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杨  李丽 《父母必读》2021,(2):74-75
孩子的粗心和马虎不是故意的,因此讲道理和打骂也许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对孩子真正有效的帮助,要建立在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基础上。冬冬是一个很粗心的男孩。写作业时,他一会儿把"b"写成了"p",一会儿又把"8÷2"看成"8-2",再一会儿又把"刀"写成了"力"。更让妈妈着急的是,有次考试在答题的时候,他竟然忘掉了一道大题。事后妈妈问起他为什么没有答这道题的时候,他还一脸茫然,无辜地说:"我没有看到呀!"简直把妈妈气坏了。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中,式题验算能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在实际验算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和家长都认为是孩子太粗心了。真的只是粗心吗?笔者对小学生式题验算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孩子的粗心和马虎不是故意的,因此讲道理和打骂也许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对孩子真正有效的帮助,要建立在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基础上。冬冬是一个很粗心的男孩。写作业时,他一会儿把"b"写成了"p",一会儿又把"8÷2"看成"8-2",再一会儿又把"刀"写成了"力"。更让妈妈着急的是,有次考试在答题的时候,他竟然忘掉了一道大题。事后妈妈问起他为什么没有答这道题的时候,他还一脸茫然,无辜地说:"我没有看到呀!"简直把妈妈气坏了。  相似文献   

4.
细心很重要     
在理科的学习中,我认为细心是很重要的.不光考试的时候要细心,在平时点点滴滴的学习中也要做到细心,这样才能留意到很多别人不注意的细节.记得班主任魏老师常常这样说起她的孩子,她在家时常让孩子做家务活。说这样能使粗心的孩子变得细心起来.比如说.在拖地的时候,她会要求孩子把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孩子经常留意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总能发现学生大都可以掌握好各个知识点.但在实际操作和解题时.却不尽如人意。不少学生因读题不准确.凭着自己的感觉做题.或者仿照以前做过的题做.最终在检查时也不能够发现错误。但是,只有教师把题目着重地再读一遍时.或者带着学生重新做一遍时,他们才能发现错误。于是.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往往会认为.学生粗心了、马虎...  相似文献   

6.
洁与香     
批阅期中考试试卷的时候,我对各题的正误率做了一个统计。结果发现.连我辛辛苦苦“赌”到的题都被一些粗心的学生答错了。最让我不能容忍的是,一个叫洁的女生居然把我在临考前半个钟头刚讲过的一道学常识题都答错了。  相似文献   

7.
粗心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困扰着孩子、老师和家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数学解题中,很多时候学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原因并不在于知识体系的不健全,而是因为审题时的思考不细致,解题时的专注度不够等,我们把这一类现象叫作"粗心"。本文探究学生粗心现象的原因,着力于改善孩子的"粗心",寻求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在与学生家长接触时,不少家长说到:我的孩子倒是挺聪明的,可不知为什么,他做作业或考试时,总是犯粗心的毛病,经常把会做的题做错了,真拿他没办法。很多数学老师也发出这样的感叹:只要学生智力正常,不怕他不懂,就怕他懂了以后还是要做错。于是,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杨彰发 《学子》2012,(4):50-51
从教三十多年来,难免有出现学生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或在作业中,或在考试时答错题的现象,都喜欢与学生进行交流,很多时候,学生总是给我一个比较两全的让我无法批评他的回答:“是我的粗心,下次我一定改正”。但下次,甚至是下次的下次,他的题照样答错,而他的回答也总是“粗心”,似乎,“粗心”两个字是包治百病的万金油,  相似文献   

10.
在做作业时,常犯“低级错”的同学往往被批评的最多的是“马虎”和“粗一心”,虽然这同学事后也后悔莫及,也想细做题,但下次做作业时又常常马虎依然,粗心依旧。很多家也常常向我反映“我家的孩子是很粗心,明明题同会做的,是做不对,有时就是因为看错目,尤其是考试,很多题错得冤枉”!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做练习或考试的过程中,难免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究其原因,部分是由于“粗心”所致。常常听到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就是“粗心”。我们当老师的也时常批评学生:“你为什么这样‘粗心’,本来会做的题也做错了。”可见,“粗心”是学生中存在的通病。怎样对待学生“粗心”的毛病呢?埋怨和批评都是无济于事的。我觉得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弄清导致学生“粗心”的心理原因,并想出办法,加以克服。一、学生“粗心”的原因1、“粗心”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学生在做练习时,常常出现抄错题的现象。抄式题时,不是把数字抄错,就是把运算符号抄错;有的甚至上题抄一半,下题抄一半,头尾不相符;还有的把竖式中计算的正确结果,或演草纸上的正确结果,移到横式上就变了样;写递等式时把原来对的写成错的,或漏掉一部分没移下  相似文献   

12.
批阅期中考试试卷的时候,我对各题的正误率做了一个统计。结果发现,连我辛辛苦苦“押”注的题都被一些粗心的学生答错了。最让我不能容忍的是,一个叫洁的女生  相似文献   

13.
<正>经常听到老师与家长的对话:"你的孩子太粗心了,计算题错得那么多。"也经常听到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对话:"我们班这次没考好,主要是学生计算能力太差。"还听到不同班级的学生对话:"我们班老师说,谁计算题错一题,罚做5题。"难到学生计算的失误单单是粗心  相似文献   

14.
芮正华 《成才之路》2013,(33):35-36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孩子做题目,往往依赖老师或家长帮助其读题,分析题意。同样的一题,教师读题后再做,比学生独立解题的正确率会高出很多。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归结为孩子马虎、粗心等。其实,深入地分析,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是孩子读题能力的薄弱。读题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是解答问题的第一步。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对于题目含义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浅层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读题、审题。  相似文献   

15.
<正>考试结束,常能听到一些教师的抱怨:有些学生做题时不读题,没弄清题意就做,丢了不少分;再看孩子们分析的原因:我没有看清题;还有家长的评价:孩子太粗心了。静心反思,是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呢?我想,这只是表面现象,并非问题的根源。其根源在于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欠缺,阻碍了  相似文献   

16.
美好妈  李伟 《父母必读》2014,(4):135-135
正洋爸带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只是男人带孩子,没了妈妈的和风细雨,难免不了粗心大意,但是偏偏就是这粗线条,反而比细线条带孩子多出了些智慧。美好爸是个粗线条的美国爸爸,但是他很喜欢带娃,总说带娃是他觉得最开心的事情,每天看着他和美好上演的这些故事,让我很受启发,是他教会了我在适当的时候,要做一个"粗心"的妈妈。  相似文献   

17.
张志红 《考试周刊》2011,(70):103-103
家长会上,一位家长告诉我:"老师,我孩子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计算题做得还行,就是应用题不会分析。有的题,他不会做时,只要我读一下题,他马上就能做出来了,我觉得他自己读题怎么就这么困难呢?"对此,许多家长纷纷表示赞同。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导致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读题能力差,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许丹红 《师道》2006,(10):25-25
“粗心综合症”威力肆虐,在班上泛滥成灾,几近遍及每一个聪明或不聪明的孩子。这里少一个标点,那里漏做一道题,这边抄错一个字,那儿审错了题……唉,粗心马虎,错字连篇,不审题,漏做,瞎做,不查字典,不翻书本考证,不检查……种种粗心陋习,已成了学习上的头号重症。折磨得为师者肝火骤升,心力交瘁。苦思冥想,几经辗转,得良方若干,试用,回味,肝火遂宁。之一:糖衣片但凡在作业本上发现一处粗心(错字、漏字),审题错或漏做共计三处,就在句子后面作上一个小标记△,然后每次作业,按照这△的多少,分男女两组进行比赛。△最少的前六位男女生被荣升为“细…  相似文献   

19.
批阅期中考试试卷的时候,我对各题的正误率做了一个统计。结果发现,连我辛辛苦苦“赌”住的题都被一些粗心的学生答错了。最让我不能容忍的是,一个叫洁的女生居然把我在临考前半个钟头刚讲过的一道学常识题都答错了。  相似文献   

20.
别毁掉孩子     
宋晓玲 《宁夏教育》2011,(12):78-78
下面这些做法是不当的,这样做会毁了孩子。希望用这种办法的家长或教师不要再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了。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他没有行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