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重庆开埠扩大了四川的进出口贸易。在开埠的直接刺激和影响下,四川城乡逐步被纳入到商品化的轨道和国际市场之中,一个服务于外向商品流通的流通体系逐步建立:外商纷至沓来;居间商人内外联络;同业公会组织流通;金融服务更新完善。传统的封闭性贸易模式在较大程度上得到改变,开放式的近代商品流通机制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受高额利润的驱使,四川广种鸦片及发展鸦片贸易,重庆开埠使四川鸦片贸易进一步扩大。鸦片的种植及贸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收入,抵制了洋药的进口;但它造成了四川社会经济的畸形的发展,危害着人民正常的生活。所以清政府不得不于1906年下令禁烟,使经济的发展回归正常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贵刊2006年第1-2期刊登的罗丽君老师《最早强迫重庆开埠的帝国主义国家是谁》一文认为,最早强迫重庆开埠通商的帝国主义国家应该是日本。而笔者认为应该是英国。两次鸦片战争后,英国的输华商品贸易额仍很有限,大量商品积压在通商口岸难以销售。英国认为“内地市场没有开辟”是对华商品输入不景气的重要原因,因此开辟广阔的中国西部市场就成  相似文献   

4.
1891年重庆正式对外开埠后,重庆金融业随着开埠而发展壮大起来.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并不是两条平行线,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金融业不断向现代金融的方向转化,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重庆金融业虽仍以传统金融为主体,但在逐渐转型过程中明显体现出一系列现代化特征,不仅反映了中国西部城市走向经济金融现代化的发展历史,也折射出了西方列强不断深入中国内陆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重庆开埠是重庆的一段屈辱史和血泪史,但这些历史不能因为承受了屈辱而去回避它,面对和正视这段历史对于当下的重庆人,以及重庆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开埠为切入点观察四川区域社会变迁,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研究工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陆远权博士近《通商贸易与区域社会变迁——重庆开埠二十年发展研究》可称此一领域的力作。  相似文献   

7.
药材市场是重庆商业贸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埠通商以前,尽管重庆的药材市场已有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仍然呈现出内向型、封闭型的特点。自开埠以后,重庆药材市场获得较快发展,突出地表现为药材贸易市场地位的迅速提升、腹地药材贸易网络的不断强化及药材流通量的显著扩大。晚清以来,重庆药材市场的蓬勃发展对重庆乃至西南地区产生重要影响,不仅加速了本地渝帮药商集团的形成,而且为众多药材从业者提供了谋生渠道,成为推动重庆城市医疗资源走向丰富与多元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陕西、四川、重庆、云南已初步被国家选择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区。陕西与上述其它地区相比,具有综合经济竞争力,但优势不很明显;具有一定发展基础,但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具有明显区位优势,但尚需加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四川、重庆、云南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工作思路对陕西找准方位,再铸辉煌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庆,4月18日)如果说汉口是"中国的芝加哥",那么大城市重庆就是中国的丹佛。人们把它描述成位于逶迤的山岭之间,中国西部腹地的门户,并且把它之于中国四川与丹佛之于美国洛基山地区的重要性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0.
纵观重庆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开埠通商、抗战时定为“陪都”、“三线”建设、综合体制改革试点等几次重大历史机遇,都对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使重庆成为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三峡工程的兴建,又将是重庆社会经济发展一次难得的机遇,探索三峡工程、三峡经济区与重庆区域经济的有关联系,寻求它们之间互利、互补的形式和途径,对振兴重庆经济,使之跃人经济发展快车道,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历时性地清理文化大革命中重庆小说的存在状态,重点以罗广斌之死说明其前期被放逐的命运,以《重庆日报》文艺副刊和《四川文艺》等营造的发表空间说明其后期在总体荒芜中的些微改变,以池正坤、胡明文、郎昭平等为例评述具体的小说创作,最后总结此期间重庆小说创作的特点,还提及地下写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跨行政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川渝合作建设经济一体化区域已经拉开序幕,制度建设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制度建设是川渝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保证和制度变迁三个层面.研究了制度建设在川渝经济一体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引力模型”模拟增长极作用机理,按照区域性质的不同方向进行可行性分析.引入川南城市群的实例进行探讨并得出结果川南区域大致处于均衡发展的状态,其中内江可作为一个能够平衡引导和桥接成渝两个高级增长极的区域经济联系平台,自贡可作为一个较强聚射功能的单元,自贡与内江可作为能够打破均衡状态的增长极的基础单元,南此总结出川南区域增长极的可能模式.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四川农村合作运动的发展轨迹与中国其他地方大致同步,但也有其自身特点。“防区制”时代,由于缺乏中央政府力量的介入,四川合作事业发展明显滞后;川政统一后,通江、南江、巴中等“剿匪区”的农村善后催生了大量的合作预备社,四川农村合作运动得以初步发展;全面抗战爆发后,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四川农村合作社数量的急剧增长,农村合作运动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抗战胜利后,四川农村合作运动仍旧保持着一种惯性的发展态势直至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终结。  相似文献   

15.
清末四川商会组织和社会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由于近代四川开埠较晚和地缘等因素,商业经济不如上海等地兴盛发达,即使是同一时期成立的川沪两地总商会,在规模及其所起的作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6.
抗战伊始,重庆小说就能够以比较开阔的眼光,来关注战争风云,尤其是着眼于整个战时生活进行小说叙事之中的史诗建构,展开更为广泛而又更为深入的小说纪实,呈现为心灵史诗的小说现实。这样,抗战时期重庆小说通过小说叙事的史诗建构,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现代小说的典范之作,代表着抗战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南地区阳戏源于江南地区,其流播方向主体是从江南地区到湖广到四川、重庆再到贵州、云南。具体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北路阳戏入川、南路阳戏入湘黔、川地阳戏播黔滇。黔东南阳戏则是由江西传至湖广(湘西地区)的阳戏沿沅江上游水道传入,再向周边辐射。阳戏的流布过程中,与当地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积极融合相互吸收。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18.
谢华  赵雪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3):120-122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对四川省和重庆市的15所农村中小学调查分析后认为,"不研究、不合作、不反思"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校本教研、教师合作、教学反思"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重庆银行公会自1931年9月25日成立,到抗战爆发前,其组织制度逐渐建立与发展起来,成为了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业自律组织,是西部金融近代化的集中体现。同时该组织在稳定重庆金融市场秩序、协助国民政府整理川省金融及辅助地方工商业的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深入分析"一带一路"相关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设计"复语型+跨文化"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模型,建立"复语型+跨文化"国际化物流管理人才课程教学体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为"一带一路"倡议培养更多具备物流管理专业素养的"复语型+跨文化"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