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6,(4):64-70
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地赞誉与关注,被称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之作,在美国华裔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笔者认为,此作品之所以在学术界被广泛研究,与其中国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是分不开的。汤亭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继承与创新使其作品极具特色。汤亭亭通过对中国文化元素,如花木兰替父从军、岳母刺字等的运用与改写,对表达作品主题与实现政治诉求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女勇士》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朱亚梅  郝玉英 《海外英语》2012,(19):224-225
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与离散文学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主题。该文通过对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进行的详细文本分析,探究了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里沉重的历史书写和华裔群体所负载的沉重的心理及文化创伤。  相似文献   

3.
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与离散文学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主题.该文通过对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进行的详细文本分析,探究了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里沉重的历史书写和华裔群体所负载的沉重的心理及文化创伤.  相似文献   

4.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美国华裔作家中.赵建秀和汤亭亭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两位作家.作为美国华裔文学和文学传统的先驱和开拓者,他们都积极找回并重述被美国主流文化淹没的美国华裔的历史.颠覆历史的权威以及历史是延续、无缝隙的观念,在历史的裂缝和断裂处重新塑造美国华裔的历史.本文试图对美国华裔作家的杰出代表赵建秀的<唐老亚>和汤亭亭的<中国佬>进行深入地解读,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而探讨美国华裔作家如何在文本中借助中国文化资源寻找精神的"父亲",改写中国文学与文化书写,消除性别化的刻板形象,建构华裔的男性气质.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凭借一部富有"中国味"的《喜福会》,在美国一炮走红,并激起了一股"中国热",刮起了一股"中国风"。利用来自母亲的中国文化的背景优势,书写了带有家族色彩的母女关系这一华裔文学永恒主题,谭恩美成功地用文本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对接,毫无保留地用文学的方式向我们阐释了她的文化寻根情节。  相似文献   

6.
随着美国华裔文学创作语境的改变,华裔文学的写作策略、人物塑造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美国主流文学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华裔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借用及其中的中西文化重构现象。  相似文献   

7.
汤亭亭是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她不拘泥于传统的写作方式,运用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创作了《中国佬》,书写了一部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华裔家族史.本文尝试从作品体裁的模糊性、情节语言的不确定性以及叙事角度的多元性来探讨汤亭亭是如何利用后现代主义写法在《中国佬》中体现种族歧视、性别冲突以及文化冲突的多重主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裔文学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通过研究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探索美国华裔作家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以给读者或外国人诠释更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吾国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是林语堂乃至中国作家最早向西方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通过对林语堂《吾国吾民》这部作品的仔细研读,提炼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加深和扩大广大读者对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关联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华裔美国文学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美国多元文化的产物,包含华裔美国作家曲折的发展历史。中国文化符号为代表的中国元素扎根于华裔美国历史、美国历史和中国历史之间。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中的族裔史--试析汤亭亭的《中国佬》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名蜚声美国坛的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写作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不仅用中国化材料建构起自己的学世界,也用自己的学之笔将华人及华裔历史真实呈现在主流社会读面前。她使用的杂糅的叙事策略.不仅实现了学艺术方面的创新,也实现了叙事在历史层面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谭恩美是当代著名华裔女作家,她的作品成了当今华裔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作.从<喜福会>和<接骨师的女儿>两部小说入手,探析第二代华裔女儿们从排斥中国文化到接受的过程.由此得出,要想成为完整的华裔美国人就意味着即要接受美国文化也要接受中国文化,这种双重的文化身份是杂糅性的体现,同时也是对文化霸权的有力抗击.  相似文献   

12.
《女勇士》将母亲的“讲古”与叙述者的想象巧妙结合在一起,以对话性叙事结构表现一个华裔少女寻求自我身份的过程。而叙述者主体身份的建构是在与现实和历史人物的对话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抗拒的抉择中和中美文化的融合中完成的。这部作品开启了华裔文学与美国主流文学、文化的对话。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书写是美国华裔作家表达华人世界的一种手段。从最早的华裔踏上美国的国度起,华裔逐渐被标榜为野蛮、肮脏、劣等和温顺、勤奋、节俭。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汤亭亭、谭恩美、赵建秀等新一代华裔文学家进行英文创作,其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引起中西方文坛的广泛关注。华裔作家在作品中热爱尊重中国文化的积极方面,同时又疏离了含有消极意义的中国文化。这些华裔作家对于中国文化既爱又恨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在其作品中改写中国神话,重建"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人的自传文学传统开始于早期华人移民为生存所讲述的并非完全真实的个人历史,这种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文学创作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华人在美国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也使华人失去了在美国历史中应有的地位。现代华裔美国作家特别是汤婷婷和谭恩美等人在继承这种自传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刻意在她们的自传作品中重新书写中国人在美国的历史,并力图塑造"混合文化"这一新的华裔美国人的自传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华裔美国文学的奠基人赵健秀作品对中国文化的疏离与回归现象入手,研究其文化民族主义的转变和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并由此管窥华裔美国文学发展历程。赵健秀由早期对中国文化的排斥到近期从中国文化中寻找传统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华裔美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6.
《女勇士》是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婷婷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盛赞为振兴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力作。作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标志着华裔文学在美国主流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开始。在《女勇士》中,作者对古老的中国神话、传说及历史进行改写,并用异域的文化土壤对其进行建构;有意利用文化“误读”策略,将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女英雄花木兰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跨文化的移植和变形,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与传统花木兰原型似像非像、努力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女性形象,以符合美国价值观。本文拟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野来透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形象在美国语境中的变异表现,探讨花木兰形象变异的文化根源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华裔女性作家及其作品在美国文学及文化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国内学者对华裔美国作家,尤其是女性作家及作品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于亚裔女性同性恋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和论述则更是凤毛麟角。文章拟对亚裔女作家崔洁芬(Kitty Tsui)的写作运用怪异理论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进行研究与分析。作为华裔女性和一位同性恋者,崔洁芬当属社会"非主流",饱受社会主流文化的忽视,甚或蔑视和歧视。在其作品里,崔洁芬重点描述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异性恋霸权主导、同性恋憎恶和同性恋歧视的反抗,同时讴歌赞美同性恋者间爱情之美、之真、之纯。借助其作品,崔洁芬试图构建华裔美国女同性恋者在美国社会的独立主体地位和身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美籍华裔女性作家在美国文学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其人及其作品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众多研究中,中国学者所采取的视角大多是解构主义、东方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冲突或文化认同。这些研究既使我们看到了华裔女性作家对中国文化及中国女性的赞扬,同时又使我们看到了华裔女性作家对中国文化及中国女性的批判。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华裔女作家作品里的这种矛盾呢?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例,来探讨中西两种文化背景对作者的影响,以及造成作者写作时内心矛盾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作家汤婷婷利用"误读"的策略在她的三大代表作《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构和建构,从而达到她成功书写美国华裔文学、努力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世界和平的梦想。她的作品备受关注却也引起极大的争议,从而引发了著名的"赵汤论战"。汤婷婷通过有力的反击力证"误读"是她文学书写的一种方式,中国文化是她得以仰仗的文学创作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汤亭亭,美国华裔女作家,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是美国华裔文学繁荣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之一,其作品植根于中国文化,又深受美国文学的影响。《女勇士》是汤亭亭的代表作,曾获美国国家图书评论界非小说奖。这部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分为五个部分,讲述了"我"成长的经历以及发生在"我"周围的人身上的故事。《女勇士》是一本书写华裔女性生活的作品,她们的双重意识主要体现在性别与种族两个方面,作品中对性别与种族的解构几乎随处可见。本文将从解构的角度分析《女勇士》中华裔女性的双重意识,从而使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