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盛蕾 《兰台世界》2015,(6):84-85
在清政府时期,上海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教育机构——格致书院。它的大胆创新思想,为当时中国的教育、文化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给当时死气沉沉的中国教育界带来一丝光明。时至今日,格致书院的办学理念仍然值得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祥地,上海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海上众多知名学府在近代教育界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 谈到近代上海的教育,就不能不说格致。作为中国最早引入近代教育模式的学校,格致的影响是深远的。1874年,就职于江南制造局从事翻译工作的传教士傅兰雅和中国人徐寿深感翻译人才的缺乏,向李鸿章建议设立学校。李采纳其建议,于1874年在北海路建立了一所学校,时称格致书院。1876年,书院正式开学,教授西方的“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和英语。1900年,书院一度停办,1907年纳入租界工部局管辖,定名为“公部局立格致中学”,今天,格致中学  相似文献   

3.
译者按:傅兰雅(JohnFryer1839—1928),中国近代史上的西学传播大师,出生于英国。1861年作为英国圣公会传教士来到中国,先后任教于香港圣保罗书院、京师同文馆、上海英华书馆。1866年兼任《上海新报》编辑。1868年受聘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员,一干就是28年。他一共将129种西书译成中文,内容涉及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军事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其中的化学、国际法和政治学书籍,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创办或参与创办了《格致汇编》、格致书院和格致书店,领导编辑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式教科书。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傅兰雅作…  相似文献   

4.
格致书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研究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新型书院,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期刊——《格致汇编》,其藏书楼率先实行书报分藏,创立报刊阅览室,增设东西学新书报刊,为在中国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格致书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研究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新型书院,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期刊——《格致汇编》,其藏书楼率先实行书报分藏,创立报刊阅览室,增设东西学新书报刊,为在中国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傅兰雅(1839-1928),英国传教士,著名翻译家.自19世纪60年代起,他在中国停留30多年,长期任职于清政府重要洋务机构江南制造局,并担任该局翻译馆的主管.在华期间,傅兰雅与中国同事一起翻译了大量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技术书籍、读本以及一些社会科学著作,是在华外国人当中翻译西方书籍最多的一人.1874年,他参与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科学学校——格致书院;1876年,他主编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份科学杂志——《格致汇编》;1885年,他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家科技书店——格致书室.傅兰雅为科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借此实现了他自己曾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中明确表述过的个人理想:"惟冀中国能广兴格致,至中西一辙尔.故平生专习此业而不他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相似文献   

7.
济南广智院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兴办博物馆,这也是在中国大地上最早出现的一批博物馆.济南广智院,便是其中的一所.一八八七年(即清光绪十三年),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怀恩光在青州(今山东益都)办了一所书院,称"郭罗培真书院".在书  相似文献   

8.
正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收藏有日本东亚同文书院档案,分为图片档案和文书档案两部分。本文拟对东亚同文书院档案及其价值作一简述。一东亚同文书院档案由来东亚同文书院系1900年5月日本所谓的民间组织"东亚同文会"在中国创办,初名南京同文书院,办学宗旨为"学习了解中国国情和政治经济文化,加强中日贸易交流"。同年8月,迁往上海,改称东亚同文书院。东亚同文书院在1900—1920年间只招收日本学生,人数大约50—100左右。学习科目有政治  相似文献   

9.
张燕辉 《新闻实践》2012,(8):97-I0004
6月中旬,位于上海黄浦区的上海老相机制造博物馆建成并开门迎客。上海老相机制造博物馆由摄影爱好者、收藏家陈海汶投资管理,馆内陈列白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以来上海所生产的各种型号、式样的相机,影响中国相机产业发展的国外机械相机珍品等,并重启了一条已干2004年停产的“海鸥”牌双反相机装配手工作业线,向人们再现一代国产经典相机生产的全过程,并出售成品。  相似文献   

10.
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自然博物馆等非正式教育场所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认知教育的重要阵地,具有资源和教育人员的优势。2015年4月建成开放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新馆展出的各类生物标本超过1万件,库藏标本28万余件。目前,上海自然博物馆利用展出的标本、实物开发了近100个教育课件,适用于各年龄段的各类人群,使成为生物多样性认知教育的理想场所。文中还以具体课程为例,介绍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在生物多样性认知教育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图书馆创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定名为云南图书馆,由当时的经正书院、育才书院、五华书院和学务公所的图书馆共同组合而成,馆址系翠湖公园北侧的原经正书院旧址。初成立的图书馆内设书库、阅览室、阅报室。宣统三年(1911年)开办博物馆业务,是年改名为云南省图书博物馆。1929年改名为省立国学图书馆;1931年再次改名为省立昆华图书馆。到1936年,仅有藏书约11万册,人员8人;至  相似文献   

12.
李尚智 《新闻记者》2012,(3):43-46,2
广播电视真实地记录了一座城市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化,视听影像资料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还具有文化价值和新闻价值。上海是中国广播电视的发祥地。为此,本文建议,在筹建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同时,也有必要建设一座上海广播电视博物馆,让人们在"有声有色"中了解历史、体验文化、感受教育。作者介绍了国外广播电视博物馆的概况,对建设上海广播电视博物馆的方案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3.
《格致汇编》在《申报》上的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良瑜  张志强 《图书与情报》2006,(5):116-120,136
《格致汇编》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的科学杂志。创办之初,曾通过上海申报馆发行,因此早期的《申报》中有关于《格致汇编》的珍贵报道,包括系列书评、申报馆告白、主编傅兰雅和其它机构告白等。从这些投射中,能够看出《格致汇编》这份传播西学的刊物在晚清中国社会的反响。同时也体现出《申报》在宣传出版物方面的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结合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的馆藏亮点和上海戏剧学院的特色和优势,开展建设的上海戏剧博物馆项目。建设中的上海戏剧博物馆项目作为上海市重大文化建设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满足了戏剧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建成后也将向公众开放,有益于提升上海城市文化形象,促进艺术人才的教育培养和推动社会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梳理李芳馥在文华图书科、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研究院的求学经历,在国立北平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上海办事处、沪江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处的工作履历,在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书博物馆学系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兼任教职的经过。李芳馥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中美图书馆界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6.
日前逛书店,见一装帧素雅大方的新书,名日《19世纪晚期中国民间知识分子的思想——以上海格致书院为例》(该书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粗翻一下,觉得不错,于是购下。治历史的学者,研究重点往往放在少数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知识分子,而对广大的民间知识分子思想的研究,则成为一个缺环。近年来,学术界对晚清时期民间知识分子思想的研究有所加强,但是成系统的专著仍是凤毛麟角。因此,乍见该书,便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明代安徽没有单独成省,《明儒学案·南中王门学案》记载"南中"的范围相当于今天江苏、安徽、上海二省一市。明代中后期,心学在安徽迅速传播,书院数量剧增,响应者赢粮影从,讲学规模宏大,开启了文化风气。讲学对推动安徽的科举入仕、书院教育、文化家族、学术流派的发展壮大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建成的西迁博物馆,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到西安的西迁历程,展现着感人至深的“西迁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全程参与建设的建馆工作人员来说,建成的西迁博物馆中,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西迁故事和搜集过程。在此记录一些背后的故事,一是为这些西迁事迹所感动,以此激励后人,二是作为工作总结,以期为相关行业工作者带来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0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在中国上海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无形文化遗产",大会通过了以保护亚太地区无形遗产为宗旨的《上海宪章——博物馆、非物质遗产与全球化》①。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行业博物馆作为博物馆队伍中的一股新生力量迅速发展。日前,由中国证券博物馆主办的"中国行业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上海博物馆协会及19家行业博物馆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研讨。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