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文化是一种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在许多情况下它融合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却感觉不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开放国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进步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中华传统文化是集思想、文字、语言为一体的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表现,尤其是在传统节日当中。文化,总的来说,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时期以来通过集体的智慧积累创造出来的一种产物。同时,它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可以反映出我国居民在某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2.
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社会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江苏高教》2003,(5):127-127
当前 ,我国正处于历史转型时期 ,在这样一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中 ,我国青年学生的自我意识受到三个客观因素的影响。一是社会主题文化的影响。所谓“主题文化”是指在某一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文化 ,它影响和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 ,是这一社会的灵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又处在社会转型的时期 ,因此 ,社会变迁或社会意识变迁中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无疑是目前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受这一社会主题文化的影响 ,当前青年学生自我意识中投身改革、奋发向上、报效祖国、推进社会进步成为其主流。从总体上来说 ,他们的个人目标和社会前进方向是一致的。他…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从事创造活动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涉及到人类社会中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民俗风情等各个领域,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地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特点;姓名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语言现象,它是人们籍以相互区别的标志或符号,具有悠久的形成历史,为某一民族所特有,因此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本文就英美姓名文化现象做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以便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对西方姓名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的总和,它是指某一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它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状况、社会状况、文化传统、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国情教...  相似文献   

7.
翻译活动是一项动态发展的社会历史活动,是跨越时空进行的活动.每一部译作都是特定文化历史背景的产物,它是原作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再生;一部作品在不同时代的译作本身可构成一部微观的历史,它是对原作以及译者所处历史时期两种文化相处状况的综合阐释.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的译作,发现源语文化和接受语文化在某一历史阶段的融合或碰撞状态,从而探究好的译作是怎样在原作的历史和译者所处的现实之间实现最佳平衡的.  相似文献   

8.
一、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很重要 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取得成就的总和。笼统地说,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目的语所在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储存着前人全部的劳动与生活经验,它记录着民族的历史,反映着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又称社会文化,它既是一种历史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看,文化是指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为了求得生存所创造出来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俗的总和。它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大部分。从狭义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生活的象征物,它包括指示性象征物(诸如语言、文学、文献、文物等等)和抒情性象征物(诸如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宗教标志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一、必须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拿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文化背景知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因此,教师应加强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传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掌握的策略:重视差异比较、随机讲授与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产生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不可分,它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口头和书面符号;同时,语言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习惯所使然,是约定俗成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该民族历史的积淀,都反映着该民族人民的劳动创造、艺术成就、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一、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作用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语言也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方面,它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人类所有的…  相似文献   

14.
贵阳地名是贵阳历史文化的体现,是对贵阳历史文化、民风民情、风俗习惯的一种综合性的社会记忆.在历史的记忆中,这些地名既是人类文明的展演,也是历史与社会的综合反映,更是一种文化的复活.它既表达了一定的象征意义,也展现了贵阳的地方特色,还传播了贵阳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5.
装饰纹样在历史环境中是最具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的,它作为审美范畴一出现就显得非常崇高。它是一种文化生存的需要、一段历史的外在表现,在其演变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连续性与沿袭性,它既来源于人类社会的实践,又来源于文化征服的需要,它在诠释自然、改造或征服自然中使人类从困惑中解脱出来。使人类社会在主客观双方的矛盾时立冲突中趋向和谐统一的状态。在历史环境对艺术风格的形成及改变的影响力上.在对内容和形式的关联及各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与相互影响上,它是最直接的。  相似文献   

16.
一、加强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意义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借词是一种很普遍的语言现象,也是某民族语言得以丰富和发展的手段之一。随着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借词在语言学中已经愈来愈引起学者的注意,特别是在词汇学中已经成为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汉民族语言是世界上历史最长、发展最完备、词汇量最多、表现力最强的语言之一。然而它的发展和吸收外来语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就其本质来说是思维的外壳,同时也是人们对自然、社会认识的结果。社会生活和自然科学不断发展,要求语言作出相应的反映。由于各民族发展不平衡,某一民族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发展也不尽相同,借词就成为语言取长补短的一种必然。这在汉语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它虽然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却一直能动地影响着社会政治,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影响着一个社会的风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因此,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有强烈的依恋本民族文化的意念,民族文化的传统愈久,依恋愈深.这种依恋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转化为一种文化良心,它把民族主流文化的权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育》2014,(10):11-12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杨周教师回答:一、乡土文化融入地理教学的实践性"乡土"是一个广义的综合性区域环境资源实体,"乡土文化"是居住于某一地区居民思想感情上的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乡土文化资源"有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体系,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学为进行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外语教学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转化,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如历史、文化、社会、政治、传统、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而且要了解背景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两种知识,英语的交际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例如:汉语中的“臭老九、黑五类、狗腿子等”都是在特定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