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讲授新课时,我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了数学内容生活化,体现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新理念。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中组织数学学习。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走进生活数学的自由王国,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原型,让…  相似文献   

3.
张爱霞 《甘肃教育》2020,(3):125-125
生活化教学是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小学数学既具有抽象性,也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因此,数学教师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课堂教学,使得数学教学体现生活化。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实践证明,教学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越贴近,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持续性也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一、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依据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逐步引入问题,以学生熟悉的人与事、景与物、学习与生活事件作为载体,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就在身边,学习了知识就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生活学习情境,建立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周围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现实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猜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在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效、高效的今天,教学应该如何创造有效的教学情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创设趣味性的故事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多样性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境,感受数学的真谛与价值;创设有思考性的问题化情境,让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索中。  相似文献   

7.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情景,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让学生主动学习,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贴近生活,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本文?:通过创设愉快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选择内容,提供材料,创设探索的条件;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创造的潜能三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探究”式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处处皆数学 ,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体验数学的价值。一、创设情境 ,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善于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使数学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例如 :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 ,就可以模拟乘坐公共汽车的情景 ,让学生轮流当乘客上、下车 ,从而把枯燥乏味的加减混合运算生活化、情景化 ,使学生乐于接受 ,…  相似文献   

11.
蒋轲 《成才之路》2022,(2):91-93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领悟物理世界的奥秘,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有:创设生活化实验、利用生活化实例、构建生活化情境、结合信息化技术、制作生活化教具、注重...  相似文献   

12.
1 创设生活化情境,让生活走进数学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理论脱离实际,教师应努力创设生活化情境,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小学数学教育真正回归学生生活,使数学学习真正与学生生活交融,实现教学氛围生活化.这样,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存在着生活化情境不能指向数学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与小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生活化情景创设应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应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实现“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一、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时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数学教学中将创设情景、数学活动、数学问题、数学练习生活化,能激发学生兴趣、探索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游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现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拼图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引导工作,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数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融于生活、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创设生活情境,解决数学问题;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拉近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数学作业体现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学以致用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8.
结合新课程标准、新课改理念就数学课堂教学的走向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新课堂应体现“六性”:生活性:新课程课堂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创设丰富的学习情景,沟通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科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就在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19.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儿童在学习中快乐地生活,也能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这就使得老师在课前要积极地去挖掘生活资源,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让抽象变为具体,让无味变为生动,让畏惧变为亲切,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一、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枯燥,要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