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将语文教师的教材钻研与教学方式形象地分为四种类型:深入深出,学生听得费解;浅入深出,教师喊得太累;浅入浅出,学生一知半解;唯有深入浅出,才能教得扎实,学得轻松。如何才能做到“深入浅出”呢?我觉得只有将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与传授方式的“浅出”教学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教师钻研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即自己潜心体会文本;“浅出”,即清晰地引导学生理解新知。  相似文献   

3.
记得曾经有教育前辈将世上的教师概括为四种: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和浅入深出。浅入浅出的课堂没发展,浅入深出的老师忽悠人,深入深出的话语雾气重,深入浅出的教学滋味长。很显然深入浅出的数学课堂是学生之期盼,是教师之追求。  相似文献   

4.
钻研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教师对教材理解得透彻,讲起课来就不会以概念解释概念,以词解词,停留在定义加例子,死板地解释课文上.如果教师能讲清道理,深入浅出,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可见,唯有深入钻研,才能融会贯通;唯有透彻理解,才能运用自如. 钻深钻透的标志是:能够高屋建瓴,驾驭教材,而不是为教材所局限,作茧自缚.钻深钻透,并不意味着钻牛角尖,而是要下工夫融会贯通.教师要理清知识间的关系,挖掘知识的本质,明确教材的来龙去脉,创造性地去掌握运用.那么,教师怎样才能钻深钻透教材呢?  相似文献   

5.
正深入浅出,原指论著、文学作品等既深刻而又通俗易懂。把它用之于语文课堂教学,喻指语文教师钻研文本要"深入",而课堂上向学生表达文本时则要"浅出"。可见,"深入"关乎教材的把握,"浅出"关乎教材的处理。事实也确是如此,要上出高质量的语文课,不仅要追求"深入",同时也要讲究"浅出"。一、"深入":让教学富有创意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深入到文本的"险远"处,才能发现文本那"奇伟、瑰怪、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的"深入浅出,浅入深出",是指文本解读时,深入浅出;实际教学时,浅入深出。文本解读,要求深入,此深入,是如其所然而非故作深刻。解读不能深入,则教学无法浅出,只能肤浅。因为"深入浅出"之"浅出",乃是分寸感的拿捏。学生听不懂,常常源于教师之不深。"浅入深出"之"浅入"是指指导要浅显易懂,"深出"是指通过浅显的引导,学生能够深入诗词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教师而言,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备《云房子》一课的感受. 一、深入钻研教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多次指出:教材是开展教学的"例子"和"凭借".教师想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只有深刻理解教材、把教材吃透,准备充分,才能胸有成竹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上课才能轻松自如、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不管是编写教材还是讲课,都应该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读或听容易理解、接受,收到更好的传达效果。由于教科书往往侧重于对理论的“深入”阐述,因而教师讲课时应侧重于对理论的“浅出”讲解。要做到讲课的“浅出”,教师应注意这几点:化繁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化书面语为口语。  相似文献   

9.
深入浅出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数学教学要做到深入浅出,就需要教师钻研得深,考虑问题有深度,研究内容要深入,从而呈现给学生的是简单化的数学方法与思想。前不久,我进行了三次《可能性》教学,经历了从“深入深出”到“深入浅出”的磨课过程。  相似文献   

10.
卫生职业教育语文教材中逻辑知识抽象深奥,而课时又比较少,教师要讲深、讲透,使学生学会并运用,这要求教师做到深入钻研、理清关系、落实目标、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11.
尤基玲 《陕西教育》2007,(10):55-55
一、吃透教材,把握重点1.深钻教材,吃透大纲。教师只有深人钻研教材,吃透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  相似文献   

12.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学生是否会用心地去听你讲解,要看你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乏味,就算是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法,天天用也会失去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必须钻研教材,不同的问题,研究出不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教师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灵活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准确理解教材,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意图:二是要从微观上正确把握各册、各单元的教学要求,学习重点与难点,老师钻研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就是“潜心研读本文”,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特点;“浅出”.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在《论教育素养》中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解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需要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这是教师素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教师只有充分而又认真地钻研教材,才能针对学生实际,设定现实的情境,唤醒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5.
杨玉环 《考试周刊》2013,(50):135-135
<正>1.教师要为学生乐学而善钻教材、善研教法善钻研教材是教师的善教之根,根愈深,果愈大。只有善钻教材,使自己与教材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应不断研究教法,让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达到和谐统一。这就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研究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在教学中扬长补短,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具备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一生的追求与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自我的教学艺术。"深入浅出"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而"浅入深出"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只有两者结合起来,从教师的"深入浅出"到学生的"浅入深出"才能达到的教与学高效。  相似文献   

17.
徐兆霞 《甘肃教育》2002,(11):17-18
要讲授好一篇新课文,教师不但要熟悉教材,而且要深钻教材。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无论什么类型的课,越钻研,教材里面的知识就越多,越值得研究;越研究,越感到其乐无穷,就越想把“乐”带给孩子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个性是现代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挑战。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一、正确处理深与浅的关系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十分必要。教学中只有从浅近到深邃,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只有透彻掌握了浅的,才能进一步掌握深的,为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得进去,更要浅得出来,做到...  相似文献   

19.
高等农业院校的有机化学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内容多、学时少是该课教学中的突出矛盾,因此,必须重视讲授方法的改进和研究,尽量使学生感到听课收获大,学习有乐趣。一、突出重点,讲深讲透在深入钻研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课前,不仅要反复推敲选用教材的内容,而且要广泛参考国内外有关教材和资料。对所讲授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做到深入浅出,突出重点。重点内容常常是一堂课的核心或关键部分,所以要围绕重点组成适合于课堂讲授的内容,并用分析、联系、比较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力求讲深讲透。在讲授每类有机化合物时,首先适当讲授命名,然后以…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说 ,不管是编写教材还是讲课 ,都应该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让读者或听者容易理解、接爱 ,收到更好的传达效果。由于教科书往往侧重于对理论的“深入”阐述 ,因而教师讲课时应侧重于对理论的“浅出”讲解。要做到讲课的“浅出” ,教师应注意这几点 :化繁杂为简单 ,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有趣 ,化书面语为口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