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觉民与黄花岗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字意洞,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开始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课余谈及时事,常慷慨激昂地说:“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1905年和陈意映结婚,两人感情笃深。1907年到日本留学,进庆应大学文科,研究哲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和革命党人林文、林尹民同住一室,情同手足,时称“三林”。 1911年春天,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决定在广州起义(这就是载入史册的1911年夏历3月29日之役,史称黄花岗起义)。起义前,同盟会在香港设立了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由黄兴(克强)、赵声任正副部长,他俩通  相似文献   

2.
漳州①州、路、府名。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分泉州置州。治漳浦(今福建云霄,后移今漳浦),乾元初移治龙溪(今龙海市西)。大历后辖境相当今福建九龙江流域及其西南地区。元改为路,明初改为府,清辖境缩小,1913年废。元初陈桂龙起义于此。明清之际有大批农民移居台湾。②市名。在福建省南部、九龙江下游。鹰厦铁路有支线通此。辖芗  相似文献   

3.
试论萍浏醴起义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六年十二月初至二九○七年一月底,在萍乡、浏阳、醴陵三县交界地爆发了一次起义,波及到江西宜春、万载、义宁(今修水)和湖南平江,史称“萍浏醴起义”。关于这次起义的性质,有的认为,是“同盟会领导的”,“成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这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这次起义仍然是一次旧式会党起义,不具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两宋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异常频繁.本图包括中学历史教材(两宋部分)涉及的几次农民起义:一、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四川农民起义——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九九三年),王小波在四川青城县发动起义时说:『我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在我国农民起义史上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革命口号.王小波牺牲后,李顺继起领导,在成都建立了大蜀农民政权,人数发展到数十万,辖地『北抵剑门,南距巫峡』,基本上控制了四川广大地区.这次起义浴血奋战了两年多,他们提出的平均财富的思想,为以后的农民起义军所继承.二、北宋末年方腊领导的两浙农民起义——北宋宣和二年(公元一一二○年)方腊在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县)帮源洞发动起义.起义时,方腊愤慨地向农民说:『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求一日饱食不可得.』『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他的讲  相似文献   

5.
乌白旗械斗是莆田近代农村曾发生过的一项重大事件,它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事件发生之初,它曾经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莆田,仙游的乌白旗农民曾经与永春的林俊起义军联合反清,给清朝的地方政权以沉重的打击,可是,随着起义的失败,乌白旗农民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也暴露无遗,持续了一百我年的联村械斗事件,给莆田的社会经济,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在原损失,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南宋一朝从公元1127年至1279年,共统治一百五十多年。教材中南宋历史主要叙述了三方面内容:抗金、抗元的民族斗争,国内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南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抗金斗争的内容,在课本的前一节己经叙述了,抗元斗争将在下节教材中简要说明,本节教材主要谈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和经济发展。下面分两个小题分析。一钟相、杨么起义南宋一朝的农民起义是相当频繁的,仅在南宋初期与钟相、杨么起义的同时,就有建州(今福建建瓯)的范汝为起义、信州(今江西上饶)的王念经起义和江西一带的彭友、陈顒起义等等。到孝宗以后各朝,农民群众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更是连绵不断,一直到南宋的灭亡。教材中叙述的钟  相似文献   

7.
黄巢起义军远征略图说明公元八七四年底濮州人王仙芝在长垣领导农民起义,次年攻下濮州(今山东濮县东)、曹州(今山东曹县北),震动了整个山东.这时候,寃句人黄巢亦聚众数千起义响应.公元八七六年,农民军从沂州(今山东临沂县)转向河南,攻下汝州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导致阶级矛盾不断激化,酝酿已久的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在这场秦末农民战争中,陈胜、吴广首举义旗,继他们之后,项羽领导的起义又把反秦斗争推向了新的高潮。 项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以西)人,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代。项家世世代代是楚国的将领,被楚王封在项(今河南项城东北),因而姓项。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建立后,从1906年到1911年10月的武昌起义以前,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及黄花冈之役(亦称辛亥广州起义)等九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其中三分之一是在现今的广西地区发生的。这就是1907年7—9月的钦廉防起义、1907年12月的镇南关起义和1908年3—4月的钦廉上思起义。这三次起义有关的一些地区,如钦州、廉州(今合浦)、防城、灵山等地,(当时属广东)分布在十万大山的东麓、南麓和北麓,均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历史上,这些地区的人民斗争多与广西其他地区人民的斗争连结在一起,在1902—1905年的广西各族人民大起义中更是同起同伏。  相似文献   

10.
自波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由张角领导的在并州(今山西)爆发的又一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同其他各地的农民起义一样,是公元184年大起义的延续,是在客观形势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起义时间达十年之久;影响范围,自黄河流域延伸到江淮间。这次起义与同期的几次相比,更具有斗争复杂的特点。探讨研究这次农民起义,对  相似文献   

11.
綠林赤眉起义图說明(一)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軍主力有二支,一支是在南方荊州南阳(今湖北西部和河南南部)一帶的綠林軍。另一支是在东方青、徐(今山东和苏北)一帶的赤眉軍。在南方,公元17年,新市(今湖北京山北)人王匡、王凤发动飢民数百人起义,以綠林山(今湖北当阳东北)为根据地,称为綠林軍。公元22年,起义軍分  相似文献   

12.
“红军”是中国近代史上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统一称号。但是,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在领导武昌起义的时候,人民军队使用的仍旧是国民革命军的番号。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打出的旗号是工农革命军。那么,“红军”这一称号是什么时候提出和使用的呢? 1927年11月13日,共产党人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等领导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农民举行起义,起义军称“农民自卫军”。14日清晨,农民自卫军解放了黄安县城,活捉了伪县长贺  相似文献   

13.
明英宗正统(公元1442年——1450年)间,浙江处州(今丽水地区)爆发了由叶宗留、陶得二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以浙江处州为中心,延及浙、赣、闽三省,斗争时间达九年之久。起义军流动作战,抗宫军,攻城邑,打击和削弱了明王朝的地方政权,冲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显示了处州农民敢于反抗和斗争的革命精神。这次农民起义发生在明朝建立后仅八十来年,了解它,对于认识当时的社会状况无疑是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4.
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515年)六月,在冀州(今河北冀县)爆发了由沙门法庆领导的僧侣起义,史称“大乘起义”。大乘起义声势浩大,斗争激烈,对北魏后期社会历史进程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史学界至今尚无专论探讨,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些研究,并就教于大家。一北魏拓跋氏统一北方后,国内矛盾一直十分尖锐,在北魏前期的五十余年间,见之于史传的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近百次。孝文帝即位后,在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下,通过建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汉化政策、迁都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使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孝文帝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1860~1925),名文,字逸仙,别号中山,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我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革命先行者。1905年创建同盟会,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推翻了清王朝。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临时  相似文献   

16.
王浩八起义是明朝正德初年,江西农民起义军中最重要的一支。这支农民军在饶州姚源洞(今万年县城厢镇姚源大队)起义,因而称为姚源军。从正德三年(一五○八年)起义开始,这支农民军在王浩八等领导下,驰骋在饶、信、徽、衢四府十多个州县,沉重地打击了明朝政府和当地的豪族大姓。农民军在和官军作战的同时,还在姚源等山谷,开荒种地,坚持农业生产。尽管明朝政府募乡兵、派官军,调狼土兵进剿,采用“或剿或抚”的反革命策略,而结果明朝政府“覆军获将”,“总制数易”,“用兵前后连五六年,劳费无算”。明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之际抗清名将,民族英雄。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今福建南安东)石井乡人。木名森,字名俨,号大木。父郑芝龙到日本经商,娶田川氏(一作翁氏)为妻。郑成功于明天启四年(1624),在日本平户(今长崎县松浦郡)出生,七岁时返国,在安平(今福建晋江安海镇)从师学习。自幼才思敏捷,聪明过人。崇祯十七年(1644),在南京国子监读书。南明弘光覆亡前夕,郑成功回到福建。  相似文献   

18.
张角     
张角(?——184年)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的领袖.东汉中明以后,政治腐败,豪强横行,外戚、宦官交替掌权,他们杀人越货、霸占土地、鱼肉人民,农民同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到东汉末年,阶级矛盾更加激化,终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黄巾大起义.张角在领导起义前,创"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在民间传道治病,很了解人民群众的苦难和要求.灵帝时,他看到革命形势成熟,便积极接纳  相似文献   

19.
苗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广西、四川、湖北和广东几个省区.苗族人民富有斗争传统,在清王朝统治期间,连续爆发过三次大起义.第一次是1735年(雍正十三年)黔东南苗民大起义;第二次是1795年(乾隆六十年)湘西、黔东北苗民大起义;第三次是1855年(咸丰五年)贵州全省苗民大起义.以下拟就1795年石柳邓、吴八月等人领导的苗民大起义作一简略叙述.  相似文献   

20.
答:公元40年,越南爆发了一次越南人民反抗我国汉朝封建统治的起义。领导这次起义的,是出身于越南貴族雒将的征側、征贰姊妹,因此越南史家也称此次起义为二征起义。四汉时期,汉朝封建統治者的势力已經滲入越南。公元前二世紀时(公元前207——111年),越南属于赵佗統治下的南越国。当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掉南越,将南越领土分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在这九郡中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即相当于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