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一、对主题活动设计的理解与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以任务为取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的活动形态课程。由于这一课程没有内在的知识系统,使得“主题活动设计”的任务所面对的不是符号系统,而是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因此,“主题活动设计”应该是“一个计划”“一个方案”“一个系列活动的组织框架”。它与学科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有着很大的区别,教学设计是在固定的教学内容、明确的教学目标之下,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的方案;而主题活动设计则没有固定的活动内容,没有统一的活动目标(每一个学生在同一个主题下所达到的目标不尽相同)。因此,主题活动没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生成的活动计划。在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设计应先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计划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列入了“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目前已在部分省市试行。在基础教育课程中设置研究性学习,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社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的突破口。一、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认识1.这是正确认识和改变传统社会课教学的需要长期以来,社会课教学对基础知识的传授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反思传统社会课教学的弊病时,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过去的过分注重知…  相似文献   

3.
周慧 《教育信息化》2005,(11X):54-56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一门新课程,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和难点。它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和“难”,而且对于教师来说同样也是“新”和“难”。如何通过远程继续教育来帮助区域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昵?下面就从总体构思、课程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四方面来探讨广州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科学探究内容的核心化与活动的多样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并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到其他主题的学习中,不宜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所以,为了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科学探究,就应该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适的活动方式与之相匹配。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探究呢?探究活动就是做实验吗?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以多学科知识、方法、思想为手段,以实践探究地理问题为核心目标的跨学科研学课程设计思路。依据该思路,设计了以“土壤的地域差异探究”为主题的跨学科研学课程,通过开展实验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土壤理化性质、成土因素,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我校与其他学校一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规定为必修课程。而活动的“主题设计”成了当前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其活动主题设计的依据、主题内容确定、主题生成与展开的方法,为本校综合实践体验活动课程的实施服务。一、主题设计依据综合实践体验活动主题设计需要寻求基本的依据,否则,可能使主题内容脱离时代要求,悖离课程性质,偏离课程目的,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一)课程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中,综合实践体验活动被确定为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  相似文献   

7.
<正>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应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以跨学科主题式学习为主,适当采取项目式学习的方式,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为此,我们设计和实施了以“校园里的银杏树”为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从学科实践的视角将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大树有多高”这一活动设计为“银杏树有多高”,引导学生经历项目式学习和探究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围绕活动“主题”或“问题”来展开教学的,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应树立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而提出问题往往是探究的第一步,有了问题才能探究问题,才能推动学生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所以问题的提出就显得极其重要,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关键。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起着主导性作用,教师要担当好这个角色,首先必须准确把握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其次,要学会应用适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学社会课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社会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和初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能力的形成要靠学生在合作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和实践,从而得到锻炼和培养。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社会课的教学目标。下面就从四个方面谈谈社会课的合作学习问题。   巧妙导入,唤起合作兴趣。巧妙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社会课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巧妙导入,唤起合作学习的兴趣。如“认识祖国和世界”部分,大多是地理、…  相似文献   

10.
马楠  周永奇 《地理教育》2024,(2):22-25+40
主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指向“问题的解决”,教学内容通过需要探究的“问题任务群”展开,学习内容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以达成问题的解决。本文以“青海湖的前世今生”为例,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开发课程资源、创设主题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尝试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有效复习教学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教师应牢牢把握儿童社会生活这条主线,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本文作者以“关注社会”为主题,自2001年至今,在3-6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依据研究性学习的5项原则,通过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效果评价等研究性学习的环节逐步推进课程,创办学生专刊《童眼看世界》,拓展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12.
<正>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着眼学生认知水平与现有经验设计生动活泼、贴近现实、灵活应用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探究。笔者认为,“主题式探究”活动应在课程内容“综合与实践”领域基础上开展拓展研究,即以学生为探究主体,围绕某一主题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与真实问题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加强知识整合,促进能力建构,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并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社会课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活动、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因此,在社会课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开发和利用社区课程资源。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运用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设“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历史教育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充分借鉴已有的“跨学科学习”和“主题学习”经验,其特点包括学习活动的真实性、内容的开放性以及过程的探究性。研究认为,在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时,可以依据历史单元主题设计学习活动,从多学科角度提出思考问题,开展以学生综合实践体验为中心的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一、情中“探”——在探究中认识生活陶行知先生曾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能做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应是“自己的课程”的创造者。教学中,教师在安排主题活动和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尽可能考虑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中化学学科中,设计与实施项目式课程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理论的建立过程和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本文基于促进学生“学会思考”的项目式课程设计理念,以“塑料性能的优化”为主题,通过“挖掘真人真事,外显问题解决思路;根据性能优化的重要方向和问题解决思路规划项目的任务活动;设计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等流程,以丰富促进学生“学会思考”的项目式课程实践。  相似文献   

17.
<正>据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设计须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实地探究、工艺品制作、情境体验等多样化方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内容应立足于学校资源开发,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一样同属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小学“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淑媛 《教育导刊》2001,(23):17-19
1999年秋,我们在广州市环市西路小学开展旨在培养儿童自主创新学习品格的实验研究,其中把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形态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学习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对学校原有课程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主要的做法是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突出活动教学的思想,强调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我们除了开设了学科活动、兴趣活动等传统活动课程之外,还将美术课中的手工部分与劳动课有关内容相结合,设计了“实践与创作”课:将思品课与心理健康活动相结合,设计了“行为指导”课;而“主题式综合活动”则是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是在实际生活背景下探寻数学学科内在规律的数学活动,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鼓励教师聚焦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以融合其他学科知识的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为切入点,自主制定活动主题,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笔者以六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有趣的平衡”为例,分析跨学科的活动设计策略,阐述抓住关键问题“杠杆支点和刻度如何确定”“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平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经历“杠杆原理”的探究过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最终学会从数学角度解释生活现象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双减”释放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综合素养,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文章论述了如何设计活动主题、实施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凝练活动成果,并以“探究砖墙‘结霜’之谜”活动为例,展示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检测方法、实验分析、总结提升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