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萍 《高教探索》2005,(3):63-65
本在审视与反思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相继出现的“主体化危机”和“民间音乐意识匮乏”等一系列争议的基础上,对当今世界多元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的化定位问题做一些探索,归纳为:民族声乐教育需审时度势,重新定位;对民族声乐教学中的“科学性”、“规范性”的重新诠释;探索“和而不同”多元并存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义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唱法,同时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由两者融会贯通而成。声乐艺术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的制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音乐作为一种传达、抒发情感的形式,不论在当前还是过去,均以其特有的方式存在着。随着现代音乐比重的扩大,令民间传统音乐显得过于薄弱。只有加强对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运用和分析,推进声乐教育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将两者相融合,才能为我们的学习提供更多有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民族声乐指民族与民间的传统声乐,是该民族的、民间唱法的总称。狭义的民族声乐是指以我国音乐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业为代表,在继承发扬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也是产生了丰富的传统民间音乐,这些音乐类型具有显著的民族特征以及文化内涵,是我国无比珍贵的文化财富。近年来,随着高职声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其对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也不断尝试声乐教育与传统民间音乐的融合,下面,本文就针对高职声乐教育和传统民间音乐的融合进行分析,希望对高职声乐教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领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本文对当今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对策作了一些探索,归纳为:创设独特的音乐学派,建立完善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民族声乐艺术人才,整合与利用本土民间传统声乐资源,不断提高民族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健全和完善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声乐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在高校教育中所占的地位,传统声乐文化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声乐文化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高校音乐教师的传播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民族声乐也呈现出这样一种发展态势,就是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这对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高职民族声乐教育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地吸收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使民族声乐既能继承传统,保持一些民族性的特征又能开创未来与世界声乐文化联系起来,为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声乐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在高校教育中所占的地位,传统声乐文化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声乐文化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高校音乐教师的传播和引导。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一体化、多元化的世纪,在共同的地球村里,各民族各地域多元文化并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面对这般情形,我们应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声乐的基础之上,以多元文化的视角去思考、去创新,以期丰富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中国民族声乐教育亟待相关专业人士共同努力,分流与整合,共同开创中国民族声乐的美好明天,最终使中国民族声乐傲然屹立于世界音乐界。  相似文献   

11.
张喜武 《教书育人》2009,(7):107-108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艺术发展进入多元时代,特别是流行音乐的盛行,改变了原有的社会音乐结构布局。民族声乐一方面吸收西洋声乐技巧,同时为了使民族歌唱更贴近生活,出现了民族、美声、流行杂糅,“三不像”的现象:民间音乐意识匮乏的民族声乐教育就此弃“民”仿“西”合“流”。  相似文献   

12.
民族声乐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民族声乐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素养,并且能够促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我国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国与国间的文化交流也逐渐频繁外来音乐文化冲击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学生崇洋媚外喜欢流行音乐,导致民族音乐处于被忽视状态。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当前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现状,并针对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予以有效改进,提出具体的创新教学策略,希冀有效传承并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提高民族声乐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简析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声乐教育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外来思想的不断涌入,我国社会文化的形态也越来越多。受到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国声乐教育出现了变化,也遇到了新的考验和挑战。在多元化文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声乐教育必须要将自己的民族特色充分地挖掘出来,这样才能彰显出中国声乐特有的魅力。基于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我国声乐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如何改革民族声乐教育,创建民族声乐的特色提出了若干意见,即民族声乐就是中国声乐。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还是一个完全崭新的课题,是一个亟待探索开拓的领域。为了发展民族声乐艺术事业,开辟民族声乐教育是国家重要工作之一,1953年国家开始在全国组建音乐艺术院校,一批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歌唱家,作曲家到校担任领导、教授,派学生到国外学习,聘请外国专家到校讲课。在教学教材方面学生和教师深入民间采风,编写音乐教材。此时通过教育家们的努力,并有国家的“百花齐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文艺方针作为指导,使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事业得以迅速发展。本文重点回顾了沈阳、北京、上海等地的民族声乐教育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运用瑶族传统文化资源具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与亲和力、培养创新性人才、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信等重要作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有效运用瑶族传统文化资源的路径探索主要有:一是以供给侧改革思维,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瑶族传统文化内容;二是以创新人才培养思维,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中倡设探究学习课堂;三是以社会化教育思维,构建思政课运用瑶族传统文化的协同教育格局;四是以课程思政思维,构建富有瑶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16.
民族音乐艺术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的进程中不断孕育和积累的文化及精神财富。而民族声乐艺术又是民族音乐艺术光辉灿烂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和繁荣对于我们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高校是民族声乐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倡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在高校,特别是民族院校中如何更好的推广和发扬民族声乐艺术教育是民族高校声乐工作者需要努力思考践行且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声乐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传统的民族声乐主要有:民间歌曲、曲艺说唱、传统戏曲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文化交流的频繁,我国的民族声乐在借鉴西方文化理念以及传承传统的民族声乐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所谓“民族声乐”,并非单指传统的民族唱法,而是包含各种地方戏曲,民歌,民间唱法和民族化的美声唱法等几个方面,我国民族声乐有科学,系统的传统理论和讲究“字,腔、声、情、味”的唱技特点,建立和形成新的中华民族声乐学派体系,既要继承和发扬民族声乐的优良传统,保持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又要借鉴,吸收外国古典和近代声乐精华,同时要坚持“双百”方针,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为了发展和提高民族声乐艺术,必须大力加强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又称"二人班",隶属于地方戏曲剧种,广泛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陕西、河北等区域,也是构成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声乐教育教学不仅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的声乐技能,而且也力求通过声乐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与情感。本论文主要以二人台艺术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切入点,分析和研究二人台的艺术魅力和民族文化底蕴,进一步挖掘二人台深厚的民族艺术精髓,同时也为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20.
一、开发校本课程“回民文化传统教育”的意义我校是全省唯一的回民子弟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我校有历史传统,有丰厚的社区民族资源,有回族教师学生,这些都是开发与实施这一校本课程的有效资源。“回民文化传统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能使学生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