多媒体、零时差、全方位、图文并茂的立体报道,为不同平台受众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